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归真 还数学本色课堂

时间:2022-10-11 06:05:44

至简归真 还数学本色课堂

新课改十余年,看各种级别的“观摩课”和“优质课”,从起初“五光十色”的课堂到现在呼唤“数学本色”的课堂,这种回归正是对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理性认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我想原因是那些“华丽有余而实质不足”的课堂可操作性不强.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的是一种朴实、扎实、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简约有效”地数学教学的立意点何在

1. 从古人观点看

早在中国数千年之前,老子《道德经》就提到:“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意思是说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大道理.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 意思是若想终身都不受污辱,就要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可见,“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道理是中国古人的总结,精炼、哲理甚至带着唯美.

2. 从教学现实意义看

从大处讲,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迅速增长,数学教师和课程开发者均想通过课堂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然而,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常规教学,在人力、物力、资源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提倡简约有效的教学.

从小处看,数学本身就蕴涵着简约之美,数学的公式、定理讲究简明,问题解决的思路讲究简单,数学的语言讲究简洁……虽然很多学科都在谈“简约”,但是“简约”无疑更贴近数学学科的本质,与数学有着先天的“姻缘”.

二、“简约有效”的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简约有效的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来自对日常教学行动的反思和提升. 但正如“繁”和“简”总是相对而言一般,“简约”和“不简约”之间也很难确定十分明确的界限. 不过,当我们面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具体的教学分析时,繁、简的对比就会变得真实且鲜活.

(一)课 前

1. 研读教材,深入浅出

数学教材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经验和智慧. 因此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交流等形式,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所以在教研活动中提出了“教学要深入更要浅出”的观点,把复杂深刻的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2. 制定目标,简洁明了

不少人认为,备课时写上教学目标仅仅是个形式,因而拟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空话连篇或者照搬教学参考书. 其实不然,教学目标既是规划课堂教学全程的起点,也是反思教学效果的基准. 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倘若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目标就会游离,教学就会失去有效性.

(二)课 堂

1. 简约有效的教学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 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起点的基础之上. 教师在确定切入点时应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整体考虑,更多地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教学情境,去除旁枝末节,逼近主题,便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建构新知.

2. 简约有效的教学活动

能否说课堂中教师提供的数学活动越多越好呢?是不是只要教师让学生参与活动就一定有效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的课堂教学,扣紧“主线”,同时配合简约有效的活动设计,层层推进,娓娓道来. 如:一位教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

这位老师上这堂课时,直接出示分数,简单复习教基础知识后直奔主题,师问:变大了吗?为什么分子分母变了,大小不变呢?到底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变”与“不变”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活动,结合四幅图,说出四个对应的分数,并把四个分数进行分类,为什么这么分?从而大胆猜想,初步感知: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而后话锋一转,是不是其他分数也有这样的特点?实践操作:请折出正方形纸,并用阴影表示;继续对折,你能找出与之相等的分数吗?为学生后面的研究活动指明了方向. 实践操作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汇报,比比谁找得多,发现后面的分数不是折出来的,从而让学生生成了新的问题,那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为学生主动思考及发现规律搭建桥梁,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无作秀之感,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做到了“简约而有效”!

3. 简约有效的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 所以只有让学生做足够的高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

4. 简约有效的教学语言

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练深刻: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就是要给学生带来明亮清澈的感觉. 所以可以预设的语言要在教学设计时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就要靠平时的苦练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了.

简约包含了丰富,有效孕育了成功. 归根到底,简约化的教学所追寻的就是“还原数学本色、复归学科本位”,摒弃一切不需要的奢华与作秀,着力追寻一种“至简归真”的教学境界!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构建动态课堂,再现数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