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应用锁骨小切迹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1 06:23:42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应用锁骨小切迹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更为有效、安全的穿刺补液途径, 从而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新方法。方法 90例≤6岁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儿, 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 30例。A组给予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给予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C组给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成功率为 100%, B组为 87%, C组为75%, 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 ; 儿童 ;经锁骨小切迹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84

深静脉穿刺置管可用于烧伤休克期患者快速补液、输血浆、扩容、补充电解质及给药, 监测中心静脉压从而监测补液量预防心功能不全及时纠正休克, 为烧伤医师提供直接量化指标。然而儿童由于颈短、皮下脂肪丰富, 肌肉不发达, 血管细小、体表解剖标志不明显, 加上患儿不合作, 深静脉置管难度非常大, 而且常用于外周静脉穿刺部位的周围皮肤大面积烧伤、组织严重水肿, 四肢体表静脉大多已毁坏, 致使深静脉穿刺补液成为抢救烧伤危重患儿的关键。本研究通过不同穿刺途径置管进行比较, 探寻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更为有效、安全的穿刺补液途径,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5年 2月~2015年 12月收治的90例烧伤患儿, 男女各30例;年龄6个月~6岁;体重6~20 kg;烧伤面积>20%。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30例。

1. 2 穿刺方法 三组均于局部麻醉下穿刺。A组为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先用左手拇指触摸锁骨内侧端上缘一凹陷性骨性小切迹, 颈内静脉正好经过此下行与锁骨下静脉回合, 确认小切迹后, 用16~20 G穿刺针, 在其上方0.5~1 cm处穿刺, 针尖指向尾侧, 与矢状面平行, 与冠状面呈30~45°角, 边进针边轻轻回吸, 一般进针1、2 cm即可进入静脉抽到回血。B组为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进针点位于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相当, 再于颈总动脉外侧, 针体与冠状面成30~40°角, 针尖指向同侧方向进行穿刺。C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于右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约0.5~1 cm处穿刺, 针尖指向锁骨头, 与冠状面成30~40°角, 紧贴锁骨下缘进针。 穿刺器材使用国产益心达小儿中心静脉导管包, 操作人员均为固定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实施。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总体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完成所需时间及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A组总成功率为 100%, B组为 87%, C组为75%, 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采用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抢救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儿童穿刺补液途径比另外两组更为有效、安全, 从而提高休克期大面积烧伤儿童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采用本法具有骨性体表定位容易的特点, 特别是当其他途径定点困难或穿刺失败时, 采用本法穿刺往往可迅速获得成功,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造成严重损伤及并发症[5]。本法穿刺点处于颈内静脉下膨大处, 该处呈囊状改变, 穿刺成功率高。另外穿刺针走向上纵隔内, 避开了胸膜顶, 从而避免出现气胸[6]。鉴于本法体表定位标志明确, 用于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抢救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是值得各烧伤专科广泛开展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蒋军, 黄琼艳. 小儿经锁骨小切迹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临床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34):8362.

[2] 廖历兴, 卢增停, 阮骆阳, 等. 锁骨小切迹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比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6):887-888.

[3] 谭宪湖, 谭冠先, 赵丽妮, 等. 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用于 6岁以下儿童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10):743-745.

[4] 王颖, 韦天全, 欧连春. 锁骨上切迹在剖宫产大出血产妇行紧急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海南医学, 2011, 22(16):76-77.

[5] 陈燕, 龙茹华, 李倩烨. 锁骨上小切迹用于小儿深静脉穿刺术. 云南医药, 2001(3):245.

[6] 李校宁, 闵红星, 陆波. 三种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 宁夏医学杂志, 2010, 32(10):945-946.

[收稿日期:2016-02-24]

上一篇: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干预及其价值探讨 下一篇:癫狂梦醒汤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