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脑部疾病患者利用CT、X线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时间:2022-10-12 03:16:03

125例脑部疾病患者利用CT、X线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125例脑部疾病患者利用CT、X线检查结果并且就其精确度和准确度进行对照分析,同时作为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的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脑部门诊及住院患者125例,进行脑电图X线检查(英文简称EEG)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英文简称CT)双相检查,并就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脑电波X线检查(EEG)正常者39例,异常者86例,其中异常者比例占到68.8%;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检查正常者52例,异常者73例,其中异常者比例占到58.4%。结论 对脑部疾病的患者而言,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单一的EEG检查和CT检查并不能非常精确的确诊某一类脑部疾病,而是应将EEG检查和CT检查两者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这样将会使脑部疾病的诊断更加趋于精确。

关键词:脑部疾病;脑电波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脑部疾病又称作为颅内组织器官的病变,包括脑膜血管、大脑、小脑、颅神经等,同时又可以称为炎症、血管病、肿瘤、畸形、免疫性疾病、中毒、外伤、寄生虫病等的总称。病情各异,有的直接危及生命。临床上常表现为意识、感觉、运动等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亦可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临床上脑部疾病可分为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的脑寄生虫病、椎体外系疾病、癫痫、颅脑外伤等几大类。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所选取的125例住院患者中,有男82例,女43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8个月,其中1~15岁34例,16~40岁48例,41~59岁34例,60~69岁9例。其中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31例,癫痫33例,脑血管病13例,病毒性脑炎12例,颅脑伤及后遗症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13例,血管性眩晕11例,帕金森氏综合征1例。痴呆1例,重症肌无力1例,职务神经功能紊乱1例。

1.2 方法

1)脑电图X线检查(EEG检查)

首先先对125例住院患者进行EEG检查:通过借助X线检查设备对患者的脑部部位进行透视、摄片,通过观察患者这些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来判断疾病发生发展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X线检查不仅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也是动态观察病变转归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评定疗效。

2)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CT检查)

对125例住院患者进行CT检查:由于CT的高分辨力,这种密度分辨率,不仅能区分脂肪与其他软组织,也能分辨软组织的密度等级。可使器官和结构较X线检查更加清楚显现影响,更能清楚显示出病变区域。在临床上,神经系统与头颈部CT诊断应用早,对脑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的炎症与寄生虫病、脑先天畸形和脑实质性病变等诊断价值大。

1.3 观察指标

根据脑电图X线检查和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对患者脑部部位进行透视、摄片,通过观察患者这些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来判断疾病发生发展的部位和性质。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对于脑部疾病的患者,在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就EEG检查和CT检查结果而言,国内已逐步落实精确的检查结果;就治疗效果而言,针对不同的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应当以国外成功脑部疾病的案例为参考依据,努力完善其治疗手段和科技手段,争取将脑部疾病患者的死亡率降到最低。

根据以上表格可以得出,EEG及CT双相均异常的见于脑炎、脑萎缩、脑积水、脑肿瘤、脑软化灶、脑出血;EEG异常而CT异常的以原发性癫痫为主;CT异常而EEG正常的见于脑梗塞、小脑肿瘤、脊神经鞘瘤、大脑深部脑萎缩、轻度脑肿胀以及部分脑肿瘤。因此,临床应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EEG与CT两项检查阳性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病变的定位、体积大小以及定性的方面来说,CT检查则明显优于EEG检查。说明CT检查可显示大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而EEG可反映脑细胞的功能改变,乃至尚无形态学改变的脑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脑部疾病的种类繁多且复杂,通常不能只依靠单一的EEG检查或CT检查等加以区分。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将EEG和CT检查两者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将会使脑部疾病的诊断更加趋于精确。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对脑部疾病有着详细并且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向患者宣教,尽力争取患者配合,争取在各方面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监测跟踪患者脑部各部位的情况,并对实施的EEG检查和CT检查严格检测,以改善因操作不当等外力因素导致的不良后果。

上一篇:基于ASP.net技术的校园网络自助报修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