大学生种草养牛成百万富翁

时间:2022-10-12 01:05:34

大学生种草养牛成百万富翁

深夜里的争吵

2006年10月23日夜里十点多,广西昭平县富罗镇砂子村一片寂静,大部分村民都进入了梦乡。可邱展宗家仍然灯火通明,十几个村民坐在屋里,个个表情凝重,他们正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今天就是想征求一下大家伙儿的意见,你们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坐在最里边的邱展宗说。

邱展宗是今晚会议的召集者,屋里的村民都是他的本家亲戚,开始这些亲戚还能心平气和地交谈,但说着说着,气氛就变了,有人指责起邱展宗来。

“你做了错事,难道自己没有察觉到?你损害了大家伙儿的利益,大家伙儿说是不是?”邱展宗的叔叔邱应建显然是义愤填膺。

在场的亲戚纷纷随声附和,并且越说越激烈,他们都表示了对邱展宗的极度不满。

但对邱展宗来说,却是习以为常。“自打投资那天起,比这种声音大得多的有的是,今天他们来到这里,说话还算是客气的。”回想起那天的争论,邱展宗淡淡地对记者说。

都是一个家族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反对邱展宗呢?原来,邱展宗最近的一个决定,让亲戚们认为是“肥水流了外人田”。邱展宗2002年回到家乡养牛,不仅自己赚了一百多万元,还带动了家族亲戚养牛致富,现在他要将养殖基地建到其他乡镇去,亲戚们自然不愿意。

“乡亲们这种自私狭隘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扭转过来的。”邱展宗有些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

广西昭平县的砂子村地处偏僻,村里几乎人人都姓邱,习惯了贫穷的村民在邱展宗的带动下,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致富门路,而今邱展宗却要把钱给外村人去挣,这让他们觉得奇怪和愤怒,就像四年前奇怪邱展宗为何要回来养牛一样。

邱展宗,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1年毕业生,毕业后在内蒙古一家旅行社当经理,收入颇丰。可是在2002年秋,他却辞了职带着挣来的三十多万元回到了家乡。

放弃高薪工作,却要回到穷山沟里来创业,邱展宗的举动,让他的父亲和村民都不理解。

“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回来,非要搞什么养牛。我担心呢,担心他这牛能不能养起来,担心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会不会打了水漂。”村民邱益阳说。

“我们家穷了这么久,刚赚了一点钱,要是再败下去的话,就一辈子都爬不起来了。”邱展宗的父亲邱应劳忧心重重。

莫名其妙的举动

刚回来时,邱展宗拉着堂兄邱益武在村里到处找荒地,但不说干什么,弄得邱益武也莫名其妙的。

最后,邱展宗看中了自家门口那块地,因为比较贫瘠,那块地已经荒废很多年了。

虽说是荒地,也得经村里同意才能租。邱益武那时是砂子村的村干部,邱展宗请堂兄帮忙办这件事。

堂兄邱益武急急忙忙叫小组长下通知召开村民大会,邱展宗如愿以偿。那块荒地一共八十多亩,邱展宗和村集体签订了承包合同,租期三十年。

邱展宗自己把地起了行,起了垅,用了除草剂,整得很整齐。村民们都纳闷:这个小伙子要种什么东西?

正在村民议论纷纷的时候,邱展宗把地整好后,拉着他堂兄到广西首府南宁走了一趟,买回来一些草种。

邱展宗这时才告诉大家,他要在村里种草、养牛。他的想法不仅遭到了村民的嘲笑,就连一直给他帮忙的堂兄也感到很奇怪。

“养牛还种什么草,山上到处都是草,根本不用花钱。”“哪里有种草来养牛的,我们养牛都放在山上,怎么种草来养牛?”村民都觉得奇怪。

但邱展宗心里有数,在内蒙古工作的那几年,他特意考察了当地依靠养殖致富的成功经验,他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山有水,非常适合生态养殖业,所以赚了点钱后,就决定回乡养牛。在内蒙古,邱展宗还了解到光靠山里的野草,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养殖的需要,必须种上优质的牧草,所以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种草。

“这种草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经过杂交改良以后,口感好,不容易扎嘴,所以牲畜特别喜欢吃。”

2003年春天,邱展宗种下的草已经将近一年了,但村民却一直没看见他养的牛,他们都觉得邱展宗的草是白种了。

“租这么多的地来种草、养牛,肯定赔本。”“这个怎么搞呀?投资那么多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村民议论纷纷。

