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选些中药来泡澡

时间:2022-10-12 07:41:48

入秋后,选些中药来泡澡

很多人都知道,温水泡浴具有解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倘若能根据自身的体质特征再加入一些中药泡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健强身和美肤的效果。

中药泡澡属于中医药浴的一种。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熏浴方8首,如用雷丸水浴治疗婴儿疼痛,韭和酒煮沸以其热气熏蒸来治疗外伤等,是我国目前发现关于药浴最早的文字资料。《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也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传统的自然康复疗法倍受重视,中药泡澡也重新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中药泡澡不但具有保健强身、美容护肤的作用,也可用于皮肤病、风湿病的预防。研究表明,中药泡澡具有以下十大好处:①出汗、排毒;②预防妇科病;③润肤止痒,防治皮肤病;④提高心脏的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⑤改善全身微循环;⑥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⑦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疼痛;⑧养神安眠;⑨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和免疫力;⑩增强神经调节能力。

常用于泡澡的中药有——

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能。适于用泡澡的情况有:①因风热引起的感冒,如发热、恶寒、头痛等症;②眼睛红肿热痛及齿龈发炎;③因皮肤病变所引发的疮疡肿痛;④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之头晕目眩,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艾叶 性温,味苦、辛,入肝、脾、肾经。用艾叶来泡澡,可疏通全身经络,逐寒,除湿,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温暖子宫。特别适合冬天手脚冰凉的女性。

桂枝 性温,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经,可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适于用桂枝泡澡的情况:①风寒感冒伴有发热恶寒症状者,还可加苏叶、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等;②寒湿引起的麻痹疼痛与经闭腹痛,手足冰冷者,还可加入干姜、茴香、当归等;③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及小便不利,可加入杏仁、苏梗、干姜等。

薄荷 性凉,味辛,入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作用,对外感风热、皮肤发痒、咽喉肿痛、眼结膜充血等效果较好。

杏仁粉 性温,味苦,归肺、大肠经,是家中经常使用的良好养生食材。杏仁粉不仅具有养颜美白的功效,作为外用保养品,还可加入天门冬、白蔹、白术、白芷、鲜奶等美白护肤的药材一起泡澡。

当归 性温,味甘、辛、微苦,归肝、心、脾经,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当你因为寒冷的天气感到腰酸背痛,或者因为旧伤时常感觉疼痛酸麻,可用当归、桂枝、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牛膝、红花、艾叶各9克,水煎浸浴,对长期关节酸痛者也很有益处。

玫瑰 性温,归肝经,可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补血气,美颜护肤。玫瑰浴对妇科病非常有效,可以大幅度地缓解疼痛,活血化淤效果显著。经常泡洗玫瑰浴可以治疗腹部胀痛、月经不调、痛经。

荷叶 性凉,味苦辛微涩,归心、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新鲜的荷叶善清夏季之暑邪,可用于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等,还可加入鲜藿香、鲜佩兰配伍应用。

葛根 性凉,味甘,归脾、胃经,具有镇痛、降压、降血糖、清除皮肤老年斑和汗斑的功能,使关节更灵活,肌肉收缩力更强,不易疲劳,适合中老年人及肤色较黑的人使用。

桑叶 性寒,味甘、苦,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明目等功能。用它来熬水洗澡,护肤而不脱脂,特别是皮肤粗糙者,浴后可使皮肤变嫩。

小贴士

中药泡澡有禁忌

中药泡澡可以缓解疲劳,达到保健美肤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不可沐浴;室内空气要流通,泡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出现呼吸不顺、头晕现象,一定不要再泡;浸泡时,身体会流失一定水分,注意适当补充水分;中药泡澡不适宜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血友病、血管病变等循环系统疾病的人,烧伤的病人,严重的糖尿病、肝病、肾病患者,孕妇及对中药过敏的人切忌中药泡澡。

上一篇:于锦苓:仗剑行天涯的女侠 下一篇:老来养生切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