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在地理课上的应用

时间:2022-10-12 06:59:04

试论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在地理课上的应用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教师只有首先领悟了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实施的必要性,才能真正在教学的始终努力贯彻这一理念。在随后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整体的践行步骤也必须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篇文章即尝试针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升因材施教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实践步骤两个板块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 因材施教 教学艺术 必要性 步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08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由来已久,现存史料中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构想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亲身教导过的弟子超过三千人,其中成功成才、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不少于七十人。孔子之所以能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教学成绩、创造一代教学奇迹,其关键原因就是孔子始终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重点也因学生个性的差异而各有不同。后期明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朱熹曾经精辟总结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夫子教人各尽其材。”新的时期,因材施教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教学价值观之一,也再次成为教师重点学习和研究的理念。本篇文章即针对本人学习和研究因材施教教学艺术的有关思考阐发自己的见解。

一、提升因材施教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正如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才会认真学习一样,一名教师只有深刻领悟了提升因材施教教学能力的必要性,才会真正深入学习和研究该教学艺术。

(一)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因材施教教学艺术的本质内涵。因材施教教学艺术所强调的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有待发展的潜力,设计和安排不用的发展策略。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公平公正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则,而因材施教正是实现这一原则的主要途径。常常有人说一个学校不应该划分什么重点班、普通班,学生应该接受一视同仁的待遇。这个说法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是其实将不同程度和能力的学生强制安排在一个学习环境中,其实才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公平。因为教师只有一个,而教师面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上基本上也只能选择一中教学模式,这样就很难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的出现。因此,地理教师实践因材施教的理念、使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才是真正有益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的合理策略。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技巧性,要首先保证学生的内心不会因为分层教学而产生骄傲或者是自卑的心理。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题中之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不注意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很容易无意中造成忽略一部分学生学习感受的现象。比如说,在备课的时候主观判断出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识难度较高,因此在课堂上就会额外多分配一些时间用于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

然而,有的学生很可能因为基础较好、或者是理解能力较强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为了照顾那些基础暂时相对薄弱的学生的感受而再次讲解就相当于说是忽略了程度较好的学生的感受。那些学生已然掌握了知识,显然就很难投入百分百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了。有的教师为了重点培养几个班级里面的尖子生,在课堂上就总是选择这几个固定的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子也是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之一。针对争取顾及所有学生学习感受的论述,有的教师可能会反驳道:“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然承认教师的教学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一名教师也的确很难总是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感受,但是教师有必要在没有实现教学理想的时候坚持和努力,努力趋近梦想。总之,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题中之义。

二、实践因材施教教学艺术的步骤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实践分层教学做好准备

在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中,“因材”是前提、是基础,教师只有切实了解了自己带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并且紧密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组织教学,才能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跳过这一环节,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因材施教,只能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理论阶段。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地理知识基础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再进行备课,为实践分层教学的策略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二)分层备课,在课堂上给所有学生以发展的机会

通过细致地了解,掌握了学生的真是情况之后就要进行针对性地备课工作了。在备课的时候,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效果有科学地预测,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的结果准备分层式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练习不同难度的题目,提供不同的机会给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优势等等。比如说,有的学生是急性子,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锻炼这些学生的耐心,帮助学生逐步向细致认真的方向转变和改善。地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提前做好分层的准备,无疑会节省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小组模式,实现分层辅导

因材施教最重要的环节还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了解、备课等阶段都是为这一阶段的顺利开展做准备。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进行分层教学和小组模式。针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准备了相对应的分层教学计划,这个阶段除了教师要努力之外,也要恰当运用学生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具体的分组标准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等标准。在学生于小组内部交流之后,教师就要进行分层的辅导。

(四)分层布置作业,符合不同学生的提升要求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分层布置地理作业,以符合不同学生的提升要求。作业的布置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同的学生在作业完成上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需要增加书面习题的练习,有的学生需要识记能力的提升,因此,分层布置作业无疑是最佳模式。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之所以能够经受住长期的教学实践的考验,不断完善发展至今,不仅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教学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因为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紧密贴合了当时的教学环境。因此,地理教师在学习和研究因材施教教学艺术的时候,不仅要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更要与时俱进,要争取在新的时期赋予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艺术全新的内涵和持久的生命力。

上一篇:从“树木出家”看泰国僧侣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下一篇:巧用课堂语言,激发小学语文教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