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美术教学走进生活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2-10-11 07:22:31

让小学美术教学走进生活的路径探索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美术素养培养,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探索各种路径让美术学习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美术给自己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更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小学美术;走进生活;路径

五彩的生活是美术教学用之不竭的活源泉,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源自于生活,是生活的特殊反映。小学美术教材中,收集了来自于生活中的艺术精品,它历经人类历史长河的洗涤,现已熠熠生辉,学会读懂、欣赏它,将给我们带无比美的享受。小学美术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会读懂、欣赏作品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因为美术来自于生活,所以学习、读懂、欣赏它还得跟生活联系起来进行。需要探究的是:怎样使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其走进生活呢?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是关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是在美术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的符合小学生心理和学习需要的外部环境。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譬如,上“冬季雪景”欣赏课,教师可选些冬季雪景图挂在黑板上,用多媒体展示下雪场景,通过语言描述冬天景色,营造冬天氛围,并放下雪时的录音,让学生去欣赏、体验,想象自己在窗前、田野、路上、学校所看到的情景,这样,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美感体验。

二 、由美术观察途径进入生活。

观察是我们人类认识大千世界十分重要的途径。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尽可能地运用自然环境资源、校园和社会生活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获得、利用这些资源靠的是观察。要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对生活的感悟。譬如,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衣食用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衣服、食物、书包、文具、手表等小物件开始观察,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准确地说出这些物件的形状、颜色、特点以及对它的了解和喜欢,唤起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美好体验。再如,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生活之中的美。这样,就能将美术学习跟学生的课外生活紧密地结合了,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欣赏生活美的空间。如,可利用校内门厅、走廊、路边展示优秀艺术作品,给学生营造一个随意、便捷、宽松的欣赏环境,学生可拣自己感兴趣的仔细看、自由评、随意欣赏。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本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城市雕塑、建筑等,通过观察感知生活、评价生活、体验生活、欣赏生活,真正让美术观察融入生活,真正让学生在观察中收获美感,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由美术创造途径进入生活。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受,用生活的素材再现真实的生活,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创作为生活带来了新意,体验到美术创造融入生活的极大乐趣。在正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常会要求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创作前教师常会很努力地讲授如何进行创作的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等,但是学生的创作往往不一定得到提高,有些学生的创作常常主题不明确,内容不丰富、构图不合理,创作少技巧,作品无新意。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对身边事物、实际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创作缺少了真实生活的要素。鉴于这种现象,教师可将美术创造引进生活,根据创造目的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指导观察、体验、欣赏生活。譬如,可让学生观察书、笔后创作简单的书笔画,让学生观察车、船后创作较复杂的车船画,让学生观察山、水后创作复杂的山水画。这样,按照体验在先创造在后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美术素养会得到迅速提高。

除上述措施外,让小学美术教学走进生活的途径还有许多,需要教师根据当地的实情,因地制宜地寻找探究。

参考文献

[1]支文渊.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J]. 新课程(下), 2011,(07).

[2]赵新颖.谈教学中美术与生活的联系[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1,(09).

上一篇:也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下一篇:你不能错过的经典音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