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金币”诞生记

时间:2022-10-12 03:10:37

“熊猫金币”诞生记

1985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年度硬币比赛”中,我国的熊猫金币(83年版)荣膺“最佳金币”奖。美国《新闻周刊》载文称赞这套金币“确实富有魅力,人们已经成了它的狂热追求者”。

熊猫金币的获奖,标志着我国精制贵金属纪念币尽管起步不久,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各国剧烈角逐的这个领域里,中国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第一套熊猫金币的设计者之一,每每回忆那段设计过程,总是心有感触。

1981年初,国家决定设计和制作中国熊猫金币,上海造币厂(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前身)接受了这项任务。当时造币厂接到造币局的通知,觉得很突然,而且时间比较仓促,于是组织了十位设计人员,并决定在规定时间内每人提交自己最满意的一幅设计作品,然后送交厂部,讨论后送到造币局。

众所周知,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憨态可掬,稚趣盎然,广为世人所喜爱。长期以来,熊猫的形象不但活跃在各类艺术形式的作品之中,还通过交往,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友好使者”的美称。熊猫的形象,人们太熟悉不过,这反而给熊猫金币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设计伊始,我们从查考图片与文字资料入手,以期掌握熊猫的生理、生活特性和进化历史。在了解熊猫的习性之后,我们便成了动物园的常客,对可爱的熊猫反复进行观察,认真写生绘画。那段时间,只要提起熊猫,它那文静的外表、好动的性格、娇憨的动作、温顺中略透野气的形象,便立刻浮现在眼前。

当时设计的时候也没有任何要求,完全按照设计师自己的风格,有的完全卡通化,有的像商品商标的风格,有的完全移植照片上的写真形象,风格多样。

我当时画的设计稿,熊猫保持坐姿,头略抬,手上拿着竹子,好像在跟观众问好,熊猫的视线跟观众的视线是迎合的,好像在跟人们亲切地说“你好”。怎么安排表现手法呢?太写实没有美感,变形太过又缺乏真实性。如何在写实的基础上表现得生动一点,写实和卡通风格相结合是最佳的选择。可能因为这幅设计稿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集中表现出熊猫在人们心目中既定的审美形象,最后造币局经过反复推敲,选定了这幅“熊猫吃竹图”作为82版熊猫金币的基本图案。

将图稿雕刻成模,这是铸造纪念币的难点之一。纪念币由于材料和工具的特殊,一般绘画中的丰富色彩,在金属币上基本归结为一色,只能以雕刻层次来表现色彩的变化。

熊猫天赋的黑白两色以及皮毛柔和的质感,是当时铸币工艺处理上的最大难点。如何用铸币工艺完美而且精确地在纪念币上表现出熊猫黑白两色的关系,当时设计人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一开始的设想是熊猫黑毛的部分完全粗化,白毛的部分完全细化,用粗细来区分黑与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就不断地提出设想,然后再次,然后再提出。偶然间,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在欣赏、研究国外的精制纪念币时,发现英国的币,也就是所谓精制币,底面是非常亮的镜面,而浮雕部分是喷砂的,底面的镜面在某一种角度的光线下突然发黑了。我们立刻联想到,在中国最传统的石窟造像里,也有一种将形象的某些凸出部分进行凹雕的处理,由于光线的反差也有颜色更深沉而产生浮凸的效果。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的传统工艺共同启迪了我们。

但是落实到熊猫金币上怎么做?我们把熊猫的四肢、眼、耳等需要做成黑色的部分凹刻下去跟底面一样平,然后进行特殊的抛光磨亮,造成镜面效果,正面看是黄金的本色,侧面光线下就呈现出黑色的效果。对熊猫的其余部分进行浮雕喷砂处理,这部分无法吸光,就呈现出黄金的本色。我们在借鉴这种表现手法的同时,又大胆地运用木刻的刀法技巧加以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地说,就是镜面抛光与喷砂凝霜两种工艺结合,这样既有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同时又产生了柔和的皮毛质感,使熊猫的形象饱满生动。

考虑成熟了,我就搞了一个石膏模,拿吴作人的一幅画做了一个大胆的试验,车间的师傅按照这个处理来做,只实验一次,就成功了。中国早期熊猫金币的“以凹作凸”就这样成形了。凹刻法定位其实是从配合工艺需要的角度考虑而选择的独特雕刻手法,我们在做熊猫金币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工艺,再去想用什么雕刻表现手法来表现。

就这样,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探索,我国第一枚熊猫金币终于试制成功了。1982年秋,当熊猫金币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发售时,立即得到了广大顾客的好评与赞赏。

82年版熊猫金币出来以后反响很大,所以我们就决定继续做83年版熊猫金币。83年版熊猫金币图案选择了熊猫在竹林间行走的动态,在形象、结构上处理得更美更活泼。而且在底部增加了一个“灰面”,使熊猫的黑白关系显得更加突出、明朗。我还特别在熊猫形体轮廓上加了一条线,用中国传统木刻刀法技巧加以处理,突出熊猫的整体轮廓,视觉上更精确。熊猫毛发的雕刻也用更加细密的线来表现,突出毛发部分的实体感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枚熊猫金币终于在1985年度世界硬币比赛中独占鳌头,荣获了该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在1986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熊猫系列金币又获得了百花奖中的“金杯奖”。

我在设计83年版熊猫金币时,还有两个记忆深刻的小插曲。

第一个插曲:差一点成了“三脚猫”。我在设计83年版熊猫金币初稿时,熊猫后面的一条腿画得很小。图稿上报后,当时负责这项任务的贡清栋处长特来电问之,缩小到产品后是否会不清楚。我想,金币实际尺寸确实很小,最小的1/20盎司金币直径只有14毫米。如果在制模研磨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磨掉这只脚,不就成了“三脚猫”!后来我在石膏型雕刻中,加大了这只脚的形状,终于成就了一只又平稳、又可爱的国宝熊猫。它已稳步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

第二个插曲:“星光”带来祝福。如果你仔细观察83年版熊猫金币,你会发现上面有两个小的“星光”图案。记得我当年在设计这幅图稿时,熊猫周围的文字按要求,除标上中文的成色、含金量和面值外,还有这些内容的英文字母。图稿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在审稿后,觉得文字太多,内容又重复,建议去掉英文字母。经修改定稿后,我立即制作石膏型。在浮雕时,我觉得去掉英文后,空间好像大了点,就擅自加了两个表示闪光的“星光”图案。

当时对石膏型的审查没那么严格,经制模很快就制成了样币。样品出来了,送到了造币局,审查的时候突然发觉和设计图稿有了差异。当时,北京印钞厂厂长边跃辉同志要去美国参加国际造币厂长会议,要顺便把这套83年版熊猫金币的样品送到美国地区的经销商——美国熊猫公司,给海外经销商看样,时间比较紧,所以就只能先把样品带去。不久,北京总公司来电,说是美国熊猫公司觉得金币的质量很好,特别是边上有两个“十”字符号,有祈福、平安、与上帝同在的意思,也许更会促进其销售。所以后来在正式产品上,保留了原有的这两个“星光”的图案。发行后,听说收藏者特别喜欢,销售情况也很好!我的初衷是闪光的星星,结果被海外理解成十字架,这可能也是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反映在熊猫金币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吧。

上一篇:心的距离 第1期 下一篇:微时代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