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梦幻水洪洞 乌江汇入长江地区 地质研究的样本

时间:2022-10-12 10:11:51

探秘梦幻水洪洞 乌江汇入长江地区 地质研究的样本

一直以来,地心的秘密总是让人目眩神迷。

在《地心游记》中,里登布洛克教授手握一张羊皮卷便毫不犹豫地开始了他的地心旅行,而在重庆苍苍茫茫的森林之下,也一样隐藏着许多未知的洞穴。这些洞穴大多都为喀斯特地貌,蜿蜒盘旋在地下,拥有着隐秘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它们仿佛另一个平行的世界,或者另一个充满着别样美丽和神秘的梦境。而位于彭水县棣棠乡的水洪洞,就是这些奇妙洞穴中的一个。

水洪洞常年雾气蒸腾,洞内暗河密布,很少有探险者轻易进入洞中,而进入溶洞,就仿佛进入了重重叠叠的梦境,而每一层梦境,都同样引人入胜。

第一层——第二层 石花盛开的宫殿中,古乌江曾在这里经过

从重庆市区向着位于东南部的彭水县出发,抵达棣棠乡之后,沿着一条采矿小路进入大山腹地,在一片农田之上,就可以看见位于半山腰的水洪洞洞口。

水洪洞口常年雾气蒸腾,洞内暗河密布。更为奇妙的是,据说曾经有人将一箩筐糠壳撒进流入洞里的一条河中,几天后,却发现糠壳出现在10公里外的普子乡。因此,当地的老乡都坚信:水洪洞水流绵长,一直通到了普子乡。如果真如老乡所说,那么,水洪洞将是一个罕见的大型洞系。

上山的路很久没人走了,杂草丛生。

60岁的棣堂乡乡长夫人手拿镰刀在前面为我们开路,她身轻如燕,谈笑风生。而紧跟其后的我,却被背包压得直不起腰来。在洞穴的入口处,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向好奇者们明确地表达着村民们保护它的意图。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洞穴考察者们才知道: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水洪洞里,竟然有着珍贵无比的犬牙晶花、蛋黄石,以及巨型的壁流石。

黑暗寂静的水洪洞,被九束锋利的灯光拨开,我们进入了溶洞的第一层。入洞十多米,迎面便是一道10余米高的石壁,上面留有前次考察者使用的绳索。绳索已经朽坏,那些布满黑色石花的岩壁上,有流水的痕迹。

我们尽量不让麻绳受力,攀岩而上。

依次攀上后,便是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缝。入口处很窄,我们把包脱下,顺着洞道站成一溜传包。来自洞口的风通过窄低的洞道时,挤压出尖锐的呼啸声。岩壁上还在渗水,贴着这岩壁让我感觉不太舒服。

越往里走,洞腔变得越宽敞,到处都能看到硝坑,就像月球的表面一样。这些硝坑是古人烧制硝盐留下来的,它是我国洞穴有的现象。洞里垮塌的地方也很多,乱石堆积在黑暗中,让空间变得更加复杂了。

在其中一个硝坑旁,我们发现了一个清晰的脚印。这是一个约25厘米长的右脚印,没有穿鞋,大脚趾和其他脚趾的印迹都很清楚,由于水中的矿物质在脚印里长年沉积,脚印已经钙化,摸上去又硬又滑。相关专家根据其钙化层的厚度判断,脚印可能有600—800年的历史,约摸是宋元时期留下的。

经过上上下下的几段蜿蜒曲折,洞厅豁然宽大,我们就像经过小阁楼的楼梯下到客厅一样,只不过这“楼梯”的“扶手”,却像长城的城垛一样宽而厚实。有趣的是,“扶梯”上竟然还有罕见的池边“金针菇”和蛋黄石。

据地质专家解释,在几十万年以前,这里曾是乌江的古河道,所以才会侵蚀出如此巨大的溶洞,直到现在,这一层洞穴中还有许多石钟乳是“活的”(还在继续生长),这与其他洞穴有很大不同。一路前进,石笋、石幔、石柱、石旗,数不胜数,遍地是生长中的方解石结晶。四周大面积的犬牙晶花在头灯的照耀下发出璀灿的光芒。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那些石花和小蘑菇旁边绕过。对于这些正在生长中的石头,既不能摸也不能踩,因为,手上的汗液等有机物质,都有可能使它们停止生长,哪怕,只是轻轻的一触。

沿支洞上行

是开满犬牙晶花的角落

一路看来,美妙的石头让我们完全忘记了攀爬的辛苦,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而我们还仍然身在第一层。这层岩洞中,支洞很多,其中,还包括一个竖洞。又过了大约有一个小时后,主洞道一分为二,一个沿斜坡上行,另一个则往下,目测坡度较陡,主洞道往下发育。

