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癌症要不要治疗

时间:2022-10-11 07:51:11

疑似癌症要不要治疗

设想一下,你的身体中出现了疑似癌症的症状,比如长出一个很小的肺结节(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眼、皮肤等器官)或者某处重要的血管出现了膨胀,你会怎么办?你很可能不会“讳疾忌医”,而是会积极求助于医生。但是,医生告诉你,目前这些症状对身体无害,或者将来未必会发展成癌症,如果采取激进的治疗方法,比如手术或者放化疗,则损伤身体,更合适的处理方法是“观察性等待”一段时间再说。那么,你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么?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在“治”与“不治”之间做一个选择是很艰难的。

然而,随着医学扫描、成像以及其他测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就诊者不得不面对这种折磨人的选择题。比如,在医疗技术发达、特别强调通过甄别医疗影像来诊断的美国,阴影、结节、肉瘤等身体变化可以极早地被标记出来,医生难以对其定性,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就诊者加入“观察等待者”的大军。那么,这种令人备受煎熬的“观察性等待”究竟好不好?这引起了医疗界人士的争论。

许多医学家认为,“观察性等待”其实是一种对病人负责任的处理方式,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首先,医疗检测手段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不足以诊断出癌症,而医生在没弄清楚病人是否患癌的情况下,最好什么都不要做。比如,很多人谈癌色变,一旦发现胸片或者胸部CT显示出胸部有阴影,就担心自己患了肺癌,但医学专家指出,影像学上存在着同病异影和异病同影的现象,肺结核、某些肺炎或者其他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也可能高度疑似肺癌,尤其是后一种情况,极易造成早期肺癌的误诊。美国的一位肺脏专家在回顾了自己的多年诊疗经历后发现,他诊治过的200多名曾吸烟者(肺癌高发人群)所做的肺部CT扫描,肺癌检测结果呈现“假阳性”(即影像相似但不会导致癌症)的概率高达80%。而在另一项统计中,确诊为肺结核的病人中,根据肺结节大小能够确认将会发展成肺癌的病理仅占7%。

其次,有一些癌症在早期变化很缓慢,致死的概率很小。比如,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居癌症的第二位,但在许多美国医学专家看来,前列腺癌大多数生长极其缓慢,不会影响寿命。如果根据癌细胞的数量、组织种类、生长速度将前列腺癌分为低、中、高风险,那么60%的前列腺癌患者都是属于低风险的,只需要定期观察,毋须任何治疗。因为治疗的目的也是为了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但是低风险的前列腺癌不会影响寿命,治疗反而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并发症风险,比如手术切除前列腺会导致阳痿和尿失禁,而放疗则可能导致直肠出血。

不过,医学专家也发现,“观察性等待”会给一些患者带来焦虑。人们遇到问题时,天性总是想做些事情解决问题,比如脸上沾泥,人们都会想办法洗掉,更何r身上长了一个结节或者肉瘤。毫无疑问,在癌症发病率日益提高的今天,什么都不做将会极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曾显示,患有低风险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也叫做0期乳腺癌)的女性患者担忧未来的程度和更严重乳腺癌患者并无不同,原因就在于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认识。因此,临床心理学家认为,为了缓解焦虑,医生一定要想办法帮助患者理解他们的医疗风险。一位长期治疗甲状腺癌的医生发现,在“等待性观察”期间,如果医生和患者签订一个书面合同,保证患者能够在观察期间实时与医生交流病症风险度,双方能够就什么时候停止监控、实施治疗达成共识,那么患者的焦虑程度就会缓解很多。归根结底,如果想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风险,又要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而这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共同的努力。

上一篇:让电脑来招聘人才 下一篇:令老外咋舌的谐音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