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北凹陷沙河街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

时间:2022-10-12 12:30:17

埕北凹陷沙河街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

摘要: 通过研究,首次系统落实了埕北凹陷沙河街组发育沙三段和沙一段两套烃源岩,沙三段为其主要烃源岩,沙一段以低熟油为特征,是本区的次要烃源岩,共具有80.6亿吨的生烃潜力。埕北凹陷沙河街组的沉积具有典型的断陷盆地的沉积特点,陡坡带主要为冲积扇、水下扇沉积,缓坡带主要为扇三角洲、滩坝沉积,凹陷中心以湖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及热演化程度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地质结构和沉积体系展布控制了油藏类型,断层相互交切控制油气运聚层位及部位。凹陷东北部埕北断裂带砂砾岩体、中部浊积砂体、南部扇三角洲砂体都是非常好的目标。从储集物性、钻探成本以及规模等角度分析,该区下步应该围绕凹陷南部的浊积展开部署,积极预探。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沉积储层; 成藏条件; 沙河街组; 埕北凹陷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22-02

埕北凹陷位于渤海海域西南部的滩浅海地区,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北部,凹陷面积约1000km2。该区前期勘探的重点主要是新近系,对于沙河街组的研究程度和认识程度很低,仅在凹陷南坡上报探明储量326万吨。从完钻井钻探情况看,钻遇沙河街组的探井普遍见到油气显示,说明埕北凹陷沙河街组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有必要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认识其勘探潜力,指明下步勘探方向。

1基本地质特征

埕北凹陷是一小型的狭长构造单元,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与渤海海域接壤的滩海地带,构造上属于埕宁隆起区,北西走向。其东部隔埕东断层北段及桩西、埕岛两个潜山构造结合部与黄河口凹陷相邻;南部边界是埕宁隆起;北部以埕南大断层与埕北潜山构造带接触[1-3]。

埕北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较全,发育了沙四段到沙一段的沉积。沙四-沙三段厚度较大,发育北西、南东两个沉积中心。沙四段因埋深较大,目前尚未有井钻穿,据埕北凹陷南侧钻井揭示厚度及地震资料推断,厚度0-800m,与上覆沙三段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沙三段超覆于沙四段之上,自凹陷中心向凹陷南坡逐层超覆,厚度逐渐减薄,顶部与上覆沙二上亚段或沙一段呈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通过与相邻的孤北洼陷沙三段对比,可将沙三段划分为0-13砂组。沙二上亚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受埕北凹陷东北断、西南超的构造格局控制,整体表现为自埕北断层下降盘向凹陷南坡的披覆,沉积厚度500-1000m,东营组与上覆馆陶组角度不整合接触。

2生烃评价及资源潜力分析

埕北凹陷古近系的沙三段和沙一段是研究区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位,但是它们的性质和分布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特别是生烃潜力尚不清楚,影响了进一步的勘探。利用分析化验、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上述两套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明确了研究区发育的主力烃源岩。

2.1 沙三段烃源岩

埕北凹陷沙三下亚段地层沉积时期,盆地进入裂陷深化期,水体扩张最大,盆地的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成为非补偿性盆地,沉积物以暗色的泥岩、油页岩、砂岩为主。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水体范围明显扩张,达到最大洪泛面,发育了一套稳定的油页岩、暗色泥岩沉积。

2.1.1 有机碳丰度(TOC)

根据研究区内34口井的综合分析,绘制了TOC等值线图和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图。埕北凹陷沙三段发育东西两个生油中心,西部生油中心位于埕北42井附近,东部生油中心位于老170井附近,分别与东西两个次洼相对应。烃源岩发育厚度大,深洼处可达400m,有机质丰度高,TOC平均值最高可达4%。

2.1.2 有机质类型

根据埕北凹陷埕北4、埕北14两口井的暗色泥岩实测显微组分的类型指数数据分析(表1),确定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和Ⅱ2型,以细菌、菌藻类、高等植物为混合生源,藻类生源为主。

2.1.3 成熟度

埕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埋深较深,成熟度普遍较高,全部进入生油门限(Ro=0.5%);西洼埋深最深,Ro可达1.0%以上,东洼埋深较西洼浅,Ro最大值仅为0.8%。该套烃源岩以生成成熟原油为主。

2.2 沙一段烃源岩

沙一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并不深,但分布范围广,处于较还原咸化沉积环境。滨浅湖相发育,凹陷中心部位发育有半深水湖相。

2.2.1 有机碳丰度(TOC)

对研究区内钻穿沙一段的39口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了TOC等值线图和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图。埕北凹陷沙一段烃源岩继承了沙三段烃源岩的发育特征,东西两个生油中心略向西南方向偏移;烃源岩整体发育厚度不大,最厚处仅为218.3m,但TOC平均值较高,普遍大于1%,生油中心可达4%以上,最大值可达4.7%。

2.2.2 有机质类型

埕北凹陷沙一段暗色泥岩显微组分分析表明(表2):沙一段烃源岩以原生动物、细菌、藻类、高等植物混合生源,藻类生源为主,干酪跟类型主要是Ⅰ型。

2.2.3 成熟度

埕北凹陷沙一段烃源岩在盆地边缘均为进入生油门限,仅在凹陷中心成熟度Ro>0.5%,最深处可达0.7%,以生成低熟原油为特征。

2.3 生烃史特征分析

通过研究区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关系研究,埕北凹陷中心的烃源岩埋深较大,沙三段烃源岩在馆陶组中晚期进入生油门限,而凹陷边缘的地区由于埋深较浅,沙三段烃源岩在明化镇组初期才进入生油门限,随着烃源岩埋深的增大,中心地区率先达到生油高峰,目前烃源岩仍处于生烃期,以生成成熟原油为主。沙一段烃源岩埋深较钱,凹陷中心处在馆陶组末期进入生油门限,凹陷边缘的烃源岩直到明化镇中期才达到生油门限,沙一段主要以提供低熟原油为主。

2.4 资源潜力评价

依据烃源岩的厚度、面积、有机碳含量、成熟度以及累积的产烃率试验资料,按照TOC=0.5~1%、1~2%、2~5、>5%分四个等级计算了埕北凹陷的生烃量。沙三段总生烃量73.8亿吨,沙一段烃源岩总生烃量6.8亿吨,沙三段和沙一段总计生烃量80.6亿吨,其中沙三段贡献最大,占总量的91.6%(表3)。

上一篇: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下一篇:基于低碳产业链的低碳经济推进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