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基础教学

时间:2022-10-12 08:34:55

浅议小学数学基础教学

摘要:本文将依据小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对其数学学习过程进行探讨、研究与总结。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中较为关键的基础阶段。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面临着一个令人失望的情况,就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样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虽然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们之间的教学水平有所差别,由此所造成相关数学教学的成绩有所差距在所难免。但本文剖析了小学数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探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可采用策略与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础教育;数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27-02

中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缺失。课堂上的“高度集权”会使得学生根本无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性。而新型的课程教学标准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模式。其更加关注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1]。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及活动等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并具备系统性与一定程度的预设性[2]。尽管不可以认为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一定能保证上好课,但是,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一定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全力备好课并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之中的内容虽然十分的浅显明了,但要讲好小学数学却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做的是将如此简单的知识以一个合理的、有规律的、有循序的教授给学生们,而不是单单将解题方式或所谓思维传授给学生就万事大吉。实践中证明,合情合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数学教程课堂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关键。数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其中的知识,这一点可以从数学教学之中几年如一日的现象看出来。另外,小学数学的知识点的内容是很有限,所以,这也给老师们更改更好的研读教材和更好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小学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尽量面向大众学生,必须要让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听懂数学老师所教内容并深刻理解教学之中的重要的知识。另外,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于,数学之中存在多种解题方式,其中还有数形结合等方式使得数学更具备魅力,更能引了很多学生的目光。因此,教师在备课之中需要吸收并运用这些资源,并将这些知识在精心设计与良好的安排之下使学生饱含兴致的进行学习。诚然,其中的因材施教很重要,这还需要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能力。通常所谓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是指:观察、理解、记忆及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另外,学习数学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只要能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其中,就一定会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然后获得相应的答案。而教学不光需要教师能够教,还需要学生能够学。因此,教学的主要的一个受体还是学生,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到内容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在备课之中合理地安排在课堂之中学生的思考时间,并使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及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或是总结空间。所以,老师的上课编排工作非常的关键。众所周知,一个活跃的课堂的气氛不但能够带动大多数的同学们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使得同学们在课堂上异常认真、积极的听讲,努力的思考、并获得更好的数学成绩[3]。

二、从实际出发去提升课堂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回归

大家都明白,良好而又健康的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能够对课堂充满兴趣并对这个科目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也要高于老师去布置作业或家长亲自监督等方式获得的学习效率。因此,树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塑造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任务其实非常的轻松,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可以并能做好数学课堂的设计及规划,同时为学生带来一个内容丰富及收获极大的课堂[3]。另一方面,人们在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共识。仅就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设计而言,学生主体性回归的表现与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回归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谈的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与外部世界和自身自身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性特征。具体的有能动性、自主性及创造性。所以,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与实践行、融合知识、情感等达成对外在问题所表征的内化并引发学生思维的共鸣。只有如此才能彻底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及创造性。也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回归。通常我们所谓的正确的课堂学习与思维过程便是:直观感受——理性探究——归纳概括——发散思考[2]。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必须拥有对话教学的策略,也即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学生和同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并且需要得到不断地加强。老师必须正确处理预设与开放的关系,学生则需要再老师的引导下对这些策略认真地执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充分准备。当然,老师也不必拘泥于原定在课堂上既定的一成不变的意愿设定程式。可按照现代教学论的理念,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可以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括的部分。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地深化,还能多方调动学生建设新的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三、开导学生提问及总结

学生自行提问及总结可使其自身形成良好的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其一,能为以后知识的应用及积累提供良好的可用的经验;其二,可吸取教训并避免再犯同类错误。具体做法为一方面可自我提问,另一方面可自我总结。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可以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每当问题被告一段落地解决以后,老师还需要指引学生从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去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以期形成新的思维定律。

言而总之,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更加重要意义及崭新的内涵,当然,其核心将更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 下一篇:基于KELLER数控仿真软件的数控编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