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军到球童,徐翠娟走过的荣与辱

时间:2022-10-12 06:57:30

从冠军到球童,徐翠娟走过的荣与辱

她曾是全国自行车界的一颗耀眼明星,6次获得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并组建了深圳第一批自行车车队;她曾是深圳市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的一名球童,每天做些给人捡球、拿衣服的工作,备受委屈;如今,她是出色的高尔夫球教练,她的队员在全国的比赛中,先后获得4个冠军,20多个亚军,并参加了第15届亚运会。

车队解散,冠军就业无门

1999年,曾带领山西省自行车队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团体冠军的24岁的徐翠娟应邀加盟深圳自行车队。雄心勃勃的徐翠娟一到深圳就开始积极组建车队,从1999年到2003年,徐翠娟带着深圳自行车队,连续三年摘下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桂冠。一连串的奖项为徐翠娟带来了无数的掌声和鲜花,她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先进个人,全国精神文明运动员。

2002年年底,徐翠娟带领深圳自行车队在广东省第十一届省运会上再创奇迹,为深圳夺得18枚金牌。然而,这次迎接徐翠娟的不再是掌声和鲜花,而是深圳自行车队解散的通知。徐翠娟惊呆了,一脸茫然地找到教练。其实教练的心里也不好受,他伤感地说:“车队解散了,年轻队员都调到省队去了,你年纪大,省队没要。”教练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令徐翠娟脑海里一片空白,她回想起自己带领队员训练时流下的汗水,回想起队员们在赛场上摘取的一枚枚奖牌,越想越难过,竟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好好的车队怎么说解散就解散呢?

起初,徐翠娟还幻想自行车队只是暂时解散,用不了多久,她又可以带领这支队伍到赛场上去拼杀了,她对这支队伍爱得太深,所以有事无事她都习惯往队里跑。有一天中午,徐翠娟按例去食堂吃饭,当她拿卡去交钱时,却被通知饭卡已经作废。此时,徐翠娟才猛然记起,她已不再是队员了!

生活总要继续,徐翠娟花了500元在单位附近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

徐翠娟当运动员时习惯早起,刚搬家那段日子,她感到极不习惯,天刚灰蒙蒙亮,她就条件反射似的醒来,下意识地往训练场跑,但却只能隔着围网看运动员训练。由于长时间没参加训练,有一次,她悄悄溜进训练场和其他队员切磋技艺,她满以为自己会轻而易举拿到第一,可是任凭她使出全身干劲,还是被其他队员甩在后面,这时她才惊醒过来,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冠军了。于是,徐翠娟拨通了深圳体工委办公室的电话,可电话那头答复说:“当初你来深圳的时候,户口和档案并没有跟过来,此事比较难办。”

徐翠娟无助极了。

恰巧,深圳市招聘警察,徐翠娟觉得自己出身运动员,体质好,而且文化课也不差,应该没问题。报名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徐翠娟一大早就赶到现场,披着雨衣足足排了3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轮到她交表,却被告之:“很抱歉,我们只招1979年以后出生的,你已经超龄了。”

警察是当不成了,徐翠娟便想到去学校当体育老师。于是,她精心制作了简历,往招聘体育老师的学校投了20多份。半个多月过去了,徐翠娟才得到一次面试机会,她兴冲冲地赶到学校,却被主考官安排最后一个面试,前面有好几个应聘者都是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的。原来,主考官安排她过来面试,是看她曾是全国冠军的面子,如果前面有大学生面试合格的话,她就不需要面试了。踉跄走出学校办公室,徐翠娟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

生活所迫,全国冠军失意当球童

身上的钱越花越少了。2003年5月的一天,徐翠娟路过深圳市宏城商场时,看见一商家在招聘资料派发员,她不禁停住了脚步,心想:要不先干这个吧,总得找碗饭吃啊!可转而她又后悔了,毕竟自己是全国冠军啊,怎么能去做这样一份工作呢?便又转身离开了。

半个小时后,徐翠娟刚回到自己的租房,还没来得及坐下来,房东就上门来讨房租,徐翠娟一边解释自己这几天工作有点忙,一边掏出钱把房租补上。可就在拿钱那一刻,徐翠娟才发现,自己只剩下800多元了,交了500元的房租,就只剩下300元了。

那一夜,徐翠娟没有合眼,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徐翠娟就起床往宏城商场走去。这一次,她终于想通了,荣誉只能代表她的过去,而不应该成为她的累赘,一个人只有学会放弃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安然地面对生活。

派发员是一份没有技术的、纯粹的体力劳动,徐翠娟每天早上8点就要带着公司的资料到大商场广场派发,直到晚上11点商场、广场的人走完了才能下班。炎炎烈日像火一样烤着大地,仅一个星期,徐翠娟就被太阳晒得黑黑的。更糟糕的是,这份工作的待遇特别低,发5份资料才能挣1角钱,即便整天不停地发,一天最多也只能发5000份。为了多赚钱,徐翠娟每天都累得手脚酸软。

