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1 05:11:31

《荷花》教学反思

课堂上,哪怕多么科学、全面的预设都会出现意外、惊异的生成。而就是这意外的生成,它才会令课堂教学充满着挑战的味道、充盈着思维的火花、充溢着师生共同进步的动力。

这节课与学生一起走近叶圣陶的《荷花》,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三句话:“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短短三句话形象地描写了盛开不同程度的荷花。

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花开不一的变化,训练其在文本中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在板书中出示了三个填空:

读读这段话,如果只填一个字,你想如何形容这三种状态的花?( )开的花;( )开的花;( )开的花。

会读书的孩子很快在文中找到了前两个的答案:

(才)开的花;(全)开的花……

而第三个因句中没有一个合适的关键词,于是学生各抒己见:

(快)开的花——【意思表达明确,但有些口语化。】

(要)开的花——【好像还可以让文字富有“诗意”的美】

在一步步的引导下,终于有一个更好的答案。(欲)开的花。

同一句话,不同的学生,感悟是相同,但表述真是“百花齐放”,不禁感叹语言文字的精美奥妙。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开启学生丰富多彩的语库,尽享文字带来的乐趣,可谓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而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语句来体会花开不同的美感,进而提升语言感悟、赏析的能力。于是将板书上的“花”改为“美”。

结合课文谈谈你更喜欢哪一种美?

生1:我喜欢全开的美。因为从色彩看,只有全开才会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这“嫩黄色”也正是“点睛之笔”、“锦上添花”之色呀!你真会读书,能结合上下文与文中插图来思考、想象。

生2:我也喜欢全开的美。因为只有全开,才能将它的清香完全散发出来。另外,把自己的花瓣都伸展开来,就像小姑娘旋转的裙子,多美呀!

师:你不仅有生活体验,还很善于想象啊!

生3:我喜欢……

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让我为之慨叹:三年级的孩子,对问题思考得如此深刻,对人生认识得如此顿悟,对语言表达得流畅自然……这些都应归功于“无心插之柳——之前的有效一问”,既没有脱离文本的感悟,又超越了文本的体会,语文的“人文性”原来可以不拘泥于教参的指点,有时“信手”便可“拈来”!

课堂教学中的“科学预设、动态生成”,并不是“备”出来的,而是通过课堂智慧的碰撞、思想的助燃“催生”出来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小学校)

上一篇:让集体主义思想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下一篇:让孩子“走进生活,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