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完美”让他虐猫

时间:2022-10-12 04:37:23

个案回放 追求完美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完美主义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

前不久在媒体上报道很多的“虐猫事件”大体是这样的:研究生Z某在半年时间内相继收养了30多只小猫,对它们实施虐待或遗弃,直至用剪刀抠出最后一只小猫的眼珠……Z某是因为不健康、压抑的心理而产生虐猫行为的,但他的不健康心理又是因为病态的完美主义而起。

Z某设置的个人目标过高,在一年半的时间里,Z某决心要写硕士论文、参加TOFEL等多个英语考试,并在几家公司兼职,其成就欲很强,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Z某对自己的活动有极强的控制欲,过度追求条理化,希望一切按照自我设定的时间表进行。他申请到国外30多个院校学习,但一直没回音,情绪就焦虑起来。

另外,他本人过分追求整洁和秩序,哪怕是书架上书本的摆放都不能乱。

不难看出,Z某具有完美主义,而且是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切和个体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望过高、家教严厉

就事论事

高期望往往和过度责罚相联系,并容易导致孩子自尊下降。严厉的家教方式使得爱成了交换工具,当孩子不能实现父母期望时,就会害怕失去爱而产生不安全感。Z某在本科就读时曾因成绩不合格而重修一年,当晚被父亲责令在门外草地上睡一夜。黑夜加寒冷使Z某产生了被遗弃在外的感觉。在Z某的成长经历中可能缺乏亲子之间无条件的归属感、安全感,他实际上是想通过尽力表现出色来实现父母的期望,赢得父母的爱。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要实事求是地要求孩子,切忌期望过高。要采取“温暖和理解”的民主型家教方式,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实施技巧如下:

1.当面对孩子的问题想要发火时,离开孩子或让孩子离开,冷静10~20分钟后,再来处理问题。也可在想发火时做深呼吸,尽量使吸气和呼气的动作深慢而绵长,吸气后如果能屏一会气,调节情绪的效果更佳。

2.处罚方式可采取“隔离思过”,以5~10分钟为宜;年龄越小,时间越短。作为处罚,还可取消或延迟孩子的某些权利,比如取消孩子当月的零花钱,或者推迟计划中的旅游时间。

3.批评孩子前,先肯定其优点,还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4.经常和孩子谈论、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包括成功和快乐,也包括失败和困惑的体验。反过来,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分享孩子的快乐,帮助孩子化解烦忧。很多父母每天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很少,且内容单一,方式生硬。每天有限的几句话也充满了命令语和否定词。

5.善用体态语言。比如和孩子对话时,增加目光和表情的交流,在批评或鼓励孩子时,拍拍孩子的肩膀等。

爱的能力缺失

就事论事

培养爱的能力的敏感期是在童年。在童年时期缺少爱或没有加强感受机会的孩子,就有可能失去爱的能力。懂得爱、具有丰富的感情世界的人是懂得感恩、热爱生活、敬畏生命、不会苛求他人,同时也能善待自己的。Z某的情感世界很淡漠,感受力很弱,很难感觉别人的感受,并且不认为猫是有生命的。

给家长的建议

1. 在生活中不能一味溺爱孩子,要让孩子体验父母的爱,并学会给予。

2. 引导孩子收看一些介绍贫弱群体生活的电视节目;邻居家遇到了不幸,带着孩子主动上门,表示真诚的关心和安慰。

3. 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设计“欺负情境”,先由孩子扮演被无端欺负者,然后角色互换。

4. 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情绪,学会爱、关心和感恩。当然父母在这方面要做孩子的表率。

上一篇:预约下半辈子的健康――更年期保养 下一篇:前列腺炎广告的虚虚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