不过上行的那个洞道实在不容错过。沿斜坡上行的洞道在一个极其不易发现的角落里,集中了水洪洞景色的精华部分,可与“芙蓉洞”相媲美。通道全长约100米,通体圆形,直径2米,通道两侧内壁包括通道顶部全都布满晶莹剔透的小“牙齿”,这就是极难得的犬牙晶花。在这些犬牙晶花的旁边,还生长着幼年的钟乳石——鹅管。叮咚做响的水滴正从中间的空心管道滴出来,这样再经过几十万年,就会形成大家熟悉的钟乳石了。头灯从这些结晶体上一一扫过,炫目的光彩就在我们头上、脚上交错漫散开来。我们好像进入了阿里巴巴的藏宝洞,赶紧小心翼翼地用相机把它们全都收藏了起来。

40米深的竖井里

我们是黑暗中的舞者

走着,看着,赞叹着,不觉就到达了第一个竖井口,这个竖井约40米深。

心理学中曾认为人类的原始恐惧主要源于坠落的恐惧和孤独的恐惧。虽然,这种说法屡屡遭到质疑,但下到竖井之后,毫无疑问,我们将同时面对这两种恐惧的严酷考验。在你身后,除了空气和黑暗什么都没有,唯一可依的只有一根10公分粗的绳子,唯一可闻的只有下降器和绳子磨擦发出的“哧哧”声,足以让人产生各种想象。但同时,你也将享受到肾上腺素急剧分泌的。队员们个个训练有素,身轻如燕地拉着绳索往下降,如同黑暗中的舞者。

下降吧,到了第二层,就是营地了。吃饱喝足,睡上几个小时,再继续我们的地心之旅。

第三层——第四层 紫衣洞,它是一个探洞女孩的名字

醒来,又往下探测,迎接我们的是第三层。

当脚接触到坚实的地面时,四下望望才知道,这里不过是一个“中转站”,仅有能容三四人站立的平台, 由几块巨石垒成。因为岩壁塌陷,身侧仍然是黑暗的深渊。继续下降了二十米左右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个宽敞的洞腔中,而手中的绳子仍然往下延展到未知的深度。

通过摆荡绳子,我们踏上了这层洞腔的平台。再往前下一个斜坡,就到了水洪洞的“传统营地”了。地面很平整,由小碎石和细纱组成,洞腔上方空间巨大,头灯照不到顶。

这层洞更复杂,出现好几个岔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甚至还有竖井在继续向地底延伸,如果仍然集体行动便很难面面俱到,于是,我们决定分成三组:一组是我和豪哥探测紫衣洞,一组继续探测另一侧支洞,一组探测主洞。

我和豪哥进入了“紫衣洞”——这么美的名字原本应该属于一个探洞的女孩。在对水洪洞前一次的探测中,一个名叫紫衣的女孩不能下到这层洞腔,独自一人在黑暗的竖井口等待下面的五个队友长达五个小时之久。大家感动之余,决定把新探到的这一支洞以紫衣的名字命名。

壁流石很精致地围了“紫衣洞”的洞口一圈,就像是古时女孩的闺房门楣。洞口上方,刻着“紫衣洞”三个字,旁边还有一块记述事情经过的刻字石板。我对着它默默地想,啥时候也能出现一个“小葱洞”就太棒了。

随后,我们在“紫衣洞”里发现了一条阴河,河水走向不明,水呈乳白色,可能是由于洞壁的沉积物溶于水中,水就呈现出了沉积物的颜色。走到这里,我和豪哥便转身返回主洞道。

去另一支洞的小分队把我们带到了他们所发现的一个大厅。走进大厅,我们立刻被厅内两根高达30多米的雪白的钟乳石柱震住。用灯光照在上面,几乎透明,而大厅地面上堆满了死去的蝙蝠骨骼,一时间美丽与残酷同时呈现在面前,充满诱惑却又危机重重。这个大厅是个“死洞”,没有其它的出口了,我们只得又退回到主洞道上。

探测这层洞道主要走向的小分队发现了竖井,现在的目标锁定是洞道的主要走向处。

暗河

是未完待续的第四层……

本以为“紫衣洞”内的阴河只有留待下次探测了,没想到主要通道的尽头处豁然出现一条清澈见底的阴河。事实上,洞的第四层就是这条暗河。这时,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也许这阴河与紫衣洞内的阴河相连。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沿阴河向前走。曲径通幽,几折几拐地前行了3公里还不知何处是源头。由于水量很大,有些水潭没过胸口,因此所有的人衣衫尽湿。为了防止失温的危险,我们决定返回。考察就此告一段落,所有的疑问只能留待下次来解了。

其实,水洪洞不仅是探洞冒险者的乐园,更受到了地质学家们的青睐:由于保存得比较完好,水洪洞保存了大量地质、水文和气候等信息,对研究乌江流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古气候甚至5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等都有重大价值,完全有资格作为乌江汇入长江地区地质研究的样本,堪称这一地区地质研究的活化石。

现在水洪洞经过好几批洞穴考察者的不懈努力探索,目前已经初步查明第一至第三层情况,洞中落差150米,其中景致如同皇宫一般金碧辉煌。由于水洪洞结构复杂,要想彻底摸清洞系结构,在人力,物力,时间上要做长期和充分的准备,梦幻的水洪洞仍然在等待我们去揭开它的另一半神秘面纱。

上一篇:白屋文学院 那些镀满阳光的老楼 下一篇:南山书院 古道诗情中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