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失据铸大错

时间:2022-10-11 06:50:10

【摘 要】《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对悲剧的发生负有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调解不当,激化矛盾;以拖待变,一厢情愿;临变失策,悲剧铸成;悲剧性格,发人深思。总之,性格的缺陷导致了悲剧的加速到来。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性格 赏析

《孔雀东南飞》叙述了一个悲剧故事,个中原因发人深省。人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刘兄的势利,焦母的专横。这种说法固然有道理,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悲剧主人公自身的因素。兰芝的桀骜不驯、焦仲卿的犹豫懦弱对于悲剧的发生都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促进作用。焦仲卿对悲剧的发生所起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调解不当,激化矛盾 诗歌开头,交代了尖锐的婆媳矛盾:妻子说婆婆蛮横难缠,婆婆说媳妇不懂礼数。一个要儿子“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一个要丈夫“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儿子和丈夫,理应想法缓和婆媳矛盾,焦仲卿也想这么做,但结果走向了反面,这与焦仲卿的言语不当有很大关系。我们看他对母亲说的话: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说得情真意切,这无疑是告诉母亲,我们感情深厚,我们不会分开。焦母抚养儿子,含辛茹苦,婆媳发生矛盾,母亲自然希望儿子站在自己一边,至少持中立态度,儿子的话自然很不中听。“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在母亲看来儿子的话更像是质问自己,因为媳妇无错,错误自然在自己身上,这当然会使她不高兴,儿子不听劝说,反而声称“终老不复取”,母亲认为更是公然挑衅,是典型的娶了媳妇忘了娘的行为,难怪老太太勃然大怒,把儿子臭骂一顿,焦仲卿的失败也因此就成为了必然。再看一下他对妻子说的话:“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这无疑告诉妻子,这事没我的责任,都是母亲的原因,于是就有了后文兰芝看似自责,实则示威的盛装拜别婆婆,至此婆媳关系彻底破裂。客观的说,焦仲卿是想在婆媳之间调和的,但是方式不当,结果事与愿违。

以拖待变,一厢情愿 婆媳反目,兰芝离家,焦仲卿应该设法挽回局面,事实上他又做了什么呢?他什么也没做。临分手时,焦仲卿告诉妻子:卿但暂还家,还必相迎取。可他给妻子的只是一个飘渺的期待,就连兰芝对此也不抱希望,“勿复重纷纭”,此时兰芝该是多么无奈而又失望啊!文中说,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被兰芝拒绝,后又有太守为儿子求婚,兰芝起初拒绝,后又在哥哥逼迫下应允,由此可以推知,从夫妻分手到婚变时间是比较长的,焦仲卿完全有时间挽回局面,可是他既没有做母亲的工作让兰芝回来,也没有去兰芝家做好刘家人的工作,因为文中提到: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如果奔走于两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至少不会事前一无所知。面对婆媳矛盾,他不去想法解决,而是拖,一厢情愿地想以时间消磨掉婆媳间的恩怨,而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根本不去考虑,甚至害怕考虑,自己待在府中,而让兰芝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难题,结果事情走向了他愿望的反面,岂不悲哉?

临变失策,悲剧铸成 惊闻变故,焦仲卿怎么做的呢?他没有静下心来想一下如何挽回局面,而是责怪兰芝负约:“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当然,他的行为有可原谅之处,毕竟事出突然,双方信息不通,出现误会在所难免。问题是,了解了实情,他依然束手无策,殉情还是兰芝提出的,其实,他还是有机会的,因为兰芝对他还情意深重,夫妻破镜重圆仍有可能,母亲虽然专横,可是在要媳妇还是儿子媳妇一块失去,两者之间是不难选择的。但是他放弃了。他拜别母亲,凄楚无限;长叹空房,愁肠百结;自挂树下,死不瞑目。他做到了忠于誓言,却使妻子选择了死亡,使自己丧生,使母亲老年痛失爱子,使焦刘两家吞下了自酿的苦酒,一场悲剧落下了帷幕。临变失策,铸成了千古悲剧。

悲剧性格,发人深思 由以上分析可知,焦仲卿的所作作为对悲剧的发生有很大作用,他如果果断于前,或许兰芝不会回家,如果补救于后,悲剧或许可以避免,但是,故事没有如果。他太懦弱了,母亲的强势使他唯唯诺诺,即使正确也不敢申辩,母亲抚育的辛苦更使他难以为兰芝抗争,他无所作为,只能任凭悲剧发生,自己也最终走向死亡。他的悲剧说到底是性格悲剧。这种悲剧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思考。一千多年后,现代作家巴金在他的小说《寒夜》中讲述了一个颇为类似的故事:大学毕业的汪文轩和同学曾树生相爱,未举行婚礼就同居了,婚后生活艰难,婆媳势同水火,文轩在两者之间周旋,身心俱疲,却无法让二者和睦,最终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凄然死去,他的妻子跟随上司去了兰州,回来后已是人去楼空,母亲带着孙子回了乡下艰难度日,丧子的悲哀将伴随老人的晚年。这一切和文中的故事何其相似啊。谁造成的?似乎谁都有责任,似乎谁都是受害者,似乎故事还要继续上演下去。诗歌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他想告诫人们什么呢?是多一些相互理解,还是遇事要果断而不是畏缩不前?对此我们确实需要深刻反思。

这个故事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这个悲剧故事中深刻反思,找出根源,作为借鉴,是作者对后人的希望,也是我们探讨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河间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化轻为重: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学困境突围 下一篇:莺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