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共存的新足球现象之分

时间:2022-10-12 06:22:43

“大”“小”共存的新足球现象之分

摘 要:足球有多种组织运动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如我们都知道的三人、五人、七人、沙滩足球、街头花式足球、网式足球以及十一人的标准场地的比赛形式,本文所谈及的"大足球"和"小足球"所针对的对象是指十一人制和五人制的比赛,尝试去分析其中的不同的点和共性的内容,对于两者共存的现象和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五人制 十一人制 差异 共存

一、"大""小"足球形式共存的内、外因素

1.传统的十一人制的比赛因其场地大,比赛时间长,攻防节奏快和技术、战术复杂多变而吸引着广大足球爱好者参与其中,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的参与,"大"足球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育赛事,人们为运动员们的精湛技术和拼搏精神叫好的同时积极参与其中,但其场地、人数、时间和体能上的要求往往阻碍了他们的热情和效果;而五人制足球比赛以其场地小,人数少,球员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球,控球、运球、踢球等时间明显增多,比赛激烈程序提高,攻防转换速度快,观赏性强等特点大大的弥补了十一人制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参与度。由于比赛场地小,有效的射门区域相对较大,运动员运用技术动作次数增多,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所以有效射门次数大大增多,进球也增多,使比赛更加具有观赏性,及大地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观众的热情。

2.五人制足球讲究娴熟的个人技术,快节奏的小范围配合、穿插、渗透,对球权的掌控十分在意。而十一人制足球中也时常能瞥见室内五人制足球技战术的影子,并以此受益。因为五人制足球主要针对球员的技术和战术进行大量的训练,球员的基本技术有充分的保障,其中更不乏技术精湛的球员。在进攻战术运用上以直接快速打法为主,在防守中通 过快速的队形收缩达到密集防守的目的,抢球和断球是主要战术防守手段。由于五人制足球对抗较为激烈,特别是球员的无氧能力出众,体能也能适应十一人制足球的要求,所以从五人制足球过渡到十一人制足球需要做的只是对大场地和新的技战术的适应问题。

二、"大""小"足球形式的差异性

1.十一人制足球比赛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在比赛中的跑动越来越多,而这些跑动大多是一系列的冲刺和急停变向摆脱以及身体的对抗等,据统计运动员在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中,要做70~80次的突然加速,40~70次急停、变向,13次带球摆脱,11次头顶球,30次无球对抗,27次有球对抗,平均每43秒钟都会做一次有一定强度的动作。五人制足球足球比赛的特点是运动负荷较小,疲劳容易恢复,还有中场休息;同样的比赛获胜方式但却更多的要求技术质量和近距离的相互配合,跑动距离和方式也与十一人制有较大的区别,很少发生身体接触,多以地面配合为主,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对抗、头顶球等方面的体能付出,另外五人制足球比赛中对比赛中途换人次数不作限制,且被替换队员可以再次上场比赛,运动负荷较小,疲劳容易恢复。

2.比赛时间和场地

十一人制比赛场地长90-120M,宽45-90M,场地以室外为主,比赛时间是90分钟,上下半场各45分钟,五人制足球比赛的标准场地长为25m~42m、宽为15m~25m,五人制比赛时间由计时员来负责管理时间,比赛必须踢满四十分钟,另外五人制比赛上下半场各队各有一次暂停的权力;五人制的界外球恢复比赛是必须用脚,而且必须在四秒内恢复比赛,否则被判犯规,十一人制则无此规定。

3.比赛用球与队员装备

十一人制用国际标准5号球,五人制用国际标准4号球,4号球重量比较轻,弹性较5号球差;队员装备方面,五人制的球鞋为胶底或类似质料制成的鞋,不允许穿长钉的球鞋,而五人制可以穿长钉的球鞋;两者都要求运动员穿护腿板这对于保护运动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十一人制与五人制各有优缺点,十一人制在时间的控制上和越位的判罚上及犯规与不正当行为的判罚上经常引起争议,而五人制足球设有计时员控制时间,未设越位规则,禁止冲撞和铲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争议,更适合推广业余群体的参与。

2."大""小"足球因场地和参与人数的不同而共存于不同需求的参与者当中,又以其技术和战术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比赛结果和观赏效果从而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3.无论"大"还是"小"足球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场地情况调整,因地制宜的开展足球不同形式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大"或是"小"足球,还可以是三人、7人或街头等多种形式,最终达到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效果。

4.五人制足球作为十一人制足球的必要补充,可以运用到足球的训练中,对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技术水平、减少运动损伤等,同时十一人制也可做五人制的扩展、体能练习等方面的补充,对于"大"或"小"者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陈光洲《体育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生活需求》[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2】黄晓伟《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2.

【3】魏云贵,谭明义《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党卫国《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

【5】朱武寿《浅析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 ,2008.

【6】王金晶,张亚琴, 盛丹丹 《我国足球文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J],群文天地。2012

上一篇:充足的理由是立论的根据 下一篇:创业者期待有远见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