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10:47:59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

【摘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刚刚引入立法,作为一项新设立的制度还存在着提出诉讼的主体范围过窄,诉讼举证困难,诉讼成本过高等方面的不足,需要继续立法完善,完善此项制度需要国家赋予社会公益环保团体及公民一定的权利,同时明确“法律规定的机关”,并应采取设立专门法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合理承担诉讼费用等措施来保障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 诉讼主体 举证责任 专门法庭

一、环境公益诉讼内涵

“环境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的一种具体类型,是指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公益诉讼不要求人是法律关系当事人,不要求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而是强调公共利益受损时,有一个主体代表公众提出诉讼。而在主体方面,各国规定不尽相同。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不足

(一)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过窄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法律规定的机关”,究竟为哪些法律规定的机关?我国不仅有环境保护法,还有海洋环境保护法等30多部环境保护类法律,难道这些法律中都要分别规定涉及污染环境的公益案件诉讼主体的问题?其次,现有法律没有赋予公民及民间环保组织权利,大大缩小了主体的范围。从长远来看,不予公民及民间组织环境公益的权,对于我国公民精神的培养和市民社会的成熟,以及推进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从“政府推进型”向“社会演进型”的历史性转变,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二)提讼举证困难

环境侵权行为属于民事诉讼特殊侵权行为中的一种,举证责任应当适用倒置原则。但提讼的主体也要就自身的环境损害提供证据,由于我国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对部分环境损害的评估难以进行。首先,仍有相当多种类的损失缺乏与之相应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方法,急需建立和补充;再者,对于能够评估的项目,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规范,比如,对于水质污染损害,在实践中就存在诸如有量化分析法、稀释恢复水质法等20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对于应该中立和客观的评估机构存在不足,例如,渔业的损失、养殖业的损失受害者可以委托渔业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评估,但是该机构与通常作为原告的海洋渔业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可信度有时难以服众。

(三)诉讼成本过高

在环境公益诉讼中,鉴定费用时最大的难点,而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环境评估鉴定,报价高昂,并且取证困难。因此,公民的费用与个人利益的对比不平衡,加之在过程中取证的难度和对抗力的优势,鲜少有公民真的是用法律途径去维护环境公益。严重挫伤了原告提讼的积极性。

三、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

(一)国家赋予社会公益环保团体及公民一定的权利

针对目前我国立法中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过窄的问题,国家可以赋予社会公益环保团体一定的仲裁能力,去判定哪些案件属于确实可行的环境公益诉讼案,哪些案件需要上诉,哪些案件通过行政部门的警告或调解即可解决。同时该类环保团体承担监督环保部门的责任,也被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所监管。如借鉴丹麦的申诉委员会这一团体组织。

(二)明确“法律规定的机关”

民事诉讼法对公益案件的诉讼主体的规定,用“法律规定的机关”,但在我国众多环境保护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我国可以将“法律规定的机关”修改为“具有相关职能的政府主管部门”,以明确诉讼主体。我们都知道,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一般都是平等主体,但由于环境公益诉讼涉及到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因此政府应当参与并扮演重要角色。

(三)设立专门法庭

在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司法化已经非常普遍,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专业化,很多国家在法院中设立了专门受理环境侵权案件的环境法庭,不乏部分国家或地区已经设立了环境最高法院,例如新西兰南新威尔士州设立了环境最高法院,印度也设立了环境最高法院,此外菲律宾也有环境最高法院。从2007年开始,我国也在设立环境法庭方面有所尝试,已经在贵阳、无锡、昆明等地试点设立了受理环境诉讼案件的专门环保法庭。今后可继续推广,应在全国四级法院系统内均设立环境法庭,聘请专业化的审判人员审理环境侵权案件,从而提高案件的审判质量。

(四)科学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由于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活动中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大部分的环境污染受害者很难得到真正的司法救济。由于环境污染案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而必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对侵害做出正确的认定,所以由原告在诉讼活动中举证会对其极为不利,显失公平,因此在一般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所适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责任,而原告只需证明被告已经或很有可能有实施污染的行为即可。

(五)合理的承担公益诉讼费用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进行诉讼,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案件受理费。但是环境公益诉讼是人为了公众利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由于环境诉讼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故其需要承担的费用往往很高,极大地打击了环境公益诉讼人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环境公益的保护,所以诉讼费用的科学合理承担显得极为重要。环境公益诉讼应当不预交案件的受理费,由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利益归属全社会,故其诉讼费用应当由全社会承担。

(六)增强公众对环境公益的保护意识

法律除了有惩治犯罪、预防犯罪的功能,还具备教育功能。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尤其是从事对环境有危害行业的公民对环境公益保护的意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构建时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唤醒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如规定何种类型案件需公开审理,该类案件的被告方本人或法人代表如无意外须亲自到场等,用一些相对强制性的手段去提高公众对该类案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公益诉讼方面有争议[N].新京报.2012.8.

[2]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J].法制周末.2012.8.

[3]冯敬尧.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

上一篇:杭州SGGD公司市场细分策略优化研究 下一篇:企业低碳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