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治疗进展

时间:2022-10-12 07:19:43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治疗进展

【摘 要】巨人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于术风险人,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于段。要取得较好的术后治疗效果,围术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的术前准各、于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心肺支持及并发症的防治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成为于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巨人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90—01

1基本概念

重症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一晚期常合并巨大左心室,其主要指标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70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5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展至巨大左心室,常常提示左心室心肌己经出现明显的甚至不可逆的病理损害,是影响瓣膜置换手术疗效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手术病死率仍然较高。

2术前准备

文献报道多采用洋地黄类药物强心,咪嚓类及吠塞米利尿,硝普钠及硝酸酷类扩血管,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辅助心功能,极化液( GIK)增加心肌细胞能量储备,并对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正效应。此外,还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子白蛋白、血浆、氨基酸、脂肪乳及加强肠道营养,改善肺、肝、肾功能,嘱患者一绝对卧床体息,减轻心脏负担,待全身情况及心功能改善再行手术为佳。

3手术时机的选择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一,应及时手术治疗。李先华等及Carabello认为,LVEDD , 80 mm或LVESD , 65 mm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十LVEDD < 80 mm及LVESD < 65 mm者一,应尽早手术。对心功能明显受损患者,还需要大量临床案例研究。有文献报道称,对十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应及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4术后处理

4.1常规处理

4.1.1药物支持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药物支持对患者术后的支持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尚文军等认为若动脉监护波形出现规则的低币高耳氏的左心功能不全波形时一,常规加用米力农等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效果显著。文献中对十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各有不同,但普遍观点认为,当血压偏低、心率90 、120次/分时,中小量剂量的肾上腺素效果良好。

4.1.2水、电解质平衡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差,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发生极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补钾应按公式计算:缺钾量=(理想值恤清钾测得值)x体质量x0.3/1.34,低钾同时一补充镁离子(25 % MgS045} 10 mL/d),可有效降低该类患者一室性及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率[U 37。补液主要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综合调节。适量补充胶体液,提高胶体渗透压,加强利尿,严格限制品体液入量,在补足血容量同时维持满意尿量1.5一2 mL/(kg " min)。

4.1.3呼吸支持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术后应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一间并应用呼气末正压,不宜过早停机。王学锋等报道153例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呼吸机的时间24 、123 h,效果良好。

4.2机械辅助

对十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血量、呼吸功能衰竭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时一,可考虑采用机械辅助治疗。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 IABP),在体外膜式氧合技术,左心室辅助装置。

5术后并发症防治

越来越多的共识支持GIK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使用。Howell等认为,围术期应用GIK可降低LOCS的发生率,并能补充心肌收缩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好处与增加信号蛋白磷酸化及U位N-乙酞葡萄糖胺基化有关。多项研究表明常规应用GIK能促进患者的预后。

6结语

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研究虽然己经在临床上开展,但临床手术病死率仍较高。需要对手术术前准备、手术时一机的选择、术后心肺支持及并发症的防治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围术期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相信经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调查,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将不断得到完善。

上一篇:三分钟收获健康——记“程氏三分钟健身操” 下一篇: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