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修辞,锦上添花

时间:2022-10-11 06:44:02

“景点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旅游者在旅游中审美感受的获得,离不开导游传递的审美信息,导游使用丰富、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对景点及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讲解的文字就是“导游词”。一篇好的导游词应具有引导鉴赏、传播文化、陶冶情操的功能。而修辞手法的巧妙得体使用,能使导游词生动、活泼、有趣、具体可感,从而使游客如同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导游讲解锦上添花。

现在就以日常的教学体验及山西省主要的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为例,将中职学生最为熟悉的修辞手法在导游词中的运用作探讨如下:

一、导游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根据联想,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把要表现的事物或情境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要素构成。据三要素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可使游客对陌生、深奥的事物产生理解和亲切感,增加导游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因此,比喻修辞是导游语言中运用最多的修辞。

比喻的三要素同时出现就是明喻。“晋祠古木众多,若论树龄之长,就数植于周代的两株柏树了。一株为东岳祠西南的长龄柏,高约16米,干粗2米多,形如卷龙,叶如浓云,挺拔壮美”,对晋祠古柏的形态美描写形象生动,使游客对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暗喻也叫隐喻,是不出现喻词或用喻词“是”、“成为”、“当作”、“变成”、“做”等来连接本体和喻体。如“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将壶口瀑布重要的地理位置一言以概之。

借喻是本体修辞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它是比喻中最高级的形式。因为导游词有强烈的现场感,所以很多场合本体不必要出现,只出现喻体就能收到很好的比喻效果。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沧桑的足迹。相传远在春秋太上老君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其中用“足迹”来比喻恒山道教发展的丰富而悠久的历史,随之又详述其历史,使得恒山与道教的不解之缘详细而生动地呈现给游客。

2、比拟

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导游词中常用到拟人,可以使讲解生动幽默,可把有生命的事物描摹得栩栩如生,也能把没生命的东西写得可爱可憎,引发人们共鸣。

3、对偶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上密切相关联的内容。它音节整齐,内容凝练,概括力强。导游讲解中多用到对偶修辞,琅琅上口,铿锵悦耳,抑扬有致富于感染力。尤其是景点相关楹联的引用与品鉴,更能增强游客的兴趣。

4、排比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手法。导游讲解中运用得当,可增强语言的概括力,使说理透辟周详,抒情淋漓尽致,叙事有条不紊,状物栩栩如生。

5、设问

设问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的修辞手法。导游讲解中关键时候能吸引游客参与游赏体验,启发思考,使讲解起波澜、有变化。设问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如“拱门东侧雕凿着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属北魏石窟内常见的题材。请大家注意,(云冈)石窟大佛的后面有一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导游讲解中能不失时机地以“问”的形式与游客互动,提示游客注意观赏点,并参与其中,思索并体验古人的智慧与创意,使游客回味无穷。

6、双关

双关即言此意彼,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眷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的辞格,包括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类。导游借助双关可促使游客调动思维,达到含蓄曲折、幽默风趣的效果。

7、夸张

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它对事物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因而使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导游讲解中运用夸张来强调事物的特征,以引发人们的想像;也可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引起游客的强烈共鸣。

8、对比

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导游讲解中巧妙使用对比手法,可使讲解对象的特征更集中、更鲜明突出。如“(张生)十年寒窗苦,志在凌云!但见着莺莺小姐一面之后,却什么功名利禄都弃之不顾,”衬托出张生珍视爱情,轻视功名的品格。这正是《西厢记》主题可贵之处。

9、引用

引用是有意引用现成的语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旅游景点多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流传着丰富的民谣、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名言警句、诗词文赋等,若能把它们融入导游讲解中去,能丰富人的观感和文化积淀,起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1)引用故事、传说。旅游景点大多都有相应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故事具有情节生动感人、讲解通俗、易引发游客情感共鸣的特点,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巧妙借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不仅能丰富游客的知识、思想和旅游体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游览介休绵山、晋祠、普救寺、解州关帝庙等人文气息浓厚的景点时,游程中有故事相伴,一路风光,一路传说,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2)引用诗文、楹联。大凡旅游名胜,都有美好的诗文流传,导游讲解中引用现成的诗词文赋,能调动游客的想像与联想,身临其境地体会诗文中的意境,从而加深审美体验。让人感受大好山川名胜的同时,体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3)引用民谚、民谣。民谚、民谣是最能体现某地景物和民风民俗特点的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引用民谚、民谣,可使讲解语言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借代、象征、反问、通感、反复等修辞在导游讲解中若能灵活巧妙运用,都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而能把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使它们互补互衬,珠联璧合,可使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但无论采用哪种修辞手法,都应恰当得体。

二、修辞手法的使用必须注意两个要点:

1、使用修辞,必须切合题旨。

修辞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无论选择句式、锤炼语言,还是采用修辞手法,都必须服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不然,一切努力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2、使用修辞,必须适应情境。导游讲解的情境包括讲解的对象,即游客的知识水平、文化积累、关注对象等;讲解的场景,即相应的景点;讲解的时机等。

总之,导游讲解要把握客观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成功的导游讲解不仅要注意景点景观的一般性介绍,更要注意灵活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导游词进行加工润色,使导游讲解充满魅力和感染力,增添讲解语言的趣味和韵致,从而让游客享受旅游的乐趣。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快乐融入思想品德课堂中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体育课该怎样上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