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钢绳生产设备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10-11 09:34:54

钢丝\钢绳生产设备教学方法初探

《钢丝、钢绳生产设备》是一门专业课,在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的教学比起基础课要难教一些,其原因主要有:

1. 学生中存在差异

首先是地域差异,有的学生来自很偏僻的农村,有的来自城镇,对事物的认识不一;然后是基础差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稍差一些,例如在讲到传动比计算时,有部分学生运算能力较差,不会计算;最后是性别差异,男女生对机械设备的认识、理解、操作等都存在一定差异。

2. 专业性更强

第一次接触本课程的学生难免会对教材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及原理感到陌生。如传动链、运动副、传动系统等等,这就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实践性更强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学会某种方法,而是要他们掌握并会使用这些方法,达到会用会动手的目的。但是大部分学生从未见过钢丝钢绳生产设备,更谈不上实际操作经验,没有一点感性认识,因此,对所学的专业课感到无从下手,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应把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

4. 学科之间相互联系

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专业课教学的难易。如《钢丝、钢绳生产设备》与《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学科知识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学生对这些基础学科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就本人对《钢丝、钢绳生产设备》的教学谈些看法,达到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效果,使学生学以致用,以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尽早地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

一、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科一开始第一次课就应组织现场教学、参观工厂,首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设备。例如各种类型的拉丝机如LD—1-2 /580-700以及LW1—1-2/580-700+5/560+LS1—1/560等以及各种捻股合绳设备如GG1—36/500和SK2—6/1000等,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设备有一个提前认识。并以单道次拉丝机为例,讲授设备的三大组成部分:电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会很好奇,可能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动力机的放置方式,为什么有的是垂直放置,而有的是水平放置;为什么电动机型号不同;传动装置的结构是不是都一样的,传动机构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问题。通过一一解答,让学生认识到设备课程内容要学的还很多,这就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要想知道更多,他们也就愿意去学了,这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孔夫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乐学理论。在教学中,“苦学”的精神应该提倡,但决不能忽视“乐学”的兴趣。学生自己要学与老师要学生学是两回事,我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教会”“学会”。本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目的——教学生“会学”以及“会用”打好基础。

二、注重“学导”型教学

在教学中对于相同类型的知识内容,抓住其中的一个特例,精心解剖,引导学生掌握方法,逐渐走入自学的轨道,类似的内容学会自行分析、讨论和探索,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总结结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讲设备的传动系统分析时,首先展示挂图,让学生在传动系统图中找到电动机,然后再讲电动机的作用——提供动力;电动机的类型——目前钢丝钢绳生产设备中常用的电机有交流异步电动机、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力矩异步电动机以及直流电动机。下一步就进入传动系统的分析。变速箱中的三对离合齿轮输出不同的速度,因此,传输给卷筒时就应有不同的拉拔速度。对此,学生很容易接受变速箱可以变速。此外,可以告诉学生变速箱还可以变向,例如汽车的变速箱不但要变速度也要变方向,即既可以往前开也可以倒车。

将单次拉丝机的传动系统从电机到变速箱再到拉拔卷筒进行逐一分析、细讲、透讲,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复习和巩固设备的三大组成部分,还为后续课的讲授奠定了基础。在对各种多道次拉丝机和各种捻制设备的传动系统进行分析时,就以单道次拉丝机的传动系统分析方法为基础,让学生先找出原动机,再分析多道次拉丝机与单道次拉丝机的传动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最后分析工作机,对于不同设备用途不一工作机会有所不同,但就设备的组成、传动原理而言,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传动系统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已。但这一工作需要反复多做,需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传动系统进行分析,教材上的系统图是远远不够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补充。

教学中本人将生产现场的典型设备的传动系统图做成挂图,让学生通过对各种传动系统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共性和联系,从而类比各个系统的性能、结构、调速范围、应用等,抓住问题的本质,突出共性和个性,这样使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有骨有肉,消除了干枯抽象的消极心理状态,这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好成效。

三、让教学满足现实需求

对于中职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定位是“操作者”,是具体操作和使用设备的人,并利用不同设备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是教学生“学会”,继而培养他们“会学”,还要求他们“会用”。又拿传动系统来说,要求他们会分析传动系统了以后,还要会使用。如拉丝机的传动系统。学生一旦学会拉丝机的传动系统以后,在今后的实践中他们就很容易掌握拉拔设备的几种速度,从而更合理地利用不同拉拔速度。

又如在讲到“成型运动”的概念时——“成型运动”是指机体的旋转运动和牵引系统的直线运动两个运动的合成运动——不仅要学生理解合成运动在绳、股生产中的必要性,还要教会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运用。如只需调整成型运动的传动比就可以生产出不同捻距的绳和股。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职业学校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