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山在那里

时间:2022-10-12 12:01:28

对于热爱登山的人来说,雪山之巅永远是无法遏制的向往。“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在那里!”这句著名的回答来自马诺里―― 20世纪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登山家。1924年,马诺里攀登珠穆朗玛峰,即使在海拔很高的帐篷里,他仍然高声诵读《哈姆雷特》和《李尔王》。登山提升人的境界,提升人对生命的理解。人们愿意相信,神灵只愿憩息在隐秘的群山之巅,在远离尘埃的地方,在众山之上。所以,登山总是让人备觉神圣。

其实,人生就是一种跋涉,当攀登生命的高峰时,我们会自问为什么要攀登。我们的回答也是相似的,因为作为我们理想的山峰在那里。只有在理想的高峰上我们才能深切感知生命的意义。关于这一点,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登原博士的故事会更深刻地诠释。

大背景下勾勒事业蓝图

对于中关村留学生的事业而言,傅登原的加盟形成事实上的一个波峰。2004年,傅登原带着巨额的现金和超强的管理研发团队回到中关村,在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盈创动力大厦租了一整层写字楼。这种魄力、决心和手笔,在中国留学生创业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回国创业之前,傅登原已经在美国创业成功,公司被成功并购后的傅登原拥有财富、人脉资源、业界声誉,当然,最重要的是自信,这是他开拓未来的真正资本。按中关村管委会负责留学生工作的夏颖奇副主任的说法:傅登原的归来挟着一种“谋定后动,舍我其谁”的气势。构成这种气势的,还有傅登原所选择的项目――高清数字电视芯片等卫星通讯领域。事实上,傅登原试图建立的集成电路IP、系统和软件技术上的平台型的企业,更使人想到微软和INTEL两个巨头的联盟,正是这种凭借超强技术和市场经验的联合使其成为电脑产业的发展基础或者说绝对上游。而傅登原对芯晟的规划似乎表明,芯晟也要成为这样的企业,只不过目标放在通讯、互联网、卫星电视等正在蓬勃发展充满变数的领域。显然,在中关村这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上,在中国构建中国世纪的大背景下,这使人有某种期待。

关于如何筹划芯晟的定位,傅登原对记者说,整个世界的产业在向东亚迁移,原因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吸引力,以及世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也就是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产业重心已经转向更高端或者其他产业方向,逐渐边缘化的产业则开始向不发达国家转移。因为后发国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使西方的“高度成熟产业”重历青春。这意味着巨大的产业利润。

同时,东亚各国在相应领域有着若干的进入壁垒,这就形成当地的小环境,这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着良好的条件。但是,傅清醒地说,西方国家转移来的产业已经是“高度成熟产业”,这种转移诚然会使中国迅速地在相应领域赶上世界水平。但是,大规模发展这些“高度成熟产业”会为未来带来隐忧,因为整个世界都面临饱和,这就使相关的企业在未来面临残酷的洗牌和竞争。傅登原说,半导体制造企业就面临三个过剩,第一是产品销售周期缩短导致产品过剩;第二,企业投资过剩,美国正在进行产业瘦身,大概600到800家半导体企业面临整合;第三是人才过剩,相应的人才大量供应。这些过剩,就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过剩。一些国家如中国,尽管在短期内存在大量的市场空间,而且,为了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也需要发展半导体产业,但是,未来这个产业的竞争将异常惨烈。这种竞争的积极结果是,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成为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形成半导体业的“世界工厂”。

这样的竞争虽然构建了国家强大和发展的基础,符合经济结构完整的原则。但是,中国崛起所需要的应当是领跑世界至少是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奔跑的企业,这才能形成崛起力量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虽然,“世界工厂”的地位将形成一种创造环境,催生领跑世界的企业,但处在世界产业链下游是很难在上游有所突破,除非跟踪国际市场和技术的动向,筹划未来的上游企业和上游产品,在高端进行博弈。这就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业者,在发达国家也正在耕耘的领域发力与竞争。这种发力和竞争结合中国的人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完全可以造就一个个伟大的国际化企业,取得新一轮经济技术浪潮的领导地位。另外,站在国际高位上,傅登原能够看到国外大型企业运营的弊端,他有信心将国内外资源有效有机地进行整合,从而催生一个伟大的未来企业。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也许正是傅登原在战略和宏观上的把握,尤其是他在芯片领域的成就和掌握的技术等资源,使他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中国事业的方向。正是这种考虑决定着傅登原创业中国的视角――那就是站在世界产业发展的最高处选择自己的创业基点。于是,他将目光投向芯片设计领域最前沿的数字电视这个国际热点的领域。

芯晟现在进行时

很欣赏傅登原举重若轻的动作与微笑。在他向你介绍他的企业时,他往往变得十分审慎,仿佛每个字句都精雕细琢地表达出来。也许,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他的孩子,所以他更呵护一些,更严谨一些?