然而,徐翠娟干了不到1个月,商家的资料就全部发出去了,她领了1000多元工资后又失业了,无奈,她只得马不停蹄地寻找工作。

那段时间,徐翠娟每天从外面求职回来,都会下意识地往运动场跑去。当深圳市观澜湖球会高尔夫球场的一位经理得知,眼前这位柔弱的女子竟是昔日风靡自行车界的全国冠军时,不由露出钦佩的目光,关切地说:“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离不开运动场的话,我们那里缺一个球童,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做?”做球童?不就是帮人家捡球的吗?徐翠娟感到很为难,然而,一想到今后的生活,她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但要求经理必须替她保密。

球童的工作十分辛苦,即便是为别人捡球、提鞋子,也必须时时保持笑脸。徐翠娟一开始很担心别人认出她的冠军身份,总是借故躲闪。然而,有些事情你越担心,它反而越会发生。有一次,一个球员偶然得知徐翠娟是昔日的全国自行车冠军时,便故意不让别的球童捡球,非要徐翠娟捡不可,当徐翠娟小心翼翼地把球捡回来后,他又故意向在场的人炫耀说:“看,全国冠军为我们捡球呢!”还有一次,几个老板模样的人来打高尔夫球,看到徐翠娟捡球时突然哈哈大笑:“你不是全国冠军吗?怎么混到这种地步?”徐翠娟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下班后,她再也忍不住了,跑到一个角落偷偷地哭了起来。

这样的次数多了,徐翠娟想辞职不干,可一想到今后的生活,她只好含泪撕掉辞职信。为了避免客人再次挖苦,她改名叫小昭。一天,几个老板来这里打球时,其中一个一眼就认出了她,惊呼道:“你不是徐翠娟吗?全国冠军啊!”这一叫当即把球场的运动员吸引了过来,“啊,你就是自行车全国冠军啊,给我们签个名吧。”说着便围了过来。过去,每当出现这种场面时,徐翠娟总是笑脸以对,可今天她却紧张地说:“你们认错人了,我叫小昭,不是什么全国冠军。”说着转过身去,眼泪却禁不住“吧嗒吧嗒”流了出来。

勇敢面对,卑微球童终成教练

朋友的不解,旁人的冷眼,令徐翠娟越发伤心起来,常常一个人流泪。难道我要一辈子在冠军的阴影下,背负这个沉重的十字架艰难生活吗?痛定思痛,她决定勇敢地走出去。

再次见到熟人时,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躲闪了,而是大胆地上前和别人打招呼。渐渐地,徐翠娟曾经是冠军的事情,被更多来观澜湖球场打球的人所知晓。那天,几个年轻人来打高尔夫球,徐翠娟在捡球的过程中不小心滑倒了,他们连忙跑过来搀扶她,关切地问她有没有摔伤。其中一个在离开时,敬佩地对徐翠娟说:“不管怎么样,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冠军!”

从这以后,徐翠娟工作更卖力了。有天,徐翠娟在服务完几位顾客后,回来时发现座位上有一个公文包,她连忙追上去叫喊,但客人已经上车走了。看着绝尘而去的车,她万分焦急,立即跑到总台与客人联系。第二天,那位客人亲自来拿包,并提出给她“感谢费”,但徐翠娟委婉地拒绝了。

徐翠娟对工作的执著和勤奋终于换来了大家的称赞。2003年秋,观澜湖球会打算为他们组建的高尔夫球队找一名体能教练,他们把目光全落到了徐翠娟身上。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好运,徐翠娟犹豫了:毕竟自己已不是当年的长跑运动员了,能行吗?领导们看出了她的担忧,鼓励她说:“我们觉得你行,你堂堂一个全国冠军,能顶住那么大的压力,将球童的工作做得那么出色,说明你很有毅力,体能训练需要的正是这种毅力。”领导的一席话打消了徐翠娟退却的念头,她应承下来,许诺如果在半年之内,所带的队员成绩得不到明显提高,她便辞职继续做球童的工作。

然而,徐翠娟毕竟不是打高尔夫球出身的,一开始,很多球员都不听她的。经常是,她在上面给运动员讲课,下面的运动员各说各的。有一次做体能训练时,一个队员不穿跑鞋,徐翠娟火冒三丈,厉声问他为什么不穿跑鞋。对方却不紧不慢地说忘了,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徐翠娟急了,让他马上换跑鞋,但对方一听,竟扬长而去,根本没把她当做一个教练!徐翠娟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但她还是在心里不停地提醒自己,要想把工作做好,只能和队员们进行沟通,不能摆教练的架子。训练结束后,她主动找到那位队员,向他道歉,并耐心地和他讲她的过去,最后,对方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不仅向徐翠娟认了错,还表示今后一定努力训练。

长期的超负荷运动,终于让徐翠娟患上了严重的腰脊椎病,但为了带好这支队伍,她强忍着疼痛,指导队员进行体能训练,以她的热情、耐心影响运动员们。渐渐地,队员的心向她打开了,不仅把她当成教练,也把她当成好朋友,谁遇到不开心的事总喜欢和她谈,徐翠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他们,开导他们。

在徐翠娟的努力下,队员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刚进去的时候,最好的队员只能打7、8竿,现在能打68竿,并先后在全国高尔夫球比赛中获得了2个冠军,20个亚军;2006年还有3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参加了在多哈举行的第15届亚运会。无论是在荣誉面前,还是在羞辱面前,徐翠娟身上闪耀的永远是一种属于冠军的风采!

(责编 时光)

上一篇:频频外遇,美丽的外表下原来是一颗受伤的心 下一篇:摆脱过去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