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的利弊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12 02:39:32

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的利弊及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详细分析大规模种植速生桉的优点和缺点,提出科学发展种植速生桉四个措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适地适树种植;完善种植技术,实行多种速生林的混交植播;提高种植技术,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速生桉;大规模种植;科学发展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一直都存在着木材供不应求的情况。近几年大规模推广种植速生桉,有效缓解我国木材紧缺的局面。发展速生桉种植不能只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更要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考虑。科学发展速生桉种植,应扬长避短。

1 优点

1.1 成长速度快

桉树(Eucalyptus)是桃金娘桉树属树种的总称,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桉树桉树历来以高大挺拔、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病虫害少、用途广等功效著称,是世界3大速生树种之一,1年成林,3年成材,5年采伐利用。

1.2 提高森率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引种桉树已有 110 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多利用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退耕还林、灌丛地和疏残地产林地进行速生桉种植营造速生丰产林。特别是对增加矿山地区的森林股改面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速生桉的种植在短期内增加了森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1.3 经济效益高

桉树是我国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树种之一,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性树种。桉树可做锯材、纸浆材、人造板、电杆和柱材;还可以美化环境、增添景观。在可再生薪材能源方面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能把材种生产和林材比重很好地结合起来。桉树品种能够适应从半沙漠地带到冷温带或高地地带的气候条件。这也是作为外来树种的桉树获得显著成功的原因之一。大规模种植速生桉有利于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并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和就业机会。

2 弊端

2.1 破坏生物多样性

几乎所有的桉树,都有显而易见的排他性,桉树的排他性被称为“化感性”或“化感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排他”和“克生”。有些地方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发展速生桉林而砍掉原有的水源林。大面积单一种植的速生桉林无异于“绿色沙漠”,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形成物种入侵的态势,使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在砍伐后种植桉树林,其他植物无法存活,导致原生物种衰减、退化甚至灭绝,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生物食物链断裂,物种多样性将被破坏,地区的生态系统将会面临崩溃的局面。从长远考虑,这不仅是经济核算上的重大失误,而且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将是极其严重的危害。

2.2 水土恶化,引发自然灾害

速生桉具有很强的蒸腾作用,被称为“植物抽水机”、“植物抽肥机”, 种植速生桉,水源被破坏是很普遍的现象。速生桉水分利用率低,用水量大,严重影响到水土的保持。

速生桉对土壤的肥料需求极大。其他树种常会以大量枯枝落叶等凋落物自我补充土地肥力,而桉树的凋落物不仅不能为其他树种增加养分,还适得其反,凡种植速生桉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破坏,引发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恶化,土地贫瘠等现象出现。土壤强度比例逐年升高,导致小气候变化,山体滑坡,森林火灾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2.3 树种单一,诱发大规模病虫害

大规模种植速生桉树对其他生物有很强的“克生”作用。桉树的化感作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在种植桉树之后再引进其它植物,根本无法存活。在桉树人工林中会产生一些物质抑制和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长。从现实情况看,桉树人工林下地表植物不多,即使有物种也比较少,人经过多的林地甚至会变成光板底,对于生态发展而言的确不利。纯速生桉林病虫害再无天敌制约下日趋猖獗。在南方一些地区已经出现青枯病、焦枯病、白蚁和桉小卷蛾等病虫害成片危害的现象,受害林木生长衰弱,甚至枯死,病虫害甚至蔓延到附近林木,殃及其它树种。

3 科学发展速生桉种植

3.1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必须高度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切实贯彻与落实有关公益林(水源林)保护的相关规定和生态补偿制度,使发展和保护水源林者得到真正利益,才能使这一关系子孙后代的生态保护工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2 完善种植技术,实行多种速生林的混交植播

连片种植速生桉树要做好多个树种搭配种植,尽量避免大面积单一树种的种植,尽可能少用机耕,最大限度保护林地原有植被和表土层;减慢地力和水肥消耗,采用多个不同多个不同无性系搭配和合理混交造林,选育优良速生树种;合理施肥和将采伐剩余物限制于桉树林范围;创造不同的环境和小气候,给不同动植物在林中穿凿合适生存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能有效改变害虫发生的生态条件,从未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3.3 提高种植技术,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施肥和间种,降低种植密度,采伐剩余物留地还林等措施,避免土地板结和地力下降。通过与其他树种混种或轮种,式样延长轮伐期,整地时避免破坏植被,缩短林地实践,保护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营林措施,提高速生桉经济林在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地。

上一篇:近自然理念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研... 下一篇:农防林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