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特事特办”

时间:2022-10-12 07:27:07

特事特办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对那些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件,必须采取特别的或者是超越一般常规、较为灵活的方式予以处理,这是社会管理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比如,前一些时候,发生的中国公民在以色列遇难、中国公民在东帝汶遭到洗劫的事件,我国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让遇难者的家属尽快赴国外处理善后,派出专机接回我国侨民。在抗击台风和各种自然灾害中,各级党委政府制定预案,启动应急机制,把损失降到最低点。这种“特事特办”,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深得人心。

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不能缺少“特事特办”,但也不能滥用“特事特办”。前些时候,曾听到某君说到一件事,同样是两个条件相当的孩子上幼儿园,但是两人中只能有一个能够上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结果是其中一个凭借领导的一个“批条”而如愿。另一人不服气,问校方,校方告知,他有领导的批示,我们只能“特事特办”了。这类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每年7、8月中招时,有些名牌中学的校长们总是关掉手机,想方设法躲避考生家长们持着“令箭”上门,希望能够给予特办。呜呼!这样的“特办,怎么能让人信服呢?特事要特办,前提是“特事”的概念要准确,不能过于模糊或过于宽泛。否则,“特事特办”就会成为某些人“寻租”的工具,社会秩序就会在“特事特办”的幌子下遭到破坏,公正就会遭到践踏。

有些事情,即使是“特事”也未必就要特办。曾经听到有些审批部门的同志抱怨说:到我们这里来办理审批手续的同志,差不多个个都是心急火燎的。尤其是一些办理出国审批的人,更是找出许多“特办”的理由。有的说外商谈判的日期已经确定,赶不上趟一笔重要生意就要泡汤了,有的说,机票都已经购买,不能按时办妥证件,机票就要作废了……,凡此种种,即使花上一些加急费也在所不惜。这倒使我想起在新加坡听到的一件事:他们说,他们对所要办理的每件事,都有较为严格的时限,这个时限,既是约束公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告示,让他们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没有发生突发性事情,时间不是“特事特办”的理由。他们认为,本可以避免的事情不加以避免,其责任必须由当事者自己承担。我觉得,这有助于法制社会的构建。

再说,如果都以“特事”为理由,通过缴纳一些加急费就可以特办,最终“特事”也不特了。当然,这类“特事”不“特办”,可能一时会失去一些商机,但从长远看,法制意识和法制环境的形成,会赢得更多的商机。

社会需要“特事特办”,但也必须让“特事特办”,公开、规范和透明。

上一篇:悠闲欧洲人 下一篇:《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等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