他对记者说,芯晟(北京)是一家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管理团队由12位曾任国际顶尖半导体公司的领军人物组成,公司以世界领先的数字音视频、通讯、射频及模拟电路等的雄厚技术为基础,向中国和世界消费电子和通讯领域提供先进的集成电路平台解决方案。具有意义的是,此前,国内相关芯片设计公司都处在追赶国际水平的长路上,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巨大的研发实力,一开始就在该领域的世界领跑的位置上。

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下一代高清数字音视频解码、信道解码及射频电路芯片组,提供高清数字电视终端系统集成电路平台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数字卫星电视、IPTV、数字播放机、地面数字电视及手机电视等市场。为了及时跟踪和反馈产业动向,在资金、市场、人才、管理以及合作上以国际化视野进行运营,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和硅谷均设有研发机构。

傅强调,芯晟(北京)有一个自信的团队。几个重量级的国际大企业的前CEO就在芯晟办公。C.J.Koomen是首席科学家,1998-2000年曾任飞利浦数字视频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级技术副总裁梁德海是世界领先的芯片公司VIRAGE的奠基人,曾任VIRAGE工程及运营副总裁,曾带领数百人的集成电路设计团队为全世界第一流半导体公司提供核心电路技术。公司现有研发人员60多人,其中近20位是国内外博士,主要技术骨干为大陆赴美留学人员,在专业领域拥有10年以上经验。

芯晟也拥有一个系统而高尚的企业理念,那就是实现每一个芯晟人的价值,将个人的实现和公司的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这种结合剂就是竞争与情感。同时,芯晟(北京)的价值实现必然是在一个国家的崛起行为中获得充分的潜力抒发与释放。总之,感性、理智、竞争、合作是芯晟(北京)的发展动力。

显然,傅为芯晟而骄傲。根本原因在于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力量以及技术的广阔市场前景。他着重提到AVS实时编码系统、芯晟高清机顶盒SOC芯片和高清编码器等技术。芯晟科技希望用AVS 实时编码系统改变目前国内的实时广播级编码器全部采用国外产品的局面。

显然,芯晟掌握着一系列的核心技术。芯晟多媒体SOC芯片支持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标准,是“中国创造”的技术典范,这是针对数字电视、IPTV等市场的一款支持高清和标清的机顶盒芯片。它支持国际流行标准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标准,可以应用于数字电视(卫星、有线和地面)、宽带视频(IPTV)等市场。此外,芯晟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完整芯片组(射频、模拟、SOC),同时在支持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编解码标准方面推出高清编码器,可以应用高清卫星、有线、地面数字电视、IPTV等前端及芯片市场。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傅登原对于中国和西方的产品文化有很到位的感觉,也许这是研究的结果。他说,技术和文化可以构成永久的市场壁垒,功能、习惯和应用等等不同的侧重形成产品本身的特色。对于同一样东西如手机,中国更重视款式、美观,欧美则重视应用与功能。他认为,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只有0.01%,成功的国际化运营就在于对99.99%的深刻经营。总之,对各国消费习惯的重视,将直接形成芯晟与世界市场互动的通道,并搭建芯晟的未来之路。

HOTRAIL的故事

对于历史而言,往往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机形成,也就是说,没有伟大故事的历史人物是不现实的。一个地位再高的人,没有骄人的成绩,他的历史就很苍白。

对于傅登原而言,真正使他与那些纯粹职业经理人或者技术经理区分出来的,就在于他成功地创办了HOTRAIL。

HOTRAIL的身前身后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2000年,HOTRAIL被科胜讯(CONEXANT)公司购并,为投资人带来数亿美元的回报,加之傅登原在DEC和(CONEXANT)这些巨头公司的地位,使其在硅谷的中国留学生的世界很有影响,在清华大学往来硅谷的记录上,也骄傲地写着傅登原的名字。所以,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访问硅谷期间,询问硅谷的中国精英时,人们第一个就推荐了傅登原,由此展开芯晟2004年以来的故事……

HOTRAIL创办于1993年,那时,电脑业正酝酿着一场革命,互联网事业正逐步兴起。傅登原从DEC公司出来,筹措了一些资金,成立了这家公司。公司成立的机会是,DEC和IBM合作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傅登原是技术负责人。当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很有市场,而DEC由于业务调整,想中断与IBM的合作,这就形成一个绝好的机会。

从DEC这家当时的著名公司出来,傅登原除了8年DEC工作积累的技术和人脉以外,还有一点是他想干一些事。

傅登原没有钱,但他有朋友。在DEC做技术总监的时候,一位叫布莱森的商人需要权威技术认证,傅很仗义地帮了忙,其实他没有在意花费的几个小时,这为他赢得了一生的友谊。这位朋友提供了10万美元,显然这是对友谊的投资。还有北京市现任的中关村顾问拉尔森博士也为傅投入了一些钱。于是,HOTRAIL成立,并开始运转。当傅登原拿到客户签发的第一张支票时,激动得几乎要窒息。傅登原清楚地记得支票上的7万美元的数字,这对于技术出身的他而言,是一种转型的胜利,朋友们也为他高兴,并追加了投资。那时,曾作为DEC技术总监的傅登原在第一代芯片技术上具有优势,这种表现在,与IBM的合作中,IBM超大计算机的负责人斯蒂夫・陈的方案往往逊于傅的方案。

