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好味,节气之歌

时间:2022-10-12 07:42:55

总在旅行结束后,旅行才开始。

食物所带来的美好记忆,经常成为我旅行的任意门。春天吃到三星葱,脑海浮现一群妈妈们浸在池里洗葱的身影;闻到盛夏的芒果香,想起在小琉球岛上漫步的星光,还有阳光下大口啃咬芒果的痛快;龙眼盛产的立秋时节,我边剥壳边怀念台南东山桂圆咖啡的香甜;凄冷寒冬喝着老姜香糖茶,仿佛闻到嘉义梅山炒香糖、满室弥漫的香气。

那些散落在台湾各地的美好味道,总是萦绕不去,如潮浪般轮流叩问,何时再出发?

摄影大师李屏宾说:“只要一点点光,就能带我们去远方。”

每个滋味都像光一样,带我们远走高飞。经过节气、土地与农人的孕育,让这些平凡食物创造不平凡的感动,传达一种久违的真诚。

最遥远的距离,其实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我突然惊觉,为什么消失已久的童年记忆,会因为食物与书写过程,让记忆潜流如小河,将当时的声音、光影与气味,如电影蒙太奇般在我脑海中缭绕重现。

意大利慢食运动发起人卡罗・佩屈尼,在《慢食新世界》说,味觉,既是味道也是知识。其实,味觉更是故事,甚至是一场壮游,壮阔的不是看得见的距离,而是饮食文化与本土节气交融的历史纵深。

我喜欢读古诗与古文,当我开始阅读清代的旅台或台籍文人的游记,以及歌咏、描写台湾风物的《全台诗》,或是在台日本人的短歌著作,更开启我另一扇窗,原来台湾的地景、气候与物产在古人眼中是这么鲜活有趣,原来自己居住的地方、吃到的节令物产,在数百年前是那么奇特丰富且诗意。

台湾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荒不毛之地,不少来台任官的诗人,被视为流放或贬官,心里多半充满失落抑郁,但是当他们品尝到芒果、凤梨、香蕉、西瓜,甚至是虱目鱼与乌鱼之后,这些难以命名,或与中原滋味大异其趣的物产,让他们失意变诗意,化为一篇篇有生命力的诗句。就像坡被流放到黄州、惠州、海南岛之后,胸襟不仅更为豪迈开阔,品尝到的南方物产更让他大开眼界,像荔枝、龙眼、牡蛎、芋头,都成为活泼的不朽诗赋。这就是南方的魅力啊!让流放变解放,失意酿诗意,他乡变故乡,美食成乡愁。

其实我在台湾的多年行旅,也是一种解放。从一个穿优雅合身西装、在豪华企业总部侃侃而谈的资深财经记者;转为重视简约潮流,跟明星、精品为伍的时尚杂志副总编辑;再变为穿着T恤短裤的在地旅游记者,过着前一夜在乡间小巷狂饮暴食,隔天清早在田间或海边挥汗慢跑的日子;一直到离开职场成为自由人,更自在地书写、演讲与担任顾问,听故事,说故事,也教人说故事。

生命的华丽,在于丰足的灵魂,根植在与土地的感情,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我从每趟行旅与饮食寻味过程中,找到骄傲的能量,再将这种感受体验化为故事、文字、美学与创意,增加文化底蕴,提升深度与温度,让更多人去抒情,去共鸣,去行走,去改变,更去爱。

节气,就是我在旅行中所发现的一个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主题。

如果坡来到南方之南的台湾,循着节气而食,一定会爱上这个迷魅之岛的荔枝、龙眼与牡蛎。由于台湾位于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的接触点,有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替吹拂,又有低水温的亲潮与暧水温的黑潮流经,加上中央山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让台湾物产更丰富多元。

节气不是老掉牙的落伍名词,而是从时代高速列车掉落的珠玉。节气教会我的,是一种慢食态度与智慧,顺着大自然的节奏、土地的心跳,加上农人虔诚的巧手与耐心,就会吃到台湾最饱满的灵魂风华。

节气食游,是一种重新认识台湾的快乐方式,能够对台湾风土的感受更细微、更敏锐,创造属于台湾的物产质量跟生活质量。

这本书(《旅人的食材历:24节气里的台湾味道》),邀请读者和我一起出发,跟着节气老灵魂的脚步,找寻久违的味道,缓慢咀嚼岁月的芳香,建立属于自己的乡愁坐标。

最悠长丰满的台湾味,能牵引我们去更远的他方。

上一篇:大英图书馆将存档海量网上信息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