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时间:2022-10-12 03:25:01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摘要] 三大构成课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从事专业设计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以往三大构成独立授课的模式,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重新的整合,并融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让传统手绘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 三大构成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46

三大构成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对学生的专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三大构成课程一直延续工艺美术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这种教学模式没有按照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造成三大构成课与专业课脱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我们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一、三大构成课的教学现状分析

三大构成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是从事一切专业设计的基础。多年以来,大多数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三大构成没有按照专业进行区分,不同专业在三大构成的应用上各有不同,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有侧重点。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是分为三门独立的课程,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授课,考核的方式也是三大构成分开考核,课程结束之后三大构成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三大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业采用手绘的方式,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作品只能停留在手绘能力范围之内。三大构成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创意。因此,要改革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模式,对新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三大构成课程体系的重新整合

三大构成课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课程体系,不能孤立地分开授课。在所有的设计作品中,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是共同运用的,不能单独研究一种构成方式。在平面构成里面需要加入色彩的应用,在色彩构成里面也离不开平面构成的构成规律,在立体构成里面同样已离不开色彩的加入。在以往的授课中,三门课程由不同的专业课教师授课,有时候会出现基本理论重复讲授的情况。例如,在三大构成里面都存在有共同的形式美法则的原理。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尝试把三大构成课由原来的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综合课程,新的课程名称为设计造型基础。在设计造型基础课里面包括了原来三大构成课里面所有内容,把三大构成里面共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合并。在学生实践的环节中,加入实际的项目课题设计,例如:小型的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学习之后会应用于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在设计每一个课题的时候要综合运用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加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艺术设计作品大多采用计算机的设计方式,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设计想象力,更容易与后续课程进行衔接。因此,在设计造型基础课程中尝试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以往的三大构成课程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都是采取手绘的方式,立体构成采用手工制作模型的方式。传统的手绘方式和手工制作模型的方式制约了学生的无限创意,有些学生想出了很多好的设计方案,考虑到手绘的方式难以完成,最终还是放弃了很多好的想法,选择了一些容易手绘完成的方案进行制作。传统的手绘方式浪费了很多的课堂实践时间,一个设计方案要用一两天或更长的时间绘制,而采用计算机的设计方式,大大缩短了作品的制作时间。同样的时间里,会创作出几十个好的创意。在计算机的制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任何一个想法都能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只有学生想不到的,没有学生做不到的。学生在制作立体造型的时候可以先用计算机制作出效果图,根据效果图来完成最后的方案制作。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设计造型基础课考核的是学生对三大构成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的考核。三大构成课以往的考核方式是,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三大构成理论知识,进行作业方式的考核。三门课程分开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考查不出学生综合运用三大构成基本原理的能力,课程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采取作业的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业内容一般都是本章节内容的练习,只是考核了学生对本章节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设计中不能很好的运用三大构成的基本理论。因此,决定对新的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课堂实践中引入实际项目课题设计,例如: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封面插图设计等。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与探究,增强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等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应琦.关于构成设计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年10期

[2]岑雪静.论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作者简介

卢亮,大连艺术学院。

上一篇:浅谈大明宫遗址公园建筑意义与发展 下一篇:三里湾“翻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