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防雷需因地制宜

时间:2022-10-12 04:39:59

雷击基站不仅可能造成短时间通信中断,而且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复受损设备。如何有效预防雷害,确保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成为运营商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的研究尚不充分,ITU相关文档对基站防雷存在部分错误观点,导致基站防雷措施研究进展迟缓。同时,各运营商在SPD的使用、等电位、接地网设置等问题上的认识亦未达成一致,各种基站防雷措施的效果并不系统。江门地处珠三角西部,年雷暴日为81天,属多雷区与强雷区的边缘处,而且基站一般都处在较高或较空旷的位置,铁塔易将雷电引入,因此基站遭受雷击概率较大。江门地区电信部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基站防雷技术的研究。

分析数据,认清基站雷害本质原因

移动基站防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过去按照防雷理论,尽量提高基站防雷系统的泄流能力,选用大型防雷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经常出现基站防雷器并没有发生应用效应前,基站设备已遭损坏。

从雷击概率与电源线引入情况看,无论电力线是埋地引入或者是架空引入,与雷击概率关系不大,这说明雷击铁塔地电位反击是基站雷击的主要因素,地电位反击造成的基站设备损坏高于雷电直接打在电力线或雷电电磁场感应在电力线上引入的雷害。另外基站设备外壳、天馈线、走线架等金融物全部安装了保护接地,再加上与室外的雷击点和避雷器接地引线有足够的距离,所以雷电感应也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地电压反击和雷电波侵入是造成基站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所以基站防雷系统应以防止地电压反击和雷电波侵入为主要目标。

采取措施,有效降低移动基站遭击概率

江门分公司积极研究应对措施,从基站遭受直击雷时的地电位升与雷击波形、电保护区的划分、电源SPD的最大通流量与接地之间的关系等十大研究方向着手,确定了六大措施。1.确立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的基本处理原则。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应通过防雷器、合理接地系统和地网尽快泄放。2.规范电力引入措施。如变压器应安装高低压避(防)雷器,其地线应与地网良好连接;因地制宜,规范四种基站环境下(城市型、郊区型、山区型、高山站)的第一级压敏防雷器的技术要求。3.规范信号线引入措施。如基站馈线的金属外层,在铁塔或杆的上部、下部就近与铁塔或地网相连通。采用小微波的基站将室内和室外单元可靠接地,之间的射频线可参考天馈线的接地。4.规范室内等电位连接措施。站内设环形接地排,有走线架的沿其内侧安装,无走线架的部分沿墙安装,环要闭合,不得出现链状,形状可为口字形、日字形、目字形等。5.规范接地网的设置措施。如自建基站机房的接地系统。6.规范避雷针设置措施。

根据研究成果,江门分公司2006年对试点基站进行改造,2007年基站防雷接地规范在江门全区快速应用铺开,共完成三批共298个基站的防雷接地改造,有效地降低了遭受雷击的基站数量、基站设备以及话务的损失,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

上一篇:别让奥运失去“中国网通” 下一篇:随需应变的呼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