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刻录的光辉岁月

时间:2022-10-12 09:46:49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640KB内存对所有人来说都应该够用。”("640K ought to be enough for anybody." by Bill Gates, 1981)。这句话在动辄以GB计算存储空间的今天看来简直是笑话。同样,如果谁认为自己有120GB的硬盘就能一劳永逸了,也同样是个笑话。

你不知道机箱里的硬盘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离你而去,实际上我们并不为几百元的硬盘担心,几百元的硬盘上所存储的数据往往是无价的,因此备份就成了每个人都必须习惯的一件事。然而,很多时候却不得不为如何备份而担心―每一个从DOS时代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桌子上、抽屉里、床下纸箱内甚至满地散落着软盘的情景,CD刻录机使我们摆脱了这一切。

然而这几近无奈的一幕似乎没隔多久就再次上演―只不过满到流出来的不再是软盘,而是容量“曾经”很惊人的CD刻录盘。所有人都为如何保存这些光盘而煞费苦心,从上百GB的硬盘中备份点数据简直麻烦得要命,按700MB一张盘的大小分卷压缩?还是动用那些号称瞬间完成的文件切割工具?抑或是一旦一张盘无法读取则所有数据都会浮云的分卷Ghost?

太麻烦了,真的太麻烦了。我们需要更大更方便的数据存储与备份工具,于是DVD刻录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市场上,来到我们身边。DVD刻录机从出现到普及简直快过超女红遍大江南北的速度,甚至大有替代DVD-ROM成为装机必备13件之一的意图。

LG 全能专家 GSA-4167B

LG是最早在中国市场上推广DVD-RAM格式的光存储厂商之一,最近又推出了最新的全能专家 GSA-4167B DVD刻录机,能够支持所有的DVD盘片格式,包括读写DVD±R/RW、读写DVD-RAM、读写CD-R/RW,以及读取标准的CD-ROM及DVD-ROM盘片,可谓全能。

GSA-4167B的机身长度为170毫米,比前一款产品4163B的184.6毫米缩短了不少,这对于喜欢打造准系统或Media Center的消费者来说非常有用,这种短身设计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因机箱太小导致光驱与主板(或其他部件)相互影响的问题。

能够以5×读写DVD-RAM盘片是4167B的最大特色,DVD-RAM是日立、松下和东芝等厂商开发的一种可擦写DVD标准,也是最先问世的可擦写的DVD规格。这种盘片的格式化时间很短,不足1分钟,而且容量很大,双面DVD-RAM盘片的容量高达9.4GB。同时,DVD-RAM采用随机访问的读写方式,格式化好的DVD-RAM盘片可以在Windows中如同硬盘一样随意复制、粘贴文件,Windows会在后台悄悄完成刻录及校验的过程。另外,DVD-RAM盘片的可擦写次数是DVD±RW盘片的100倍,达到了10万次,这意味着我们几乎不必顾虑覆写次数过多导致盘片报废的问题。

这款DVD刻录机不但支持全部的DVD盘片格式,而且附带的软件也非常丰富,PowerDVD、PowerProducer Gold、Nero Express、InCD等软件涵盖了几乎所有日常应用刻录机的范畴,也就是说完全不必再到网上去下载各式刻录软件了。

我们试着用GSA-4167B刻录了一张DVD-RAM盘片,格式化的过程很快,和CD-RW的快速格式化所需时间差不多。在WindowsXP系统中,只要将一张格式化后的DVD-RAM盘片放入刻录机中,然后就可以像在硬盘上操作一样,通过简单的拖拽完成刻录过程。当盘片上的数据已经没有保存价值的时候,则可以简单地按下Del键删除,完全绕开了繁琐的软件刻录过程。

在默认情况下,DVD-RAM在写入数据的同时会对数据进行校验,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这个校验过程同时也会降低刻录速度,在打开校验的情况下刻录一整张DVD-RAM大约需要28分钟。当然,通过光盘中附带的PowerProducer Gold软件就可以关闭校验功能,从而达到十几分钟一张盘的刻录速度。

