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鉴赏》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12 12:56:01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鉴赏》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 音乐鉴赏课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一项十分必要的教育工程,如何使音乐鉴赏课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情感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求使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

大学音乐鉴赏课是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许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体系,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无法很好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在许多学校《音乐鉴赏》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例如教学计划不统一,教学内容安排混乱;教学形式单一,未能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仍然有很多老师采用单一的讲授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学设施缺乏专门的音乐教室,实践活动明显不足;诸多原因致使教学效果差,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对象特点

音乐鉴赏在普通高校作为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所面对的是对音乐有一定爱好,但不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对于音乐的爱好也局限于浅显易懂、热情洋溢的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接触很少;并且有不少学生选修音乐是凭着一时的兴趣,在上课初期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推迟及音乐知识学习的深入,兴趣便悄然减退。这些因素都对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难度。所以,根据大学生选课的目的与态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就一定要考虑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符合他们的特点,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避免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的完善

音乐公选课的开设目前较普及的课程有《音乐基础知识》、《外国音乐鉴赏》、《通俗音乐鉴赏》,但很少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戏曲音乐鉴赏》、《中国音乐史》等课程开设,上述课程的涉入,其目的是把学生引进高雅音乐殿堂的同时也不忽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

2、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种类繁多,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较大,所选教材非常难统一,有些甚至是照搬音乐专业教材,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育目标有较大距离。因此,选用教材时应选用教育部评选的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和改革计划”的规划教材或重点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等。

3、授课前进行的问卷调查

在我们公选课开课前,可以用一节课时间去做问卷调查,了解授课对象的音乐素质现状,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中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其音乐素质参差不齐。问卷调查可以较全面的了解大部分同学的兴趣爱好等,教师便可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从而避免了盲目教学的后果。

4、教学计划的改革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课程内容分为及部分,或几个历史时期,将历史背景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音乐作品的难易、类别、年代、国家、等性质分开,在教学中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大量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或者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音画视听冲击,可以看到作品的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甚至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同是中国民族音乐,以《茉莉花》为例,就可以将各地区茉莉花调的曲调和歌词进行比较;同是交响曲,也可以将中、外交响曲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拓宽了普通教材的局限性,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5、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情境教学

展示一幅画,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展开联想,将其讲述成故事,然后挑选较符合的故事情节,来欣赏音乐作品,将更加便于理解。

2.体验教学

我们借鉴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体验中,会给学生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音乐。

3.多媒体运用

在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更好的选择,它使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展示音乐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使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调动感官器官,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赵鸿光.音乐鉴赏[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4)

[2]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3]陈景来.以人为本优化音乐教学——浅谈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东交通大学校立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9111096)。

作者简介:张灵燕(1981—),女,江西樟树人,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华东交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理论。

上一篇:掌握英语认知策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下一篇:论大学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