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97号令

时间:2022-10-12 10:14:53

海关总署修订后的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体现了海关对企业分类管理方式的提升。

2010年11月15日,海关总署第197号令,颁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或“《办法》”)。《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之前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于2008年以海关总署令第170号,以下简称“原《办法》”)将同时废止。

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海关面临业务量日益增长但管理资源相对不足,以及严密监管任务与高效运作要求的双重矛盾。为提高监管效率,海关逐步将管理方式由以货物为管理单元转变为以企业为管理单元。同时为了与世界海关组织《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的“经认证经营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简称为AEO)制度进一步接轨,保障进出口贸易安全与便利,海关需要实施更加科学的企业分类管理。新《办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修订出台的。

概况及主要修订内容

《办法》适用于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

与原《办法》一致的是,根据适用企业的法律规章遵从度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海关监管、统计记录等条件,企业在新《办法》下仍将被海关划分为AA、A、B、C、D五个管理类别,并适用相应的差别管理措施。其中AA类和A类企业适用相应的通关便利措施(AA类企业可适用更低的查验率,且海关可能指派专人负责协调解决企业的关务疑难事宜),B类企业适用常规管理措施,C类和D类企业适用严密监管措施。

企业管理类别上调需由企业向海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AA类、A类企业的认定需由直属海关批准,且AA类企业的认定一般须通过海关的稽查验证。企业管理类别下调则由海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决定。

本次修订涉及30多处,主要对各个管理类别的评定标准进行了有利于企业的调整,其中的显著变化包括:

在原《办法》中,AA类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上一年度进出口总值需达到3000万美元(中西部1000万美元)以上。

新《办法》降低了对AA类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进出口总值要求,规定其达到A类进出口总值限额(即50万美元)即可。

在原《办法》中,AA类、A类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上一年度进出口报关差错率都需保持在3%以下。

新《办法》将A类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上年进出口报关差错率上限上调到5%。

在原《办法》中,罚款额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的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不作为企业分类管理评定记录。

新《办法》将上述额度由1万元调高到了3万元。

如下表所示,新《办法》缩小了适用C类管理类别的进出口收发货人范围:

除上述变化以外,新《办法》还增加了在报关企业分类认定中,需对该企业是否就货物侵犯知识产权尽合理审查义务进行考察的规定,《办法》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适用类别的评审程序。

评论与建议

AA类、A类企业通常可享受以下便捷通关措施:

优先适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业务现场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放行

非工作时间加急通关

上门查验

提前报关

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或不实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优先办理加工贸易备案、核销、变更等手续等

同时根据2010年8月27日生效的海关总署公告2010年第56号(《关于深化分类通关改革》),在试点海关(包括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厦门、青岛、广州、深圳、拱北、黄埔、江门海关)范围内,AA类和A类的进出口企业和报关企业,经海关批准可以在货物放行后再提交相关的纸质报关单证。

综上可见,适用较高的企业管理类别可以为企业缩短通关时间,节约物流和通关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虽然《办法》的执行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例如各地海关的实务可能并不统一),但相关企业仍应高度重视其类别评定和分类管理,尤其抓住新《办法》放宽AA类、A类企业认定标准的契机,积极申请较高的企业管理类别,以充分享受海关为合法守信企业提供的便利措施。

(本文资料由德勤中国税务技术中心提供)

上一篇:玩转资金管理 下一篇:“天价煤”下 电企如何“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