廉价安全的“光硬盘”――DVD-RAM

移动硬盘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比移动硬盘更好的东西你用过吗?尤其是对需要经常在两三个地方反复交换大量数据的人来说(比如把没有完成的设计样本带回家继续处理),DVD-RAM显然比移动硬盘更适用。

比移动硬盘更“结实”

移动硬盘虽然可以带来带去,但实际上并不便携。由于硬盘的脆弱,我们在拿取、携带移动硬盘的时候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磕碰一下弄坏硬盘。但DVD-RAM就完全不用担心了,三四十元一张盘片,随手往桌子上一丢,或是毫不在意地塞进有若干杂物的笔记本包里,都完全不用担心,甚至掉到水里或者溅上咖啡也不怕,水龙头下冲冲,擦干了照样用――移动硬盘能用水冲么?敢随随便便丢来丢去么?

比移动硬盘更便携

移动硬盘再小也是有一定体积的,何况为了保护内部的笔记本硬盘,外壳方面还极尽保护之能事,无论重量还是体积,都并非可以忽视的,放在包里也有一定重量呢。但一张DVD-RAM盘片能用多重多厚?放包里能占多大地方?

比移动硬盘更便宜

现在移动硬盘的容量多在40GB~60GB左右,价格则从800元~数千元不等。而一张DVD-RAM盘片只不过40元上下,同样40GB只需要9张盘、360元而已,就算加上刻录机的400元,也比移动硬盘便宜许多。何况从风险角度来讲,移动硬盘一旦丢失或损坏,数百元或上千元就消失了。而DVD-RAM盘片丢了则毫无关系,大不了再花40元钱买一张。

DVD-RAM盘片贵不贵

现在市场上能买到的DVD-RAM盘片种类虽然不如普通DVD刻录盘那么丰富,不过支持DVD-RAM盘片的刻录机包装中往往会附送一张。现在一张4.7GB容量、单面单层的2×~3×盘片,价格多在30~50元左右,Maxell、怡敏信、松下、TDK、Melody等品牌都比较常见。另外还有5×盘片和双面单层(9.4GB容量)盘片可选,但价格往往高达上百元,不太划算。

像硬盘一样随心所欲地读写

如果你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那么恭喜你,不需要任何软件就可以像硬盘一样直接读写。

1、放入DVD-RAM盘片。

2、在刻录机的盘符上点右键选择“格式化”,将盘片格式化成FAT32格式就可以了。

3、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操作系统需要安装Nero光盘中“InCD4”软件,重启后在刻录机的盘符上点右键选择“InCD格式化”。读写方式Windows XP系统完全一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DVD影碟刻录

在宽带极为普及的今天,从网上下载各种视频片段以及整部电影都不算什么新鲜事,网上的视频资源不但极为丰富,而且更新速度极快,片源质量也比市场上卖的DVD影碟更有保证。只是,网上的视频资源为了保证清晰度,绝大多数都采用了DivX、XviD、RMVB等各种格式进行压缩,因此也只能在电脑上通过有各种解码插件支持的播放器欣赏。

电脑上看电影有什么不好?首先电脑显示器的画面太小,就算是17英寸、19英寸,也绝对无法和动辄数十英寸的电视机相比。何况电脑显示器原本是为了显示静态文本而设计的,在显示图像和视频的时候,无论对比度、亮度还是色彩都远远不如电视机,哪怕是老掉牙的25英寸纯平彩电,效果也往往比19英寸液晶显示器好得多。

再说,一个人缩在电脑前看电影有意思么?还不如把电影刻成盘,通过DVD机放到大屏幕彩电上,一家人共同欣赏,其乐融融。

如何把压缩电影刻成DVD影碟

由于DVD影碟对文件格式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单纯地把压缩电影文件烧到DVD刻录盘上是不可能播放的,需要进行一系列但并不复杂的转换。

