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13亿”

时间:2022-10-11 06:02:41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大陆人口总数已突破13.6亿。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至少少生了4亿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我国在生育政策方面实行的是不成文的放任人口增长的政策――实际上是鼓励人口增长;(2)1954年至1957年,由严禁节育到逐步主张节制生育;(3)1958年至1959年,已孕育起来的上层控制人口的思想受到严重干扰;(4)1960年至1966年“”发动前夕,计划生育思想复苏与开展时期;(5)1966年至1969年,计划生育政策未变,但丧失实施的社会环境;(6)1970年至1980年初秋,全国推行计划生育,形成合情合理的生育政策;(8)1984年至1991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各地方计划生育条例;(9)1991年至1999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趋于稳定;(10)2002年《计划生育法》正式颁布实施。

“新人口论”

“我的人口论,既不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也不是马克思的人口论,而是我马寅初的人口论。”堪称“补天之石”的“新人口论”的提出者马寅初如此阐释道。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针对中国人口众多并且增长过快,但生活资料增长相对缓慢的现状,一些中国领导人和学者提出了节制生育的建议。1954年5月28日,邓小平在给邓颖超的信上批示――“我认为避孕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之后,也在政治局会议和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说:“要提倡节育。”作为中国倡导计划生育第一人的人口学家邵力子先生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呼吁控制人口,提倡避孕节育。

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论点和结论是: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这一理论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马寅初提出控制中国人口增长的主张,被反对者认为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复制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行径。对此,马寅初反驳道:“马尔萨斯的理论肯定是反动的。他说食粮按算术级数增加,是不对的。食粮也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马寅初认为,马尔萨斯理论的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它的政府,而“我这个马寅初的马,不是马尔萨斯的马,而是马克思的马”。马寅初在他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中也提道:“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马尔萨斯从掩盖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出发,我则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出发。”

1953年,我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约为6亿。而解放前,我国总人口为4.7亿,短短数年净增1.3亿多,自然增长率达2%,这可是个不低的速度啊!但在当时,因囿于苏联学者“社会主义不存在人口问题”“人口的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人口现象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加上当时实际存在的人口问题还被大好形势所掩盖着,人愈多愈好,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提早实现共产主义;有人甚至还认为,人口高速度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因此在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后,就遭到了不少盲目追从苏联模式的人的反对。马寅初说,中国的人口按照当时的情况增长下去,50年后就是26亿人了。因此,他主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

然而在如何控制人口的问题上,马寅初却和一向鼎力支持他的邵力子发生了分歧。

马寅初和邵力子都主张用避孕和适当地推迟结婚年龄的办法来控制人口,但邵力子赞同对已经怀孕的妇女实施人工堕胎,马寅初却坚决反对人工流产。马寅初说,既然已经怀孕,“人”形成了,“他”就应该有生的权利,把他杀掉,就是犯罪。父母杀子女,还成什么话!同时,人工流产对母亲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赞成人工堕胎,就会把避孕冲淡了。马寅初还主张,“每对夫妇生几个最合适?有人主张生三个。我认为两个就够了,男孩代替父亲,女孩代替母亲。我还主张两个有奖,三个有税,以税代奖,不会加重国家负担。”

马寅初早早就看到,人口问题“若不早为之图,难免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和不满。”

自家做起

马寅初推行计划生育的观点,首先就从自家“开刀”。借一次去浙江嵊县调查的机会,马寅初来到了住在浦口镇的侄子马本讷的家里。

傍晚,马寅初来到了马本讷的住宅。刚一落座,马本讷便呼儿唤女,叫出了一大帮孩子来拜见马寅初爷爷。马寅初仔细一数,孩子居然有九个之多。马寅初大吃一惊,对侄子马本讷说:“哎呀,小萝卜头一大堆!本讷,你这是怎么搞的?”马本讷茫然不语,垂着手,默默地站立在那里。

打发走九个孩子后,马本讷无奈地说:“生活是比解放前好多了,可是吃饭的人多,一下子还是翻腾不过来。这不,您也看到了,要把九个孩子照顾得周全,是不容易呀……不过,好就好在是新社会,生下一个总有一个人的口粮,将来也总会有他们的工作可做。况且,孩子多也有孩子多的好处,我咬咬牙熬它几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记得爷爷活着的时候,常常念叨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可惜他老人家没有活到今天,不然,他看到这么多的子孙,心里该有多么高兴啊!”

听到这里,马寅初的心头猛然一震――“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子孙满堂”,想不到这种封建思想在侄子的身上还是这么浓厚。这样的封建习俗,也是造成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呀。

马寅初让侄子在对面的一条长板凳上坐下,然后由远及近地与他细算了一笔人口账,开导道:“本讷,你可能还记得,当年爷爷一个人挑着担子,迁居到这里,那时候我们家才几口人呢!到了我们这一代,就生下了你父亲、我,还有你的几个叔叔、伯伯、姑姑,我们弟兄5个、姐妹两个。这就是说,一个人变成了7个人;准确说加上你奶奶是两个人变成了7个人。到了你们这第三代,怎么样了呢?我算了算,儿子、女儿、侄儿、侄女,一共生下了你们29个。再到了你儿子他们这第四代?你扳起指头算一算,把你的小萝卜头一大堆都夹在一起,就有七十五六个了!不得了啊!不得了啊!”

马本讷听了,也感到这人口增长速度之快,连连点头。

马寅初又给侄子算了一笔生产账:现在虽然人均耕地看起来还不错,但等到人口越来越多,一个劳动力还能平均到几亩地呢?而且农活也会变得不好安排,因为剩余劳动力太多!而且劳动力一多,工分值就要低,使用劳动力比使用机器还便宜,机器就用不上了,这样的话,人多岂不是反而拖了机械化的后腿吗?马本讷听了不住点头,是呀,这些账过去怎么就没有算过呢?

马寅初回到北京后,还经常给侄子写信,反复讲述计划生育的好处。终于在马寅初的开导下,马本讷与妻子商量后,在60年代初期便到公社医院做了绝育手术。在当时的农村,这还是极其少见的事,马本讷一时间甚至在附近村落成了个小名人。

上一篇:诗人科学家斯蒂芬·温伯格 下一篇:律圣妙手,布衣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