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10-11 06:52:54

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吃苦耐劳、不怕挫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因为这样,老师们便遇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有的学生该记的东西记不住?为什么有的学生考试前紧张?……老师在迷茫中寻求答案。与此同时,有些学生也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惑,也在不停地追问:为什么会有烦恼?为什么有的同学不喜欢我?为什么我与别人说话会紧张?……心理健康教育为老师的迷茫指出了方向,为解决学生的困惑提供了保障。

1 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任课教师自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在完成“三维”目标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的渗透可以学生的心理失常,可以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渗透学科教学中,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刻画的人物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文中的典型人物比比皆是:开拓进取者、无私奉献者、诚实守信者……这些光辉形象都是学生人格的楷模。

数学教学中,可以在发展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美术、体育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资源。纵观各个学科,我们不难看出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渗透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心理品质,树立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良好的基础。”二者目标一致、殊途同归、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会丰富《品德与社会》的内容,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水融,而且会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 应该怎样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 以自己为榜样,健全学生的人格。法捷耶夫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宋朝王安石在诗中曾这样写道: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段激昂的演讲可以令人热血沸腾,一部悲惨的电影可以使人留下伤心的泪水,情感可以传播情感。所以在教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不能忘记的屈辱》时:①播放《破碎山河》的短片;②我已悲怆的语调情绪激昂地讲解被掠走的中国国宝,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心理。最后我激情洋溢的演讲: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血泊和屈辱的近代史,历史的渺渺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回首那段充满血光的历史,那段涨满血类的国仇家恨,胸中燃烧起无限的尊严与责任。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是堂堂的中国人。这时同学们情动于衷,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的中国心》。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激荡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心灵。可见,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传播给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曾经说过:“人是要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国有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可见合作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让我们学会合作》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每组桌上放一个大信封,信封里装着不同的拼图,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图拼好并贴在黑板上,看看哪一组最会合作。音乐停时所有比赛都要停下来,游戏完成后交流一下游戏经过。通过进行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发现合作成功的条件,找出合作不成功的原因,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并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说出合作的意义:①求同存异;②尊重他人;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④不可独断专行;⑤参与目标一致的活动;⑥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⑦适当让步;⑧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避免“内心闭锁”的现象,真挚坦率说出自己的想法。合作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可以使人成就伟业、可以创造奇迹。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2.3 在体验中达到心理相容。弗洛姆曾经说过:“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在设计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友爱残疾人》时安排了体验肢体残疾活动:我请全体同学把红领巾放在桌上。(师:你们会戴红领巾吧!生:会。师:那就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戴好。生绑。师:速度真快,只花了……)可是假如你只有一只左手,你还能这么娴熟地系好领巾吗?接着请同学们一起试系,用一只手把红领巾系上。(师:注意要把红领巾系好,衣服上有领子的同学必须把红领巾放在领子里。师:2分钟时间过去了,刚才几秒钟就绑好了,现在呢?请没绑好的同学站起来,用双手系好红领巾。)马上采访:采访速度特别慢的同学,注意留意用嘴帮助的同学。①师:你觉得容易吗?这回你可是花了……生:一只手太难了,我刚要系好又松了。②师: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一只手将红领巾塞进洞里怎么也塞不进去。红领巾绕过脖子绕了好久。一着急都用嘴帮忙了。可以看出他们的神情很狼狈,一脸无奈的样子。左后师总结:大多数同学都把领巾系上了,还有几位同学系得很好呢!可见对只有一只手的人来说,系红领巾还真不是件容易事。(有同学笑时适时引导,现在坐在我们身边的可是只有一只手的残疾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比正常人吃力,能笑吗?)使学生意识到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爱就像三月的和风,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爱就像妈妈温柔的手,可以给人幸福快乐。只要人人心中充满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因此通过体验可以达到心理相容。使每一朵蓓蕾健康绽放。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自己所任学科中适时、适法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用心灵的力量,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就会为学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神奇“编程术”让细胞“返老还童” 下一篇:蒸包子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