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10-11 07:31:03

试论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遵循探究式教学的新模式中发生哪些相应的转变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纯个体学习为兼容小组合作学习;变重视掌握、运用为更重视探索过程。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问题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 探索过程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探究式教学法特点是: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提供宽松的,易于思维的学习空间,营造探究和研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使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有效地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质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发现,使其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最终成为能够主观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成为探索型的学习者,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遵循探究式教学的新模式中又要发生哪些相应的转变呢?本人结合几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学生是否能有效的学习,其根本一点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把主动权授予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双边互动的教学相长过程,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那么,什么是参与?每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一种表面上的参与行为,关键是学生是否深入思考了。只有思维参与才能使探究式教学顺利开展。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动手操作、各抒己见,提供议论、思考、想象、探索的天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则要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我尝试着创设一些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再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兴奋起来,参与度也会随之增强。

二、变纯个体学习为兼容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经验背景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在探究者的群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资源。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课改的主流,探究式教学非常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会产生争论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例如,在进行“天体运动”教学时,提出:“我们怎么知道这卫星速率v与绕行星运行轨道半径r的内在关系?”学生通过小组探究,众说纷纭,有些小组虽然考虑的方法不同,得出了结论却都是正确的,有些小组虽然考虑的方法相同,得出了结论却都是错误的。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方法、不同观点的比较,大家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研究v与r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并加以点拨、引导,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由重视掌握、运用到重视探索过程

在应试教育中,我们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大多都是以已确定规律、定理公式成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对于探索规律、定理的过程,教师往往一笔带过,有时为了赶进度甚至不去理睬,这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弊端,也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环节。学生常有“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感受,就是缺乏“经历”的缘故。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经历,提出的现象或创设的情景应当是“原汁原味”不加任何示意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组织好这个活动,及时把握问题讨论的方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机会培养其探究能力,最后要求学生给出探究的结果即评价。

这种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后领悟其中真谛。教学强调过程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书本,还要向生产、生活实际开放,向自然开放,向物理的最前沿知识开放。要树立“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问题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本人认为探究式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在教学实践也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例如在观察同一现象时,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它是发散性的,知识点会扩大到很大的范围,这就决定了它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复杂。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教学无重点、重能力轻知识、耗时多且课程进度慢等问题。所以,针对实际我们在强调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也应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更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之,新课改没有为教育教学提供现成的固定模式,需要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对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粗浅体会,抛砖引玉,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徐学福.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

[3]李建华.实现教学“六优化”,落实课改新理念[J].河南教研,2005(7)

上一篇: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