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4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2 02:26:23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4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口服血府逐瘀汤;均治疗14天。结果 治疗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血塞通注射液;血府逐瘀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27-02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眼科常见致盲眼病之一,致盲率为15.9%,低视力率为23.1%,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且发病急,病情重,治疗较棘手,预后常不良。西医大多采用综合治疗,自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以来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均按标准[1]明确诊断。其中男42例,女22例,均为单眼。年龄26-76岁,平均58.3岁,以45-68岁多见,占50例。病程最短6天,最长3个月。就诊时视力最低0.02,最高0.7。合并有高血压病史38例(占59.37%),合并有高血脂者26例(占40.6%),有糖尿病者4例(占6%),不明原因者8例(占12.5%)。视网膜中央静脉总干阻塞20例,分支静脉阻塞44例,其中以颞上支阻塞为多见,占28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眼科学》第2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眼科诊断标准符合以下几点:①视网膜分支静脉扩张充血纡曲,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只限于阻塞静脉引流区域呈一三角形分布[2];②视力下降或正常;③荧光造影符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尿激酶1.5-2万IU、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无灌注区或有新生血管的加眼底激光治疗,14d为一个疗程,共2-6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和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注射一次200-40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缓滴注,一日1次;中药方剂组成:当归、桃仁、红花、生地、赤芍、柴胡、川芎、郁金、枳壳、连翘、槐花、三棱、莪术、水蛭、黄芪、党参、菟丝子、桔梗等。病变早期适当加用凉血止血药物,中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加重活血化瘀药量的使用,晚期适当加用软件散结药物,如煅牡蛎、三棱、莪术等;眼底有渗出、视网膜水肿者,适当加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视网膜出血全部吸收或基本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视力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提高5行者;显效: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视力增加2-4行;有效: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但视力增加不明显(提高1行或由指数增至低于0.1以下的视力);无效: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底无变化。

2.2 疗效 治愈34例占53.13%,显效16例占25%,有效8例占12.5%,无效6例占9.37%,总有效率90.63%。

2.3 典型病例 患者,男,74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0余天,于2012年11月6日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左眼0.2,右眼0.8。外眼正常。左眼底:整个视网膜水肿,大量片状、火焰状出血,血管隐没,静脉迂曲怒张,动脉变细,黄斑部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视色红,边界不清。右眼底:视淡红,边界清楚,网膜正常。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治疗1个疗程后视力达0.4,眼底水肿明显消退,出血大部分吸收。治疗3个疗程,双眼视力达1.0,眼底出血基本吸收,水肿消失,静脉轻微怒张。随诊2年无变化。

3 讨 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常由多种因素造成,祖国医学认为由于七情六欲异常,引起气滞血瘀或气血逆乱,上壅窍道,使眼络阻塞而致病。属中医“暴盲”范畴,其病理关键为血瘀,活血化瘀法为本症主要治则。笔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该病64例,总有效率为90.63%。

血塞通是以中药三七为主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末梢血管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减少渗漏,可促进病变血管的修复和转归,扩张视网膜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视网膜水肿;同时能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对缺氧所致的视网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外还具有改善血液黏稠度,止血及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3]。采用血塞通注射液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RVO有较好疗效。一般治疗1个疗程就开始奏效,2-3个疗程视力恢复较满意,且眼底出血及水肿也基本吸收或完全吸收,疗效较巩固。

参考文献

[1] 宋振英.眼科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71-572.

[2] 程彰华.丹参对微循环障碍和血浆乳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7,14(1):25.

[3] 陈姚若.血塞通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5,13:172.

上一篇:23例肺炎影像误诊肺结核临床分析 下一篇:浅谈网球接发球技术以及教学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