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解读每场婚礼的性格”

时间:2022-10-12 05:20:47

“我要解读每场婚礼的性格”

史蒂芬・劳赫(Stephan Rauch)对摄影的痴迷始于16岁那年。他去巴黎参观了一个摄影展,“我真的被震撼了。没有别的媒介可以像这样,只有一次机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他也想这样拿起相机去讲述重要的故事,所以开始学习新闻摄影,曾在玛格南和光圈基金会工作。

1999年,劳赫转而做起婚礼摄影。原因是他认为新闻摄影已经破产,没有太多的受众了。“现在已经很难为新闻摄影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你冒着生命危险,用了五个星期才拍到的一组有趣的故事,如果给《时代》周刊,他们可能只会用两页发表你两张照片,甚至可能要等上一年。但如果我把拍好的照片给我的客户看,他们会泪流满面,那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表情。”

十几年来,劳赫拍摄过各种各样的婚礼,他认为自己的风格得益于维也纳这座他出生的城市。

劳赫很愿意提起他父母的一张婚礼照,看着它,他“总忍不住想知道更多,去想象婚礼当天的事情”。他的第一次婚礼摄影是在纽约。“那是一个挺奇怪的婚礼,在1999年1月1日。非常冷,大家在新年前夜四处派对,喝酒,醉酒,然后到下午两点参加婚礼时,都还是没睡醒的样子,他们都很头疼,对我更是挑战。” “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师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能给人们讲述‘重要的’故事,而这些题材大多数是非常悲伤的、凄惨的。婚礼摄影则是让人开心快乐的、积极的。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总是在寻找人类的‘极端情绪’,无论是‘积极的极端’还是‘消极的极端’,都是故事中最值得讲述的。”

劳赫说:“我仍然用新闻纪实的眼光来看待每次拍摄,我不会让事情看起来更加美好。”

婚礼摄影为劳赫带来很好的经济收益,但他每年就接手十单婚礼,“我不想要流水线化的婚礼摄影。”

选择客户很关键。劳赫相信情感共鸣,会花时间去认识、了解新人。 “每对新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新人的性格又决定了来宾的性格。我要解读每个婚礼的“性格’,然后去适应它。我跟新人们接触,让他们放松下来,展现最自在的一面。”劳赫甚至会带他们去超市买冰冻食品,等待新人融入生活里,或者在户外捕捉他们和小蜜蜂待在一起的画面。

他不喜欢那些迷恋技术和器材的人,“尤金・史密斯说过:如果你对摄影都没有深刻的感受(depth of feeling),那么要景深(depth of field)来干什么呢?”

在中国,劳赫设有工作室。“中国婚礼通常是一早开始,下午结束,而西方是下午开始,很晚才会结束。而且在中国,婚礼仪式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事,主要的还是婚礼前后的事情,而西方大部分重要活动都是在婚礼上进行的。” 劳赫的发现之旅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住窝棚的人们 下一篇:“家庭马戏团”里的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