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倒春寒”

时间:2022-10-12 09:13:38

三月初春,乍暖还寒。股市亦是如此。

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近的争夺僵持不下,刚一突破就被空方打压。

大环境也不给力,在一系列货币紧缩和房产调控政策下,经济增长已经出现放缓迹象,而北非和中东的政局动荡以及日本遭遇大地震和海啸又给全球经济复苏的未来蒙上浓重的阴影。

时局如此,我们对于“建仓时机”的判断依然没有动摇。2011年的春天,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真正转型的春天,“两会”已经透露出明确的信号,新的经济周期即将启动。当然,“倒春寒”还会不断来袭,这是考验投资者的信心、耐心与纪律的时期。

油价,全球经济的最大不确定

在过去的三月份里,可以说“天灾人祸”不断。继埃及穆巴拉克下台之后,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位置亦岌岌可危,接着沙特阿拉伯爆发骚乱。正当人们担心这个产油大国的动荡会不会让油价扶摇直上时,日本强烈地震将油价打回到100美元以下。但谁都清楚,乱像远未结束,只不过是天灾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中东局势的动荡其实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为挽救经济,各国央行“开闸放水”,目前以新兴经济体为起点的通胀在全球蔓延。对于贫富差距悬殊、政权腐败的国家来说,通胀是一个激发民怨的导火索。中东国家既是如此,其经济大多依赖资源,并且深受国际政治势力影响,国内从未形成稳定的中产阶层。

通胀得不到缓和,中东的局势就有可能继续震荡,油价会再创新高,又进一步加剧通胀。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下,美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经济复苏被扼杀在摇篮中,美国政府考虑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抑制飙涨的油价,而不是紧缩货币政策。

影响油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需求,日本地震最初降低石油需求预期,一度让油价跌破100美元。但投资者很快意识到日本灾后重建以及核能安全问题,石油需求还会上升,油价也迅速反弹。中国经济放缓会让油价承压,不过即使GDP只有7%的增长率,再加上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和中东局势动荡,油价站稳100美元应该不成问题。油价上涨10%会拖累全球增长0.25%,新一轮原油冲击是否到来?这是当前全球宏观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

粮食,看不到缓解迹象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把美国带入“滞胀”泥潭,痛定思痛,美国加强了战略石油储备并且把石油价格和美元挂钩。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所说:20世纪70年代的原油冲击改变了世界经济。2011年的冲击可能会以较小代价产生同样效果。

相比于油价,粮价上涨更令人揪心,联合国粮农组织价格指数二月份达到平均236点,这是自1990年监测价格水平以来最高纪录,目前这一势头没有缓解的迹象。而货币――这个可以控制世界的工具,美国政府似乎有点玩不转了,当中东局势动荡时,美元并没有因其避险货币的功能而上涨,相反欧元则保持强势,近期欧元区就长期经济改革方案达成一致,并授权提高欧元区救助基金的贷款能力,令欧元似乎摆脱欧债危机泥潭。另外,日本地震是否会令套利资金回流而提升日元,还要继续观察。

总之,国际货币体系从一枝独秀到战国纷争局面转换的趋势没变,油价、粮价也将继续维持高位。在这个混乱的地球上,无疑,黄金、白银和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追捧。

春天里,老无所依

春节晚会上,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红遍大江南北,那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令人动容。在这个春天里,“两会”上民生话题最受关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个人也需要通过积极的理财实现老有所依。

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宏观调控要把抑制通胀摆在第一位;今年再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在经济结构调整别应重视发展中小企业……

可以明显感受到,政府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加大保障民生力度的紧迫感。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定为7%,放缓速度、提高质量是经济转型的关键,这也是四大红利――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环境资源红利、廉价资金红利终结所必然要求的。

当然,经济结构转型是一场攻坚战,相当于企业的二次创业,知易行难。尽管我们处在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春天里,却也感到寒意阵阵。

有一组数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月份PMI为52.2,创6个月新低;进出口出现了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比2010年12月份下降3.3%。这样一组数据说明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在推进――贸易逆差扩大,负面效应也在显现――经济放缓、消费疲软。

消费疲软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结果:消费高低取决于对未来可支配收入的预期,通货膨胀和房产调控都会在短期内让预期变坏。物价上涨而工资涨幅跟不上,人们显然会缩减开支;而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再加上房产税征收与房贷负担增加,让房产带来的财富效应锐减。房产一直被视为是对抗通胀和养老保障的最佳工具,但如今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会抑制消费热情。

当然这种负面效应是暂时的,不加大房产调控力度的危害更大。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两大驱动力――房产和出口正在萎缩,而新支柱产业的形成应该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和谐增长”为核心思路,是消费制造和服务业还是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创新型产业?可以预见,未来房产创造的财富效应将弱于股市,这与上一个经济周期是截然不同的。

耐心仍是一种美德

三月份注定了未来的不平静:国际局势动荡、日本大地震,让人们的财富不安全感递增,这种不安全感会延伸到四月,容易令投资者在“倒春寒”中丧失坚守的信心。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投资与创业一样,都具有此种特性。为了不死在“明天晚上”,不妨看看下面两条消息:

一是有数据显示,温州转向股权投资的资本总额在千亿元以上,说明中国最敏锐的资本力量正涌入一级市场,力图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财富机会;二是谢国忠和龚方雄――本来处于“死多头”和“死空头”阵营的两人――同时看多A股前景。“套牢时有龚方雄做伴,踏空时与谢国忠为伍,人生无憾”――这句财经媒体圈里的戏言如今失去了意义。即使是今天,耐心也是一种美德。咬牙坚持也许才能人生无憾。

当然,坚持也要有策略。在这两个月里,股市里的板块热点频现,但好像哪个也没坚持几天,无论是水利、煤炭还是日本地震带来的防辐射、新能源(除核能)概念。盲目追求热点会让资金处于极不安全状态,更容易让你丧失信心,而等不到美好时刻的来临。

所以,低市盈率、成长性好的股票依然需要重点配置,再拿出另一部分仓位捕捉热点。建立根据地,不时的打游击,保存有生力量,是此阶段的重点策略。其实不要总是嫌有些股票涨太慢,稳健增长才最重要。记住,耐心是一种美德。

此外,不要把眼光仅局限在房产、股票、黄金等常规投资品上,像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就经历了一波暴炒,而目前一些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由于拆借利率的上升能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稳定回报,还可考虑房产信托产品,比买房风险低,收益也不错。

上一篇:继承人光环下 下一篇:除了给钱VC/PE还能做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