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1 11:23:49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语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兴趣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是重要的载体。突出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配合教师必要的指导,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我们的教学也将更加顺畅。如教《可爱的草塘》时,用多媒体出示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文中。通过创设图片情境,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自由遐想的境界。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探究的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大大提高。以《风姑娘送信》为例,这篇课文的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风姑娘送信给小燕子”这一自然段,然后再让大家选择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讲评时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的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文章思想,而教师只是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并起到引领者的作用。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倡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要把“点拨”“启发”等留给教师;把“理解”“品味”等留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关键处,学生的“学”要建立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可喜的变化。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教语文必须有大视野,学语文必须有大空间。语文实践活动尤其需要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们能像蜜蜂一样博采众“花”,像鸟儿一样穿越时空。

1.拓展活动的知识空间,增强活动效果

教师头脑中想的、手里边做的,都应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着想,随着学科间壁垒的消除,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我们有责任创设大学科学习的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增强语文素养。

2.拓宽思维空间,增强活动的情趣性

语文实践活动中,创设优美怡人的思维情境,会像生命的泉水一样催开含苞的花朵,开启儿童的心智。为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多次尝试帮助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空间,并借助现代媒体、自然资源、人才资源等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爱学、乐学、会学。

3.开放评价空间,激发活动主体的参与热情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它的评价应紧跟时代潮流,应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网络体系,可调动活动主体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评价主体的开放。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教师一锤定音,为学生定个优劣、分个好坏,带有明显的“独揽大权”的主观主义色彩,而这往往伴随着很多消极影响。比如,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印象往往影响着评价的公正性,教师观察学生的局限性也会影响着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等等。因此,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又是评价者,教师的评价是一方面,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标准的开放。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绝不仅仅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为标准,而应该更多地关注活动过程,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以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水平,还应该注重检测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态度、情感和合作意识等。

学生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银河学校)

上一篇:从产业报国到“产业出国” 下一篇:“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