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2-10-11 07:13:08

促进高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者传授知识,培养创新创造、抽象思维、自主学习、逻辑推理、语言表达等生存能力,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得出结果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高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到知识,而且,培养高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归纳事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就对如何促进高中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参与意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25

高中数学是整个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推进素质教育时,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会普遍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大部分学生却始终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造成了在数学课堂上只有几个固定的同学经常发言。这使课堂显得单调缺乏生机,甚至整堂课下来都是死气沉沉的。大部分学生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能集中,上课听了也不明白。这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被动学习的表现。下面就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平等化、和谐化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大幅度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和谐友爱的师生气氛,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强化和提高。课堂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学活动中学习气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起来的,教师是培养良好学习氛围的主导,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都需要以教师自身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这在无形中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也会爱戴和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善于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要用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聆听教师的教诲,积极参与到与教师相关的课堂中,才愿意和教师互动,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高中数学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高中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数学课程中的课程理念、课程实施等理论;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要积极对这些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课程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自己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保持在教学前沿水平,利用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另外,学校还要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规范教师在校的教学行为,使其教育活动的随意性降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教育质量。

三、运用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能渗透课堂主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掌握好高效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比较有效的导入方法有设疑导入、类比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视频导入、复习导入、生活实际导入、多媒体导入、实验导入等等。比如:类比导入法可以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再如:实验导入法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如:在学习 “棱柱与棱锥的体积”时,可以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模具各一个,通过“装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棱柱与棱锥体积的关系。这样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从生动的实验所得到的发现引向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如,复习导入法可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通过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它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合理引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并且也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活动情景或生活原型,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主场所,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来说必须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地。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中学 535000)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下一篇:让学生主动地走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