首先通过TMPGEnc PLUS(/cfan/200603/HA-TMPGEncPLUS258-HSD.zip)将视频文件转换为标准的MPEG-2格式,TMPGEnc PLUS的功能非常强大,然而也提供了很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只要选择好要转换的文件,除了视频格式的长宽比要设置一下之外,其余全部选择默认设置就可以了。

接下来通过TMPGEnc DVD Author(/cfan/200603/TDA-1.5.13.44-install-GB.exe)将转换后的视频文件打包,然后直接刻录到DVD光盘上。如果你习惯使用Nero等刻录软件也没问题,只要把打包后的“VIDEO_TS”和“AUDIO_TS”两个目录直接刻录到DVD盘上就可以了。

另外,还有很多软件都可以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如友立出品的“会声会影9”),而且从转换到刻录都一步到位,界面也很友好。但这些软件大部分都不支持RMVB文件的转换,偏偏RMVB文件在网络中又极为普遍,所以只好放弃了。

D9刻录不再是梦

网上下载的压缩电影并不全是为了减少体积而牺牲画质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文件在制作时想方设法保存了原始的高画质。对于这样的高质量片源,当然要用最高画质的压缩比来转换。只是,最高画质下一张普通DVD刻录盘只能容纳大约1小时的视频,难道我们也要像盗版商那样制作双D5盘?无论保管还是播放都太麻烦了。

还好,现在有很多DVD刻录机都支持DVD9盘片(也就是单面双层)的刻录,一张D9刻录盘能容纳8.5GB数据,可保存100分钟左右最高画质的DVD电影,绝大部分电影都能容纳得下。唯一的问题是DVD9 刻录盘并不像普通DVD刻录盘那么容易买到,需要耐心地多转转。另外价格也稍贵一些,比如Melody出品的2.4×DVD+R DL刻录盘在35元左右,而三菱出品的8×DVD+R DL刻录盘就比较贵了,价格高达百元以上。

SONY DW-Q30A

SONY DW-Q30A不但能支持常见DVD±R/RW以及CD-R/RW盘片的读写,对单面双层(DVD9)规格的刻录盘也提供了全面的支持,能够以最高8×的速度进行刻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刻录高清晰度影碟的时候,所用的刻录时间大为缩短。

DVD9盘片的刻录可不像普通DVD±R/RW那么简单,由于DVD9盘片分为上下两层,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把两张D5盘片按照同样的方向粘贴在一起制造而成的。激光头在读取及刻录DVD9盘片的时候,首先读写第一层的数据,当全部读写完毕后,调整激光头,使激光束穿过第一层,从而读写第二层。在读写第一层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难度,关键在第二层的读写时,激光束必须穿过第一层才能到达第二层,而且在照射到第二层被反射后,还必须再次通过第一层才能被激光头识别到。这样一来,不但第一层的穿透率和反射率要达到一定标准,对DVD刻录机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为在刻录DVD9盘片的第二层时,激光束的功率、精确度以及反射后的识别率都非常严格,这也是DVD9盘片刻录速度相对较慢的主要原因。从实际使用角度来看,DW-Q30A的表现令人满意,配合8×DVD9刻录盘片,仅仅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一整张容量高达7.9GB的盘片,且刻录质量非常高。

除了支持DL(Double Layer)刻录之外,DW-Q30A还采用了很简洁的包装,包括包装纸和印刷油墨,都采用了回收纸材料及纯天然不挥发印刷油墨进行制造,更加符合健康环保的标准。其实不只是这款最新的Q30A,目前索尼公司所销售的光存储产品,全部采用先进的环保措施,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全程采用无铅焊接材料,并严格限制使用普通电子产品中含有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及多溴联苯醚等六项有害物质,符合欧盟RoHS法令所提出的健康要求。通过实施严格的源头管理原则、品质管理原则和测定原则,索尼公司在上下游、生产制造以及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保证了所有产品均达到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明基 DW1655

