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环境的“小品”设计

时间:2022-10-11 08:06:21

试论城市环境的“小品”设计

摘要介绍“小品”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描述其实用价值、美学价值、精神功能和重要地位,介绍其主要分类及设计原则和评估标准。通过评介、对比国内外“小品” 设计发展情况,从多样化、生态化、综合化、人性化等方面论述小品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城市外部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城市小品城市环境空间场所 1 “小品”的意义和作用1.1“小品”的含义 “小品” 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街头上的各种地景设施,也就是城市中的环境小品,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生活道具” 。它们的功能有时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样。空间像一个容器,各种场面在其中展开,而城市就像一组舞台,需要适合人们使用的舒适和富有艺术性的“小品”,比如各种活动的引导设施、围合设施、信号标志、憩坐处。这类“小品”是常用或常见的小尺度物质要素,它们形成街道和广场的环境特质,是街道空间和景观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1.2“小品”的实用价值与精神功能 “小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其按实用价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通需要的小品,如交通指示灯、候车亭、车栏、自行车架等;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坐凳、凉亭、柱廊构架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时钟、广告牌、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叠水瀑布等;满足人们健身娱乐需要的小品,如嬉水池、儿童游乐设施、锻炼器械等;另外还有一些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等。“小品” 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人类的行为与活动要求,更在视觉上形成许多节点与记忆。特定地域中环境与视觉节点的结合,经常可以形成一个信息交换、意见沟通及休憩的中心。“小品”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的作用。良好的“小品”设计与布局还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是触发人们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重要因素。

1.3“小品”在外部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城市环境整体美的重要条件是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从艺术的创作角度讲,城市设计关注的多为城市环境艺术的组合,关注街道、广场、建筑、园林、雕塑等元素的相互关系,确立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并将它们的美体现出来,表达出来。美是一种整体的和谐,城市空间的美体现在空间的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园林绿化、建筑、雕塑、壁画、装饰艺术、广告艺术等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上。

“小品”是城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支持人的行为活动的道具。优秀的“小品”不仅可以为社会生活提供活动场所,还可以促发人的行为活动,从而成为行为的促媒器、发生器。现代建筑体形简洁明快,不尚繁琐装饰,因此需要丰富的“小品”来软化环境,增添亲切感。在现代建筑围绕的空间里,“小品”在美化环境、渲染气氛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评价外部环境质量时,应把“小品”是否既满足人们需要,又能美化城市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标志。

4“小品”在城市中的美学价值

城市大众既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也是城市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主体。他们不但参与城市形态美的欣赏,从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也参与美的创造。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同时,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城市居民的社会闲暇时间总量以及闲暇休憩在社会总时间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从而为居民按照个人兴趣参加各种文化娱乐、艺术、体育等审美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小品设计美学既要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形态的客观存在,也要研究作为审美主体的城市居民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城市大众的审美意识包括在城市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等。它们是城市大众在感受、认知、欣赏和创造城市形态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同时又反过来对城市形态美的欣赏和创造起支配作用。2“小品”的设计原则与评估标准

城市环境从整体观念提出:不但小品个体的形象要尽善尽美,而且小品与建筑之间、小品与整体空间环境之间也要和谐统一。城市小品设计要根据城市环境的总体要求,仔细推敲小品的空间的比例、尺度、序列和小品的色彩、高低、体形、质感和韵律等,遵循统一、变化、协调的美学原则,创造既统一又有变化的城市环境艺术美。

小品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探讨小品设计美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一般“小品”的体量较小,色彩较单纯,在场所中起点缀作用。“小品”的设计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和行为科学,设计的尺度人性化,摆放的位置符合人们行为心理的特点;二是造型和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前者是功能上的要求,后者则是从属于艺术上的需求。创作者对于“小品”的主观表达固然重要,但设计物应如何有效地诱导、呼应空间特性,从而有画龙点睛的旨趣,似乎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同时,借用物品、设施的联想、提示,可以协助人们识别地域属性,投入空间情境,因此“小品”还具有点化隐晦的妙用。如南京汉中门广场以古城城堡为主题,辅之以古井、城墙和遗址片断,采用经六朝石刻精品抽象而来的石灯笼、石鼓凳、辟邪图案等环境艺术小品。当市民漫步广场时,带有历史符号的“小品”不断在眼前呈现,广场的历史内涵和地方特色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使人们感受到超越时空的连续感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再如云南丽江古城入口处的纳西浮雕墙记载着这一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及侧面日夜转动的水车,象征纳西人对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热爱。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楹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3“小品”的发展趋势3.1多样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品”的材料、色彩、造型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不再如以前的呆板单调,大大丰富了街道空间景观。例如坐椅的制造材料可用石材、木材、竹藤、金属、铸铁、塑胶、混凝土等不同材料,颜色、造型也日趋丰富多样,更加个性化、艺术化。3.2生态化从开始醒悟到环境问题严峻的那一刻起,到提倡建设生态街区、生态城市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提倡一种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如今在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新型材料与施工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人们对“小品”也越来越要求环保、自然、节能、生态。例如街道中的垃圾筒,由于要求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可回收资源再利用,于是各种分类垃圾筒应运而生。3.3综合化 “小品”不再仅仅体现单一功能,而是日趋追求其综合效益。譬如花坛、水池并不仅仅用于美化点缀,其花坛边、水池边还可以兼作休息的凳椅。3.4人性化街道设施在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同时,愈来愈追求人性化的发展。如“小品”的细部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尺度的要求,且布置的位置、方式、数量更加考虑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在满足人们需求、尽量发挥“小品”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小品”的造型、布置,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小品”各得其所。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优美、更科学、更富有人情味的“小品”,创造更加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上一篇:旋挖钻机在大直径特长桩施工中应用 下一篇:浅谈配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