邱展宗却并不着急,他原本就是要等到草长好后才开始养牛,而且养的还不是本地一般的牛。

“广西的小黄牛个头小,生长慢,五六年才能生一头小牛,而且肉质老化,不好吃。”一说起这些,邱展宗显然是内行。

在内蒙古期间,邱展宗早就调查清楚了,只有经过杂交改良后的肉牛品种,产出的小牛才能生长迅速,而且产肉率高。

邱展宗到当地畜牧部门去打听,正好贺州市也正在搞这个牛的品种改良,所以他就认定了这个品种。

卖肉牛不如卖牛肉

邱展宗在内蒙古挣来的钱只剩下十几万,他全部拿去买来进口的种牛,开始精心饲养。2005年,邱展宗卖掉第一批牛挣了点钱,但很快他又不卖牛了。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在内蒙古学到的知识,我认为一头牛应该有200斤肉,但是到了他们手里,值2000元钱的牛,只给1500元钱。”

原来,那时的昭平全县只有一家屠宰场收购肉牛,宰杀后再把牛肉卖到市场,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他们收牛时故意压价。看到自己养牛的利润都被别人赚走了,邱展宗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我决定自己屠宰,这样一头牛就能卖到2300元,毛利大概有四百到五百元钱。”邱展宗对记者说。

从卖肉牛到卖牛肉,邱展宗的利润大大增加了,牛肉的销售量也越来越大,这更加坚定了他当初回乡养牛的信心。

除了将牛放到纯天然的状态下放牧外,邱展宗还要给牛喂他特意种上的优质牧草,这些牧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牛吃了后肉质特别好。

“肉比较多,吃起来口感也比较好。”“他的牛肉鲜红,其他的乡下牛肉发白。”一说起邱展宗卖的牛肉,村民们赞不绝口。

牛肉在市场上越卖越火,但邱展宗还不满足。既然自己的牛肉这么好,为什么不直接向饭店卖牛肉,减少一道环节而再增加利润呢?

以质取胜

2006年5月,邱展宗带着新鲜的牛肉直接往饭店推销。饭店都有自己固定的供货渠道,对突然冒出来的邱展宗,没有人当回事。邱展宗连着找了十几家饭店,却一斤牛肉也没卖出去。怎样才能让饭店接受自己呢?邱展宗又想出了一个怪招。

“我要价比别人贵2元钱,现在市场上牛肉批发价是9元钱一斤,我的批发价卖到11元钱。但是我先跟买家说明,我这是优质优价。”邱展宗一开始信心百倍。

刚开始闯市场,价钱反而比别人还要贵,邱展宗这个奇怪的举动让县城那些饭店都无法接受。

“我不敢肯定,做生意的人很难说,而且我第一次跟他做,我不敢相信。”饭店经理陈善邦的担心不无道理。

陈善邦的饭店是昭平县最大的饭店之一,对原料非常挑剔,但邱展宗又出怪招,把牛肉送去给饭店免费使用,陈善邦才勉强答应先试用,结果却令他意想不到。

经过试验,顾客觉得他的牛肉确实不错,陈善邦决定跟邱展宗合作。

饭店用了邱展宗的牛肉后,来吃饭的人都觉得味道好,邱展宗的牛肉在顾客中慢慢有了口碑。但陈善邦觉得他的牛肉贵,就用便宜的牛肉冒充,结果被顾客发现了。

“我们换了一次,顾客吃了以后,都感觉到牛肉不对头。我说怎么不对头?他们说好像跟上次感觉不一样。我问什么感觉?他们说口感没有上次的好。”

陈善邦从此认定了邱展宗,只从他那里买牛肉。“宁愿贵一点,他的牛肉分量足,不注水,新鲜,口感好。”

现在,每天邱展宗都要赶上几头牛送到县城去屠宰,新鲜的牛肉还没上市就被县城里的饭店订购一空,他一个月能挣到2万多元。但是,邱展宗和村里的亲戚一起养的牛加起来存栏只有200多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邱展宗就到周围乡镇去发动农户,按照他的养殖模式养优质牛。

这件事让村里的亲戚们很气愤,自己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赚钱门路,就这么容易地让村子外的人沾光,所以,他们看到邱展宗也不愿理睬他。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邱展宗顾不上亲戚们的反对,一有空就去外村发展自己的养殖基地,而第一步就是让农民像他四年前一样,先种牧草后养牛。在他的带动下,周围村子里的农民―个个发了家致了富。

2006年8月,当地政府决定扶持邱展宗发展养殖业,而且希望他传授村民养殖技术,带动全县农民一起养牛。邱展宗本人也当选为贺州市人大代表,他的身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上一篇:侵犯专利权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下一篇:江苏实施农村健身工程:让农民不花一分钱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