明基 DW1655是一款支持光雕技术的DVD刻录机,支持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盘片格式,并且在机身设计上加强了散热,使刻录机在长时间连续工作后仍然能够保证足够的刻录稳定性。机身上的散热系统采用了与DW1640相同的架构――“双重冷却系统”。系统由防尘冷却系统和U型气体动力系统搭建,结合机身侧面的多孔风冷设计。防尘冷却系统能够改变热量的流动方向并防止灰尘进入,U型气体动力系统可以加速机身内部空气的流动,通过侧面的散热孔排出热量。

DW1655的光雕功能自然是它的亮点,从此我们可以完全抛弃记号笔了,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一张生动、个性化的盘片就会在你手中诞生。虽然目前的光雕功能只能以1×的速度进行盘面刻印(整个过程需要大约30分钟),而且尚未支持彩色,但总比用记号笔在盘面上简单地写写画画强太多了。

除此之外,DW1655还具有明基的最新技术――“萨利刀(Solid Burn)”。拥有这种技术的刻录机,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当遇到品质较差的杂牌盘片时,刻录机不但可以根据盘片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刻录策略,而且还能把这种盘片的具体信息记录下来,这样下次再遇到同类盘片的时候,就能够直接调用以前存储的刻录策略进行刻录,保证稳定的刻录品质。

在DW1655的包装中还附带了一个叫做“QSuite”的软件,在这个软件中可以设定萨利刀的工作状态。对于主流品牌的盘片,明基已经对其进行了一番测试,并将最好的刻录策略保存在刻录机中了,因此并不需要打开萨利刀。而对于一些杂牌或未知的盘片,则通过刻录机的检测决定最佳刻录策略并将其保存下来,以备下次直接调用。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萨利刀的确能够有效地提升刻录品质,尤其是对于一些品质较差、价格在1.5~2.5元左右的中低档盘片来说更是明显。当然,再差的盘片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无法保证刻录质量了,正所谓“朽木不可雕也”。而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萨利刀使刻录机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大为提高,不再有因使用了低价盘片而导致刻录数据丢失的担心,可以放心大胆地选用中低档散装盘片,经济方面也能节省不少。

百年回忆与人生之路

DV带转DVD光盘一步到位

数码摄像机是干什么用的?试着问问身边的人,会得到各种答案――纪念一些重大的事件啦、拍摄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和亲友分享啦、旅途之中留下点回忆啦、记录人生(或孩子)成长的历程啦……之类。其中有个问题是每一个拥有DV的人都必然遇到的,那就是这些珍贵的、精彩的、难忘的回忆,该如何保存到我们想把它拿出来回味的那一天。

DV带?回放起来太麻烦了。存放在硬盘里?太占空间了。看来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刻录成光盘,这样既能安全地保存,又可以和亲友分享。CD刻录盘区区700MB的容量实在太小,还是DVD刻录盘好,4.7GB的超大容量可以完整地保存每一次事件从头至尾的过程,接近百年的寿命也使我们不再有失去珍贵回忆的担心。

不再依靠街头小公司

街头有很多承接视频光盘制作的小公司或工作室,制作一张CD或DVD视频光盘的费用也从10元~30元不等。如今我们也有DVD刻录机了,只需要几元钱买张高品质刻录盘,就可以自己动手把DV带中的内容转录成DVD视频光盘。

从DV带中采集影像数据并存储为文件、将原始格式的文件转换为MPEG-2格式、在编辑片断的同时加入一些剪辑手法、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视频光盘的主菜单,这一切都可以在短短几步操作中完成。可以使用的软件有很多,例如微软的Windows Movie Maker、Adobe的Premiere、品尼高的Pinnacle Studio、InterVideo的WinDVD Creator、Ahead的Nero Vision Express等等,一般在购买DVD刻录机的时候都会附赠一张OEM版的软件光盘。