1994年和1995年是HOTRAIL红火的年头,公司账面上有几千万美元的现金,公司也有40多名雇员,没有VC,但HOTRAIL发展极为迅速,为投资人也创造了许多效益。傅登原找到了成功的自信,在他的内心里,在寻找将HOTRAIL做成上市企业的路径……

但1997年,INTEL的奔腾彻底改变了芯片产业界的现状,奔腾模式超越了当时所有的芯片设计模式。于是,几乎所有的芯片设计公司都面临未来的问题。很强的业务伙伴走了,一个个技术骨干都不再对HOTRAIL抱有希望,包括国内带来的清华高才生也到普林斯顿读博士去了,傅登原的身边只剩下两个助手。可是与IBM和AMD的合同还要继续履行,傅登原这时应当想到了上帝,在他那里寻求心灵的庇护……

将HOTRAIL解散?傅不甘心,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作品就这样消失。还是那位布莱森朋友,对傅登原说,只要他保重身体就行,然后给HOTRAIL投了100万美元,拉森给了20万。傅知道这些钱所包含的信任。傅也知道HOTRAIL必须要转型,否则无法面对INTEL的竞争。

机会往往在于创造,创造往往在于对事业的坚持。一次在与INTEL的一个技术负责人的聊天中,谈到了INTEL的技术关注点,傅登原发现,INTEL忽视了芯片产业的一个巨大发展方向,这使他得以实践自己刚刚产生的创造性思路:各处理器在芯片内部实现数据交换。此前,这种数据交换在处理器之间进行。但INTEL带来的变革,通讯业大规模的革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许多电路可以放到芯片上了,这使数据交换可以在芯片之间实现,也就是建立芯片之间的通道,将处理器的一些功能内化到芯片上。于是,傅登原申请了芯片、电路和计算机处理的专利。显然,傅整合了当时的各种新元素,提出了芯片设计的新架构。

这也成为AMD和INTEL博弈的一个机会。很快,在AMD的“白宫”,也就是AMD总部,傅登原、拉森博士和一个律师同AMD总裁、技术副总裁谈到这项专利的应用前景,达成合作意见,AMD投入100万美元,AMD的一个前期开发部门的头被派遣与傅登原合作。1997年和1998年,正是网络热潮刚刚开始,多CPU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兴起,迫切需要解决CPU接口不足,从而需要改变总线设计,改成点对点设计。

风险投资跟进AMD的脚步,一把改变芯片业的大火烧了起来,HOTRAIL又一次找到成功的感觉。在通讯业,HOTRAIL“HOT”起来。但是,波折还是有的,1998年左右,傅登原聘请了一个技术副总裁,他对公司产品和各种解决方案的理解同以往的模式大相径庭,这使AMD等合作伙伴迷惑。按傅的说法,这个人差点毁了HOTRAIL……

总之,HOTRAIL迅速地成为焦点,很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多元化的大型公司。由于其能量,很多大公司都表示并购意向,如INTEL等等,最后,选择了科胜讯(CONEXANT)公司,作价5亿美元。那是2000年,HOTRAIL已经有了100多人,其中10人是清华大学毕业,它的技术也转向通讯数据技术和交换技术……

傅的创业成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并出任科胜讯(CONEXANT)公司技术副总裁,管理着近千人的研发队伍……

所以,硅谷的人向夏颖奇副主任介绍傅登原时说,这是一位见识过并领导过国际巨型IT公司的人,这是一位经历过挫折并成功化解的人,这是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人……

傅登原的名声确实很大,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时,发现傅登原和UT斯达康的创业者们,和中芯国际的张汝京们都有着密切的往来。而傅的身边的人则说,在国际芯片和通讯业,傅拥有着顶尖级的朋友圈。这些,构成他回国创业的一个巨大的资源……2000年,傅登原随美国商务部代表团参加中美第一届高科技企业论坛,科技部和商业部的相关领导在界分中国留学生海外人才的类型时曾提到互联网人才和半导体设计的积累型人才。正是因为傅登原在国际业界的经历和成就,被认为是积累型人才的代表。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积累才能带来发展的爆发力。“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正是在美国20年的各种积累,傅登原才能带领芯晟(北京)科技如庄子所云一般地《逍遥游》。

链接:

傅登原,北京人,1978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8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攻读研究生;1985年开始,在美国DEC公司从事8年高速CPU的设计工作;傅登原于1993年在美国硅谷创立HOTRAIL公司,其开发的超高速芯片互联及交换技术,已在全世界网络通讯、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公司2000年被CONEXANT公司购并,为投资者带来超过数亿美金的回报;2000-2004年,傅登原任前美国CONEXANT公司高级技术副总裁,带领近千人的技术团队;2004年至今,傅登原在北京中关村创立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同时兼任WOODSIDEFUND投资技术顾问。

上一篇:悟古创新 文狂、书狂 下一篇:大唐之源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