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县土地沙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2-10-12 08:06:16

台安县土地沙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着重对台安土地沙化情况进行调查,阐述了台安土地沙化的类型,对沙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沙化类型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沙化 固定沙丘 沙质耕地

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的农牧业活动以及乱砍滥伐活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土地沙漠化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已对台安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

1、台安沙化概况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三角洲腹地。处在沈阳、鞍山、营口、辽阳、盘锦、锦州等辽东半岛城市的环抱之中,西接辽河油田,东临鞍山钢铁公司,靠近大连、鲅鱼圈、营口、锦州等港口。境内无山,地势平坦。全境总面积1394 km2。全县辖17个乡镇,204个村,总人口3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万。

沙化土地面积176.39km2,固定沙地106.07 km2,占60.1%,沙化耕地70.32 km2,占39.9%。该区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台安西北部的桑林、桓洞地区。

台安市土地沙化表

2、台安沙化类型

台安土地沙化类型主要有固定沙丘、沙质耕地两种。

2.1固定沙丘

主要分布在台安县洪家、桓洞、桑林等乡镇,呈零星分布,其规模大多在1-2km,最长约10km,宽窄不一,但一般均小于0.5km沙丘高度多在2-8m,由粉细砂组成。台安县洪家乡洪家村固定沙丘,长约5km,宽300-500m,高5-7m,丘面植被较发育,但由于当地农民取沙铺地、开荒种地等原因,该固定沙丘已部分被毁坏,部分已活化,已成为该地区沙化及沙尘暴的主要沙源。

2.2沙化耕地

主要是指尚有部分的防治措施及一定的灌溉条件,经常受风沙危害,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沙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台安县桑林、桓洞等乡镇。沙化耕地在形态上表现为地形略有起伏,平坦,春季有时需耕作第2遍,甚至3遍,大多出现缺垄断苗现象,并且作物长势低矮,参差不齐,导致农作物减产。

3、沙化成因分析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可归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在沙漠化形成过程,水分起着核心的作用,植被和水分分别起着关键作用和动力作用。水分充沛、植被繁茂、风沙势弱:植被稀少,岩土面积增大,日照蒸发,风吹干燥作用随之增加,岩土内水分大量缺失,为沙漠化的形成提供了沙源。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沙漠化成因的因素逐渐转为以人为活动因素为主,自然因素退之次要地位。导致工作台安县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自然因素

3.1.1地形地貌

土地沙漠化地区在地貌上为柳绕冲洪积波状平原和辽浑太河间地块冲积平原,其地势平坦、开阔,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平原,其地形略有起伏,极利于沙漠化的发展。

3.1.2地层岩性

沙漠化地区自第三纪以来长期缓慢下降,地表水由剥蚀区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其厚度达百米以上,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地表岩性部分为风沙土,土壤物理性砂粒(0.01mm)的含量较高,0.1-0.01mm粒级的物理砂粒占9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的结构性能差,受风力的影响极易遭受风蚀沙化。另外,全新世乃至现代河流和沟谷的冲洪积物中均含有大量的沙性物质,以上条件不但控制着土地沙漠化的分布,而且还控制着土地沙漠化的发育程度。

3.1.3气象条件

土地沙漠化是具有一定砂物质基础和干旱大风的动力条件下,由于过度人为活动与资源、环境不协调所产生的一种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气象条件在土地沙漠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7.1-8.9℃,多年最高气温35-38.3℃,多年平均降雨量550-673mm。以新民市最多,多集中在7-9月份,而4、5月份的降雨量分别为39.9mm、56.3mm,多年平均蒸发量1431.6mm,几乎为降雨量的3倍,而且春季4、5月份最大、分别为181.5mm、254.8mm,相对湿度也以4、5月份最小,分别为53%、55%。

台安县以西南风为主,占55.1,其次为西北风,全年风速为2.9米/秒,历年各月平均风速以4、5月份最大,分别为4.1米/秒和3.4米/秒,每年6级以上大风平均日数22.4天,8级以上大风6.5天,台安县沙漠化土地的地表物质粒径一般为0.1-0.05mm,对于风速3-5米/秒以上的风作用于地表,完全可以起到形成风沙流,就地起沙,形成各种风蚀地貌类型。同时由于沙漠化地区的北部为科尔沁沙漠,因此,风速大、频率高的气候条件,使该区土地沙漠化的进一步发展有了动力条件。

综上,由于该地区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4-5月份,而此时恰恰是降水量相对较少,蒸发量最大,相对湿度最小的春旱季节,加之地表植被不发育,地表程度高,为该区的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2、人为因素

3.2.1过度开垦、盲目垦荒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沙化

沙漠化地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县,农民的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农民盲目开荒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也出现了在固定沙丘上开荒种地的现象,致使一些固定沙丘“开花”复活。而且一般沙丘被开垦的头几年的收成较好,当它被风蚀逐渐演化为固定沙丘后,就会被遗弃,新的沙丘又被开垦,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沙漠化的逐渐加剧。

3.2.2不合理过度开采水资源

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开发地下水的同时却忽视了生态用水的需求,由于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用水首先挤占的是生态用水,其结果是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使本身就比较脆弱的地质环境更加恶化,从而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地质灾害的发生。

4、沙化的危害

土地沙漠化是影响工作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较严重灾害,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对耕地的危害

吞噬良田、填埋水渠,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破坏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和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并在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遭受风蚀,使土地表面粗化,砾石化,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大量吹失,引起土壤的肥力不足,土地衰退,生产力下降。并且春季在大风的作用下,种子于地表,甚至幼苗根系或连根拔起,有些地区甚至需要播种2-3遍,延误农时,颗粒无收。

土地沙漠化不仅毁坏耕地,而且还通过风力搬运、雨水冲刷及地表径流将泥沙带入河流水库和水渠,使河床抬高,环境恶化,造成扩散性危害,如新民市梁山镇等地的排水渠系,一年中被风沙淤积约20-30cm,大大降低了排水能力。

4.2、对人体的危害

浮沙尘天气严重危害人们生产和身体健康,土地沙漠化不仅使生态失调、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污染空气,而且还成为周边地区沙尘暴的物源地,每年春季大风时的沙尘暴漫天昏黄,风沙肆虐,给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沙尘使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使户外的人们明显感到呼吸困难,颗粒细小的沙尘进入口鼻容易引发咳淑、哮喘、咽喉炎等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强烈的风沙还使交通运输、通讯线路中断、公共设施及建筑物受到威胁和破坏。

5、治理措施

固定沙(丘)地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主要营造防风固沙林,实行带状或团状造林,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防护模式。适宜的主要造林树种有杨树、樟子松、赤松、色木槭、紫穗槐、胡枝子等。

沙质耕地治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全区现有沙质耕地属非在册耕地和沙化较为严重的沙质耕地全部营造防风固沙林;二是对沙区其余沙质耕地设置农田林网(对于己有林网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对沙质耕地实施全部保护,防止沙化土地地蔓延。

6、结论

台安沙化面积176.39 km2,沙漠化比较严重,主要以固定沙丘、沙质耕地类型为主,对耕地及人体造成危害,根据其成因对沙化进行治理,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沙化问题。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上一篇:内环快速路立交节点规划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