光雕技术,对记号笔说再见

你怎样区别那些外观一模一样的刻录盘?除了记号笔、贴纸和光盘盘面打印之外,现在又多了一种可以在光盘表面上“雕刻”出各种图案的方式,新奇吧?这是一种利用激光在光盘表面上刻印图案的技术,英文名为“Light Scribe”(光雕)。

支持光雕的刻录盘在正面有一层特殊染料,利用刻录机所发出来的激光在光盘表面上对特殊染料层进行打孔,以点阵的方式形成图案。图案颜色的深浅和细腻程度与孔的大小有关,就好像我们通常所用的喷墨打印机一样。

目前市面上的8×光雕盘有惠普、三菱和威宝等几种,包括DVD±R,价格多在5~10元不等,虽然比一般散装DVD刻录盘稍贵,但这种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刻印在盘面上,所以还是很值得的。

华硕全能王 DRW-1608P2S

华硕全能王 DRW-1608P2S也是一款全功能型DVD刻录机,支持所有规格的DVD刻录盘片,而且最高支持8×DL刻录,可以说是最高规格的刻录机产品。这款刻录机的一大特色功能是超速刻录,也就是将低速盘片以4×、6×甚至8×的速度来刻录。很多时候并不提倡超速刻录,其原因就是超速刻录下数据的安全性没有保障。但DRW-1608P2S具有FlextraSpeed智能型刻录速度调整技术,很完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608P2S在刻录中会持续地监测刻录盘片的品质与刻录状态,并随时调整刻录速度,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高速刻录。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DVD刻录机还具有华硕独有的DDSSII(高速双层悬吊动态防震系统)技术。DVD刻录过程中,盘片的转速非常高,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噪减震,不但会让坐在电脑旁的我们心烦意乱,而且对刻录机的寿命和刻录质量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浦科特 PX-740A

浦科特(Plextor)可算是光存储领域的专业级厂商了,也是日系厂商的典型代表,一向以高品质刻录作为最高宗旨,有着“世界刻录机品质之王”的称号。PX-740A作为一款推出已久的产品,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独有的Intelligent Recording技术一共包括3部分内容――写入策略智能判别技术“AutoStrategy”、激光束智能倾斜补偿技术“Intelligent Tilt”以及刻录品质速度强化技术“PoweRec”。

刻录机会对未知DVD刻录盘的各项工业级物理参数进行精确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最佳的激光功率和写入策略,最后进行真正的刻录。在刻录过程中,刻录机自身可以校正球面的光学偏移或散光,还可以通过独特的液晶透镜达到补偿激光倾斜角度的目的。这项技术使PX-740A在对包括DL盘片在内的任何盘片进行高速刻录的同时,也能保证最高的刻录品质。此外,这款刻录机在刻录速度每提高1×时都会重新分析光盘,并调整刻录策略。同时每刻录1min内容都会重新调整激光功率,以保证刻录数据的稳定性。

三星 TS-H552L

TS-H522L可以看做是TS-H552的升级版,它与TS-H552在外观上的最主要区别就是托盘左边的“LightScribe”Logo,也就是光雕技术,实际上多出来的那个L就代表光雕。TS-H552L的面板为银白色,无论是乳白色、银灰色还是深黑色机箱都能很好地搭配。在TS-H552L的包装中附赠了两张威宝出品的光雕盘片,分别是8×DVD+R盘片和52×CD-R盘片,初次接触光雕的人不妨用这两张盘练练手,看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制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光盘盘面来。制作光盘盘面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TS-H552L附带的光盘中含有Nero CoverDesigner软件,在这个软件中只要通过简单的拖拽就可以完成光盘盘面图案的设计,并预览刻印后的实际效果。

Q:刻录软件中为什么找不到刻录机?

