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维生素C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2 03:11:53

当前形势下维生素C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维生素C是我国医药行业的战略性品种,国内产能的80%以上出口,出口国家及地区高度集中,竞争激烈,价格起伏较大,针对近几年出口情况分析出我国维生素C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维生素C产品的对策和策略。

【关键词】维生素C;出口;问题;策略;研究

一、维生素C及系列产品简介

1.维生素C(Vtamin C,以下简称Vc)又称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是无色无味的单斜晶状结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Vc及系列产品[1]主要用于:医药制剂、食品饮料强化剂和饲料添加剂。Vc作为重要的医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除治疗因Vc缺乏而导致的坏血症和儿童的出血性骨骼病外,还用来补充因感冒发烧、伤口感染、体力消耗过度等所致的Vc需要量增加而引起的Vc缺乏症。Vc作为一种强化剂和抗氧化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它可用作酒类和某些饮料的抗氧化剂,保持其味道和颜色不变;也可用于制作面包、点心的烘焙。在腌制食品时作为取代亚硝酸盐的添加剂可保护食品不被氧化,并保持颜色鲜艳。

2.Vc系列产品主要有Vc-Na、Vc-Ca、Vc磷酸酯、Vc颗粒、Vc包衣等产品。

二、Vc行业的特点及现状

1.经过近十多年的竞争,我国Vc企业业已基本上取得了国际维生素行业的主动权,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产能主要集中在石药维生药业、江山制药、华药维尔康、东北制药、山东鲁维、山东天力这几家企业,另外罗氏、DSM等几家还约2万吨的产能,但目前已基本停产。

2.我国Vc及其衍生物品种较为单一,Vc原粉产能药占80%以上,其它如Vc-Na、Vc-Ca、Vc颗粒、VcC包衣及其它品种约占20%。

3.我国Vc产能约80%以上的销往国外,因此,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分析,是国内企业销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2008~2012年我国Vc及系列产品出口情况介绍[2]

1、2008~2012年我国Vc及衍生物出口量、价对比 2008年~2012年11月份Vc及其衍生物出口量分别为9.2万吨、8.6万吨、12万吨、11.6万吨、9万吨,平均单价分别为8.89美元/kg、10.2美元/kg、6.97美元/kg、5.16美元/kg、3.87美元/kg。

2、2008~2012年我国Vc及系列产品主要出口区域所占比例 我国Vc及衍生物主要出口地较为集中,所占比例约为欧洲36%,北美35%,亚洲21%,中南美5%,非洲及大洋洲3%。

四、2008~2012年Vc及系列产品出口状况分析

1、价格起伏较大:2012年Vc及系列产品均格为3.87美元/kg,2010年最高均价为10.2美元/kg,2008~2010年的高收益的回报,原有五家生产企业改、扩产的同时,国内将有4~6家企业进入Vc及系列产品的行列中来,新增生产能力约4~6万吨。竞争加剧,价格持续下滑。2、出口地区相对集中;我国Vc及系列产品80%以上主要靠出口,而又有约70%以上的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地区国家中,而亚洲及大洋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销量只有约25%。3、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行业,高端及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由于我国Vc及系列产品增长较快,同时成本相对较低,对国际上其它生产厂家冲击较大,目前,国际上其它厂家已经基本放弃了Vc原料的生产,转而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饲料预混料、制剂等。4、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3]:我国维生素及衍生物品种单一,Vc原粉产销量占整个Vc行业的80%以上,导致各个企业争夺同一行业的市场,产品质量没有明显区别,各厂家为减轻库存压力,竞相降价,5、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的大多数国内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烈,不愿承担创新的风险,产能扩大的时候仍然在使用十年前的设备、技术,尤其是目前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另一方面,人工成本在较幅度的上升的情况下,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对企业降低成本也有一定的作用。6、国际营销能力欠缺[4]:国内企业很少开展国际营销,即使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展过,效果也都很不理想。由于国际营销能力的欠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Vc行业情况也并不理想,只有产品没有品牌。7、国内企业“内讧”现象突出;由于2008~2010年Vc及其衍生物持续在高价位运行,引发工国内相当多的企业进入,新增产量近5万吨,到价格下降时又纷降低消化库存,Vc行业的新一轮的生死大战已经开始。

五、针对出口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及策略

1、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采取“两个轮子”并行方法,引导和开发国内需求,如中国人均Vc用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一半,那么国内Vc的需求量将达到目前生产能力的2倍,其市场容量可想而知,所以生产企业应本“做蛋糕”的方式而非“抢蛋糕”的方式去开发国内市场,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2、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强技术创新[5],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作为国内仅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在国际具有说语权的产品,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对新工艺的研究,产品和生产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3、强化国际营销能力,创造自己的品牌[6],Vc这一行业,我国的产品已对国际著名企业的构成强有力的挑战,随着我国的Vc及系列产品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在食品、饮料行业越来越出色,迫使国际其它厂家放弃了在低端领域的竞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的品牌;品牌的成长和品牌的成功,那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成功。

4、提高产品中的附加值[7],改变中国产品低质低价情况;量产和廉价,生存空间是狭窄的。企业生存必须要靠特色取胜,走差异化、精品化,订单式的生产模式;要重视外包装的改进,改变中国产品包装“粗、大、糙”的形象。

5、进一步发展衍生物产品,占领如医药、预混料等高端市场;由于近年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国外厂家已放弃了同中国在Vc原料的竞争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在Vc及其衍物在医药行业及预混料市场的竞争,取得更为强大的话语权。

6、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实现行业调控;由于Vc行业产能基层巨增,与各地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大开“绿灯”而忽视了Vc行业是高水耗、水污染相对较严重的事实,同时也为Vc行业的恶性竞争埋下的隐患。因此,国家应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或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扼制这种“自杀”行为!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Vc行业存在较多问题,竞争较为激烈,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面对现实,不畏困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肯定能够继续发挥Vc在食品、医药行业领头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骁,束梅英,郭建新.维生素C产销现状和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药房,1997,8(1):10~121.

[2]2008~2012年海关出口数据统计

[3]罗青波.我国维生素C产销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药情报,1998,4(2):93~100

[4]黄泰山.《出口营销实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7年版

[5]鲁虹,董嫒.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5(3):28~30

[6]参考杂志.《中国对外贸易促进》.《财贸经济》,2006-2012年各期

[7]田祖荣.制造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16

上一篇:浅析习惯性违章与工地安全文化建设 下一篇:情映国门俏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