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2 08:44:39

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服用降糖药,治疗组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分别测定两组FBG、P2hBG、SBP、DBP、TCh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SBP、DBP、TC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关键词] 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120-02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约为2%~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最危险的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1]。本文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其中治疗组38例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36~78岁。病程3~10年。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除外合并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等急性并发症及其他非糖尿病原因引起的早期肾病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使用诺和灵R,每日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NPH于10Pm皮下注射,病人至少每天测血糖3次。治疗组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从小剂量逐渐加量至20mg/d,维持用药,疗程8周。

1.3检测方法

检测当日收集患者随机尿液,尿微量白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尿肌酐采用CRE-N酵素液;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备用,血浆葡萄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使用日本日立公司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SBP、DBP、TCh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肾功能及血压、血脂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

两组治疗后SBP、DBP、TC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2.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FBG)及餐后2h血糖(P2hBG)比较

治疗后两组FBG、P2hBG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作为始动因素在肾脏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早期诊断对DM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某种程度的可逆性,但临床DN及终未期DN则病变已不可逆,所以在DN早期阶段进行干预和治疗是目前医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2]。

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ACEI类药物通过降低循环系统血压而直接降低肾脏内的“三高”,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还因其扩张肾小球出球动脉作用强于扩张肾小球入球动脉而进一步降低肾小球内压力,抑制肾脏局部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从而抑制肾脏细胞的肥大、细胞外基质的蓄积;还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有利于DM患者的血糖控制[3]。依那普利属于ACEI制剂之一,能抑制全身和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SBP、DBP、TCh均明显下降(P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的发生,并可能使病情逆转,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超楚生. 内分泌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2.

[2] 叶任高,沈清瑞.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8.

[3] 赖凌云,林善琰.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10.

(收稿日期:2009-12-07)

上一篇:介入栓塞载瘤动脉治疗解离性动脉瘤2例报道 下一篇: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