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10-12 06:26:31

身心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分别在第1次住院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身心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KPS总分、ECOG评分、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确保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身心健康教育;乳腺癌;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26-03

Influe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living quality suffering from breast cancer

CHEN Baoyun, LAI Xiaol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gn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Xingning 514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breast cancer.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breast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ducted with routine instructions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Whil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living quality was observed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on admission and half a year after six months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KPS, the ECOG and the total scor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breast cancer to treatment effect of disease and feasible as well.

[Key word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reast cancer; Living quality

目前对乳腺癌多采取手术配合化疗的治疗方法,已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5年或以上生存率也越来越高。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躯体形象的改变、化疗的副作用、疲乏、夫妻情感的变化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问题。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的治疗思路不再是单纯地追求消灭或缩小肿瘤实体、杀灭癌细胞,而是同时考虑到改善患者的机体及精神状况,提高生存质量。为探讨身心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2007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对25例乳腺癌患者实施身心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住院手术化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病例入选标准:已确诊为乳腺癌;未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已婚,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愿意参加并能合作完成问卷调查及随访者。50例患者中,年龄(45.69±9.6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16例,高中16例,初中1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身心健康教育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内容:目前病情(对能接受者)、治疗方案与效果、各项检查的必要性与配合、治疗后引起的不适与应对措施、饮食与营养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用药指导、术后性生活及卫生保健指导;强调遵医行为、定期复查及按疗程化疗的重要性;针对个体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②功能锻炼:住院期间下床期活动的功能锻炼: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出院后坚持上肢功能的锻炼外,根据医生指导、循序渐进进行适当运动强度的体育锻炼。③出院后患者及其家属可通过由我院构建的网络平台及电话咨询系统由在线医护人员提供健康咨询和功能锻炼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患者入院第1天和治疗后6个月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填写《患者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①疾病及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时间、治疗方法、疾病分期。②体力状态评价采用体能状态卡氏评分(KPS)和东部协作组体能状态计分(ECOG)进行评定。③生存质量问卷采用EORTC所研发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被广泛用于评价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该体系由核心量表(QLQ-C30)和一系列专用量表构成[1]。内容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与医生及疾病的关系、癌症附加关注等6个指标维度30个因子,每个指标设4个答案:不重要(0分)、一般(1分)、比较重要(2分)、很重要(3分),得分越高表明QOL越低。对患者于入院第1天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体能状态和生存质量评价。参照EORTC QLQ-C30评分手册,计算各领域的得分后线性转化为标准分。标准分为0~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生存质量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KPS、ECOG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干预后KPS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ECOG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KPS、E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KPS、ECOG评分比较(x±s,分)

Tab.1 Comparison of KPS, ECOG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x±s, score)

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干预后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x±s,分)

Tab.2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scores about living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x±s, score)

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3.1 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

生活质量是指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乳腺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不高,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手术通常会影响患者的第二性征,加上放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变了患者的自我形象,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躯体不适感增多、食欲下降、躯体运动功能也受影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常有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文华等[2]采用描述相关性的研究方法,调查了93例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的抑郁与自我效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提示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水平增高;赵茹等[3]对90例乳腺癌术后缺损患者进行当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缺损将对半数患者造成生活影响,产生自卑、无能等情绪体验。

3.2 身心健康教育的作用

3.2.1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护理人员向患者传递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科学治疗方案、提供弥补缺损方法信息,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潜能、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王东民等[4]研究认为护理人员可以选用自我效能理论减轻癌症患者的抑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属正确面对并接纳患者,主动为患者营造一个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围,及时疏导和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家庭成员的支持、鼓励,患者的积极应对,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3.2.2 功能锻炼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国内手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5]。此手术要求术中须切除患侧、胸大肌、胸小肌,并进行附近脂肪结缔组织和淋巴清扫,由于手术范围广、创面大,破坏了正常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导致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患肢功能障碍。因此,做好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使被手术破坏了的组织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患肢水肿消退,尽快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幅度。有研究表明,运动或躯体活动有利于癌症患者恢复,在乳腺癌生存患者中尤为明显;Mock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减轻疲乏[6]。另外,运动时新陈代谢增加,使重要脏器的血液增加,营养供应充足,器官的功能提高可达到减轻或消除疲乏的作用;同时,运动能提高其肌肉强度,减少患侧的肌肉萎缩。患者可以根据医生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运动强度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3.2.3 身心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干预后KPS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ECOG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前后KPS、E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干预后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对照组干预前后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身心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减轻机体对对疾病和治疗的反应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帮助患者重塑自我。

总之,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改善其情绪及体能;同时,也是完全可行的,现代通信发达,网络与电话普及家庭,由医院构建网络与电话咨询系统,而且直接参与者及执行者均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由临床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提供身心健康教育咨询,是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等.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EORTC QLQ-C30在中国的试用[J].心理学报,2000,32(4):438-442.

[2]文华,苏小茵,高玲玲.化疗期乳腺癌病人抑郁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2-344.

[3]赵茹,乔群,岳颖,等.乳腺癌术后缺损患者的心理调查[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4):294-296.

[4]王东民,徐玲,刘荫华.重视乳腺癌病人治疗中的心理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7):585-587.

[5]李克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41-142.

[6]郁惠创,林梅.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主要压力与护理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1552-1553.

(收稿日期:2010-07-09)

上一篇:人工合成与天然麝香对中枢神经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铅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