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西安:中国通航风向标

时间:2022-10-12 07:13:06

2013西安:中国通航风向标

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以下简称“通航大会”),是由国务院批准举办、中国通用航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专业盛会。大会永久设在陕西西安,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本届通航大会前,我国已成功举办了两届通航大会,其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不断增强。2013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的主题是“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加快航空产业聚集”,大会提出了通用航空“大规模、高水平、国际性、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本届大会分为“三大展区、三大活动”,于2013年10月17日至21日在陕西的西安、阎良、渭南三地同期举办飞行表演、飞行器与航空设备器材展、通用航空高峰论坛等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作为中国通用航空率先发展的省份,通过本届通航大会,再次确立了国内通用航空领先地位,经过6年的行业洗牌与不懈探索,迎来了通用航空新的发展契机。

规模大参展多

本届通航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立陶宛、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巴西、瑞典、瑞士、奥地利、泰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企业参加,国外企业达到101家,另有来自9个国家使领馆的16名外交官员出席了盛会。同时,来自国内外通航领域的700余名行业主管部门代表、航空企业界人士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也纷至沓来。

本届大会设置的总展位数较往届增加了20%以上,参展飞行器达到140架,增长了38.6%。其中,28架飞机参加了飞行表演,112架飞行器参加了静态展示,飞机类型近30种,基本涵盖了目前国内通用航空的主要机型。此外,旋翼、软式、地效等多种经典飞行器也出现在展示现场,代表未来航空发展方向的无人机、飞行汽车实物等也首次出现在通航大会上。同时,本届大会还设置了航空模拟体验区、航空科普知识宣传区、飞行培训展区等,通过不同形式向公众普及航空知识,推广航空文化。

相比前两届通航大会,本届大会签约项目共计46个,签约总额为229.1亿元,投资项目新增284%。其中,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项目和飞机交易项目占到签约总数的40%,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及维修项目9个,签约额19.35亿元;通用航空园区建设及运营项目7个,签约额87.6亿元;装备制造项目14个,签约额58.75亿元;基础设施项目7个,签约额60.86亿元。飞机销售签约项目9个,交易飞机106架,签约额2.54亿元。本届大会投资项目特点是涵盖领域更广、产业集中程度更高、拉动性更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更加显著。

大师同台献艺

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的飞行表演,无疑是大会的热点。其中,既有两次参加通航大会的“熟面孔”——瑞典“斯堪的纳维亚”飞行表演队,也有新加盟的立陶宛“空中匪徒”飞行表演队。瑞典“斯堪的纳维亚”飞行表演队的飞行员苏斯和雅格木在中国有不少“粉丝”,他们的“大黄蜂”和维京表演飞机,通过不断改装,已成为世界一流的表演飞机。此次,他们的飞行依然“凶悍”,垂直爬升、失速螺旋、剪刀飞行、8字盘旋、低空倒飞通场、双机对头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参加本届大会飞行表演飞行员年龄最大的是立陶宛“空中匪徒”表演队优卡飞机的驾驶员尤吉斯·凯瑞斯先生,他是立陶宛国宝级飞行员,也是飞行表演的世界冠军,今年已有61岁。年龄最小的是中飞通用航空公司年仅25岁的R44直升机女飞行员王雪飞,她也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飞行女教员。在本次大会上王雪飞和翟航两位美女飞行员一起进行了精彩地表演。别看两位美女年龄不大,操纵飞机却是十分老到,一上场就是悬停加绕轴多圈旋转,随后是水平移动、原地爬升……并进行了精彩的“警匪大战”——空中追逐汽车表演。最后,她们还以直升机才能完成的“点头”动作,频频向观众点头致谢,被称为现场“最有礼貌的飞机”。

参加通航大会飞行表演的还有“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陈玮和他带领的首支民间特技飞行表演队——“天龙”特技飞行表演队,他们驾驶的是两架国产初教6型飞机,这是飞行表演中血统最为纯正的“中国制造”。

本次大会飞行表演与历届不同的一个项目是瑞典与立陶宛两个国家的飞行表演队联手,共同表演了5机特技飞行。两国5架飞机共舞蓝天,上演了“模拟空中”、“多机编队”、“单机特技”、“空中绘图”等精彩节目,让现场所有观众绷紧心弦,大呼过瘾。

飞行表演中,中国和其他各国飞行大师们也都竞相登场,纷纷使出“刀锋通场”、“蛇形机动”“垂直拉升”、“钻石筋斗”、“上升滚转”等招牌动作,为国家、为飞机、为个人赢得荣誉。

共议通航发展

作为本届通航大会四项主要活动之一的“通用航空高峰论坛暨专业论坛”,也是本次大会的“大热门”。论坛的主题是:共享蓝天,逐梦飞翔。中国通用航空政府管理部门、知名企业代表、通航专家等围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用航空市场促进、通用航空应用前景等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进行了交流碰撞,共同关注我国通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政策与市场问题。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刘锋谈到,现今我国通用航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国家已有178家通航企业,较去年增加了32家。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在册通用航空器共有1610架,各类从业人员5400余人,增长速度很快,预计今年飞行总量将接近60万小时,较上年增长8%左右。但是,空域资源不足、通用机场数量欠缺、行业管理有待加强、通航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都制约着通航发展。此外,国内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仅有399个,半数通航企业飞机保有量在5架以下,三分之一的飞行员年龄超过50岁。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民航局将从继续推进低空域管理改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规规章、加强人才培训等方面,促进中国通用航空发展。他同时强调,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扶持政策,可以说,中国通用航空已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最好时期。

论坛上,嘉宾达成的共识主要有:发展通航产业的关键在集群化,决定力量是“市场”,而不能只依靠政府“施肥”;对于通航产业来说,应先做市场后做工厂;必须改变通用航空产业的思维模式,从产品生产向发展产业链转变。今后,中国通用航空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强:一是系统构建;二是上下联动;三是由点到面;四是内外合作。与会嘉宾同时呼吁,要想加快中国通航产业发展步伐,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放宽通航管理要求,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开展飞行、机务、专业技术等全方位的通航人才建设。

中外深入合作

随着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通航企业看好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前景,选择与中国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本次大会诸多项目签约中,中飞通用航空公司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的深度合作,是整个项目签约中一个亮点,也为中外开展通航合作提供一种成功模式。

在本届大会项目签约仪式上,中飞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飞通航)副总经理张艳利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史邦利手中接过赛斯纳维修中心的标牌,标志着中飞通航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成为国内首家赛斯纳208授权维修中心。该授权维修中心建立以后,将为国内外拥有赛斯纳208飞机的通航企业提供机体改装、航空器维修、航线维护、定检工作打包、航材销售、工装设备租赁、技术支援等优质、高效、专业的一站式服务。

中飞通航对赛斯纳208飞机的维修,将采取“MRT”(移动的维修小组)方式,可以派出工程师携带航材到现场开展全方位的维修工作。除了赛斯纳208外,中飞通航目前还拥有罗宾逊R44直升机、运12、赛斯纳560等机型的维修实力。

在欧美等航空业较发达的国家,通航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比较细致,运行和维修分开,这样不仅可以使机务维修更加专业、高效,还能够大大降低通航企业的维护成本。而在我国,由于通航产业底子比较薄弱,大部分通航企业需要自己维修自己运营的飞机,无法保障维修水平、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因此,建立专业的通航飞机维修中心是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作为被称为“下一个汽车产业”的通用航空产业,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发展前景最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能否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占领市场,直接关系着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成败。

上一篇:区域宽体机的中国悬念 下一篇:“梦想”加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