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评价

时间:2022-10-12 10:02:48

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应用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41例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 对照组采取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5%, 高于对照组的50.0%(P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湿润烧伤膏;电磁波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 by moisture exposed burn ointment-assisted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rap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residual burn wound. Methods A total of 41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residual burn wound were divided by their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control group (20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2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oisture exposed burn oin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rapy. Clinical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in relief as 90.5% than 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esidual burn wound; Moisture exposed burn ointm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rapy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所形成的残余创面, 经久换药, 难以愈合, 成为肉芽创面, 使病期延长, 愈合效果不佳, 瘢痕增生明显,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1]。研究发现,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配合超短波物理治疗来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可促进创面早期愈合[2]。作者对本科室近2年来收治的21例严重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手段进行了临床疗效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41例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6~65岁, 平均年龄(26.5±20.8)岁;烧伤面积30%~80%, 大部分烧伤创面深度为深二度及以上;残余创面大小:2.0 cm×2.0 cm~6.0 cm×10.0 cm, 平均面积(20.0±15.0)cm2, 创面数量总共62处, 分布部位:其中双上肢20处, 前胸2处, 背部4处, 腹部6处, 双下肢30处。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32处残余创面)和治疗组21例(30处残余创面)。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局部创面清洁消毒后, 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组:局部常规清创, 湿润烧伤膏外涂后, 无菌纱布包扎, 电磁波治疗仪局部照射创面, 设置电流的强度为0.3 mA/cm2, 温度调节为40℃, 距离伤口约30 cm, 照射时间通常30 min/次, 2次/d, 7~15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停用1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每例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根据创面痊愈后瘢痕增生情况, 分为显效(色泽与正常皮肤接近, 柔软, 平整不隆起, 关节活动不受限, 痛痒减轻或消失)、有效(皮肤充血明显减轻, 质地较正常皮肤硬, 略高出皮肤但关节活动改善, 痛痒减轻)、无效(质硬, 明显突出皮肤, 关节活动受限, 痛痒);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来评价两种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 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或只有轻微疼痛感为显效, 有疼痛感但较治疗前减轻为有效, 疼痛无缓解或加重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疼痛缓解情况 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5%, 高于对照组的50.0%(P

2. 2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2. 3 残余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情况 治疗组瘢痕增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治疗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烧伤残余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烧伤深度、创面局部水肿、血运差、肉芽老化、部分移植皮片未能存活及感染细菌耐药等[4, 5]。目前治疗手段虽多种多样, 但效果仍不理想。电磁波治疗应用于创伤修复, 其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 组织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局部微循环加快, 能量代谢增强, 局部供氧量增加, 组织及细胞的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同时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坏死组织代谢加快, 可以起到消除肿胀, 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6-9]。观察发现, 由于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局部创面, 保证了创面有效的温度, 促进了创面局部的血液循环, 并有利于消肿, 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而且电磁波治疗仪在温度的作用下, 能产生出带有几十种元素信息, 具有能量的电磁波, 对生物体具有广泛综合的生物学效应。同时, 由于电磁波的热效应, 使创面局部干燥循序渐进、减少了对创面末梢神经的刺激, 从而使患者疼痛减轻。治疗过程中未见患者有明确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可有效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愈合, 缓解患者疼痛, 减少瘢痕增生, 其应用简便, 值得在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欣.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8):1818-1820.

[2] 柳清, 阂好, 林海涛, 等.中西医结合配合超短波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98例.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8):261-26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

[4] 杨宗城.烧伤治疗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5-206.

[5] 刘战平.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析――附1648例总结报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6, 18(4):269-273.

[6] 成景曜, 郭志英.临床理疗学. 第2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92.

[7] 杜宇, 杨西群, 许扬, 等.毫米波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4):223-224.

[8] 周方萍, 李雪萍, 谢芝荷.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30例.中国药业, 2012, 21(16):96.

[9] 彭海涛, 傅崇华, 雷英, 等.宽频电磁波谱仪治疗烧伤创面307例.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2):256.

[收稿日期:2016-08-24]

上一篇:联合应用阿托品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 下一篇:再思考:银行股真的那么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