A:这种情况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刻录软件的版本比较老,无法识别新型号的刻录机,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刻录软件基本上就可以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有部分刻录机需要专用的刻录软件(在包装中会附带)才能识别,或是使用某些特殊功能。这种情况建议联系刻录机的生产厂商,看看有没有更新版本的附带软件。

如果更换了最新版本或是附带的软件仍然无法识别,可以先到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检查刻录机是否被Windows识别,以及能否正常读取光盘。并检查刻录机的硬件连接,建议将刻录机单独通过80线的IDE线接在主板的副IDE接口上,并保证刻录机的供电充足,有时候刻录机与其他IDE设备混接或供电不足就会导致工作不正常。

Q:镜像文件是什么意思?.cdi格式的文件需要用什么软件打开?

A:通俗地讲,镜像文件本身来自某种存储介质,在保留了其原有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将这种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完完整整地转移到硬盘上或是其他地方之后,就成了一个镜像文件。以光盘为例,有些光盘并没有采用标准的UDF格式,因此Windows无法识别光盘内容,自然更谈不上复制。而通过镜像文件的方式,则可以将整张光盘如同照镜子一般,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将这个镜像文件还原到刻录盘上,达到复制传播的目的(虽然此时Windows仍然无法识别其中的内容)。

.cdi格式的文件就是一种典型的镜像文件,类似的还有.bin、.iso、.mdf等等,由于数据来源和制作方法不同,镜像文件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从网上下载的镜像文件,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Alcohol 120%(俗称“酒精120”)打开并还原到刻录盘上,这个软件本身也带有虚拟光驱功能和刻录功能。如果有个别镜像文件无法识别,还可以试试通过CloneCD和DAEMON Tools进行格式转换,具体方法就不多讲了。

Q:为什么刻录时频频发生“缓存欠载”问题?我明明没有运行任何程序。

A:发生这种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打开刻录机的DMA传输模式,DVD刻录机工作时数据流量跟不上,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等待数据充满缓存。

打开“控制面板”-“系统”-“硬件”选项卡-“设备管理器”,从下拉的硬件设备列表中双击展开“IDE ATA/ATAPI控制器”,并选择刻录机所连接到的IDE接口(注意DMA传输模式的设置并不是在光驱相关的属性项里面),双击后选择“高级设置”选项卡,将对应刻录机的“传送模式”改为“DMA(若可用)”。其中设备0是指IDE接口上的主设备(Master),设备1是指从设备(Slave),如果IDE接口上只接了一台刻录机的话,那一般都是主设备。

设置完毕并重启后,再次进入设备管理器的相应属性窗口,检查“当前传送模式”中是否显示“Ultra DMA模式”,如果是的话,就说明此时光驱已经可以直接通过内存读写数据(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自然也不再会频繁发生缓存欠载问题了。

Q:我用的是4×DVD+R刻录盘,但是在刻录的时候却可以选择从1×~8×,用8×刻录会不会出现问题?

A: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超刻”,刻录盘和刻录机都有本身的刻录速度限制,当刻录机的速度大于刻录盘时,如果刻录机对盘片的刻录速度判断失误,或是刻录机本身具有超刻功能,就可以通过更高的速度进行刻录。从原理上说,如果刻录盘的染料速度并不很快,或是刻录盘本身的品质并不过硬,超速刻录就非常容易造成数据丢失。

但凡事都有例外,现在很多刻录机本身支持超速刻录,例如华硕的DRW-1608P2S就是以超刻作为一大卖点。这类刻录机具备品质监测功能,在刻录之前会检测盘片的品质,并制定相应的刻录策略。在刻录过程中,还会不断对刻录质量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品质有所下降,则降低刻录速度,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又可以达到最快的刻录速度,非常实用。

上一篇:空间战争!桌面上的RPG 下一篇:洗心革面 给ADSL Modem升“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