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虎:上海保险业仍在转型中

时间:2022-10-12 05:33:05

徐文虎:上海保险业仍在转型中

“先行 创新 试验”上海试水定位依然不改

2007年1至11月,上海市保费收入累计达到433.25亿元,同比增长65.56亿元,增幅为17.83%。外资保险市场份额突破25%,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是否说明上海保险市场已经顺利突破了前几年遭遇的瓶颈,顺利转型了呢?享誉中国保险界的复旦大学教授徐文虎面对本刊记者,坦言不能盲目乐观。上海保险业仍在转型中前行。

由于处于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如何评判上海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是个很难的问题。保险业转型的快慢及阶段性的成功也要与国际相接轨。徐文虎认为,判断上海保险市场转型期的阶段性成就,首先建立于上海保险业的定位上。中国保监会周延礼副主席给上海的定位始终是“先行,创新,试验”。而从上海本身发展的历史来说,这六个字恰如其分。中国保险发展的历史上,传统上,上海就是先行者。其条件,发展条件,都比其他地方优越。特别是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保险公司在上海是最多的。上海肩负的使命就是要借鉴学习国际保险业发展的最新经验,从而发现适合中国特点的保险市场发展理念,通过上海这块试验田,形成完善的中国保险业经营模式,向全国进行推广。

2004年初,上海保险市场经过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首先遭遇粗放型经营带来的瓶颈: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的矛盾日益尖锐;保险公司体现在业绩开始下滑。上海迎来了一次结构调整。徐文虎认为四年主动的结构调整,这个调整期的完成有快有慢,不少大的保险公司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确确实实树立起了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发展,开发自己的产品。通过数据能明显反映出来,上海的市场秩序,上海的保险质量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地区高。“当然由于思维惯性的问题,有的保险公司到现在也没有转变过来。”徐文虎遗憾地对记者说。

确实,目前我们仍能看到一些新成立的公司,包括中小型公司,以保费为中心,为了生存,非常激烈地采取一种早期的全保费这样一种形式,参与市场竞争。要想形成一个更成熟的市场,恐怕需要更多的耐心。徐文虎谈到,作为研究机构,有责任与政府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一起共同研究,把国际前沿的政策,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都放在上海进行实践,把中国保险业的长处和国际结合起来,互相完善。在转型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和谐的地方,有摩擦的地方,这个早期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毕竟业务要萎缩。为了市场地位、利益,也有一定的风险。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值得的。

寻求08热点比整体的转变容易得多

上海保险市场从来不缺热点,总是有新的商机和上升空间。其实在制定的上海保险十一五规划中,很明显地看出,包括2010年世博会、洋山深水港保税区建设等亮点会引发上海保险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徐文虎强调,相对于这些市场热点,反而更充分更迫切地反映出上海保险业必须要实行整体的转变,再上一个台阶,才能适应这些保险的需求。记者注意到,光是展商云集的上海世博会就是风险的集散地。风险不仅涵盖客流、物流,同时还涵盖气候变化等,这一切都将给保险公司带来商机。

据上海保监局的信息,上海世博会的保险业务分为三大类:法定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社会保险),规定保险(建筑和安装工程保险、财产损失保险、可移动财产保险、综合责任保险)和商业保险。上海世博会将按照“政府行为,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用“共同保险”的承保方式,由多家保险公司组成“共同保险体”来承保世博会规定保险。可想而知,如果不在内功上下功夫,保险公司恐难在竞争中胜出。

从2007年看出,上海无论在寿险还是产险均有大幅提升。徐文虎的观点是上海的数据不能与全国发达省份作横向比较,毕竟就1600万的人口。他的特殊性决定了他的生命力是不断地开拓一些新的领域,开拓一些新的产品,把这些产品培养成功,完善,让老百姓接受,这才是上海的责任。谈及产品开发的空间,徐文虎认为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提升。比如责任险的开发,建设险的开发,任务很重,这都是非常主业的。而上海目前还只是一个零头;同样,汽车保险业,也不成熟;寿险业虽然发展时间比较长,相对成熟,但政府的政策性导向仍要加强;政府层面上放得开一些,养老险就会提高得快;意外险的空间仍然很大,是需要通过产品去开发;健康险这一领域,很多保险公司不敢涉及,这就需要政策去扶持;医疗险,现在正值医疗改革,怎么去合理的介入。还有,就是上海的再保险市场。这在全国都没有发展起来,上海必须做先行者。上海保险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归根结底,是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设。政府也应充分从保障角度去考虑。社会保险虽然在立法,但离商业保险还有距离,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总而言之,上海08年的特点,还是应继续完成保险市场的转型。

如何提升宏观调控下的危机和风险意识更重要

我国对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有硬性的指标。保险业就是其中的一项。目前上海的保险业还远远落后于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如果不加快保险业建设的步伐,必定要拖金融中心建设的后腿”,徐文虎如是说。

在宏观经济大的发展背景下,将带给中国保险业很多的机遇。但徐文虎更看重从危机和风险意识下的角度去审视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业的发展不但来源于正面的有利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更应该注意到宏观调控下的危机和风险中的保险业如何调整,这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智慧所在。的确,在面对08年充满期待的一年中,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态度,仍应看到上海保险市场的很多不足。人身险曾经是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但积累的问题同样多。财产险虽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也存在着竞争加剧,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政府监管部门,决策层的政策更对保险市场的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徐文虎作为保险界的专家学者,配合制定政策的参与者,对此更深有体会。他说,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承认各地区的差异性,保监会在下达文件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地区体现出差异性,一张保单,全国实施,是不现实的。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市场不能一刀切。应该实行梯度转移。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梯度转移的成本是最低的。不承认这个差异不行,一定要争取这个政策。只有制度上放开了,承认梯度转移的重要性,才能保证保险业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主席强调的“科学发展”。

谈及火爆投资市场带来的投连险机遇,徐文虎仍从风险意识的角度去看待。他的一句话意味深长:保险要回归他的本质。的确,在充满变革的市场中,任何因素都可能拉动保险业。但从社会的角色中,我们希望,保险业还是应扮演好本身的职责。

徐文虎档案:

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安盛-复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保险系系主任、复旦大学金融学院保险部主任,上海市法制办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保险规划项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徐文虎教授长期从事保险教学研究,著作有《中国保险辞典》、《中国保险百科全书》、《当代中国保险》、《保险学》、《保险知识丛书》等二十多本。其中《中国保险百科全书》、《当代中国保险》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是保险界著名的专家学者。

上一篇:王硕:我们不曾有过去,但拥有未来 下一篇:高鹏:“校中校”的一校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