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加强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防治

时间:2022-10-11 04:23:57

“四位一体”加强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防治

摘 要:高校学生作弊呈现了数量扩大化、动机复杂化、形式多样化及手段高科技化的特点,不仅不能发挥考试的检查评价、反馈调控、教育激励等功能,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及社会风气都产生巨大危害。本文从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及辅导员四个方面探讨了防治作弊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 考试作弊 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23-02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能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发挥着检查评价、反馈调控、教育激励等功能。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考试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违背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学校、教育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所以有效防止并进而根除这种现象,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急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

1.1 数量扩大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而且90后的学生具有极大自由、享受的心理特点,所以很多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场作弊。据不完全统计,接近80%的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种正常现象、普遍现象,考试作弊是应对考试做出的机会主义反应。通过网络、媒体或报纸报道高校学生作弊现象也呈现增长趋势。

1.2 动机复杂化

高校学生考试成绩与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留级、奖助学金的评定、“学生干部”的选拔、“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及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学生的入党、学位的获得、就业岗位的推荐等,所以考试作弊不仅发生在学业不良者身上,即使是优秀学生因为分分必争也存在作弊现象。

1.3 方式多样化

随着各高校对作弊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方式也由原来的带资料、偷看等向发展为更隐蔽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1)打手势;(2)夹带:将事先准备好的缩印纸条,藏在衣服口袋里、座椅上、文具盒、笔袋里或水杯里,或者写在手掌上、胳膊上、大腿上、衣服上或课桌隐蔽处;(3)抄袭、传递:偷窃邻座试卷答案或将写有答案的纸条传递给他人:(4)交换试卷;(5)找人替考;(6)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手表等现代通讯工具或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作弊;(7)运用隐形笔、微型耳机和无线电子接收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作弊;(8)搞小恩小惠:考前求老师透题或考后提高分数以便过关。

1.4 手段高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的高速发展及网络和移动电信的普及,人们利用快速便利移动信息工具进行作弊,考试作弊的手段高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

2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2.1 对学生的心理、思想及能力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首先,考试作弊成功的学生,心理上由开始的不安发展为依赖的心理,其他同学也会产生效仿、攀比的心理。其次考试作弊造成大学生是非观念、诚实守信等思想道德品质的缺失,影响健康的行为准则和人格的发展。最后,作弊学生虽然能蒙混毕业,但是影响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最终导致学历与能力不符。

2.2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声誉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反映教学效果、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考试作弊影响考试结果的真实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学生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严重违反考风考纪,影响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将严重损害学校办学声誉。

2.3 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但是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严重影响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培养,直接损害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同时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将摧毁整个教育事业。

2.4 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一方面,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危害社会公平和诚信,作弊学生走上社会后容易萌发作假造假念头,严重的会进行骗欺诈乃至走上犯罪道路,败坏社会风气。另一方面,高科技作弊助长不正之风,滋生贪图利益者利用假的高科技作弊工具骗取钱财,扰乱社会秩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3 “四位一体”加强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学校统筹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

3.1.1 建立考风督查组

该督查组由学校校长直接领导,成员从各个学院资深教授中竞选产生,但是每个学院必有至少一人参加,具体人数视学校规模灵活掌握。其主要职责是考前试卷内容的抽查及任课教师是否提前进行考试“特殊提醒”行为的监督、考试过程中的巡考、考试结束后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考试难易程度及是否存在违纪行为的调查,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

3.1.2 建立监考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除了制定《监考制度》之外还要建立监考教师激励机制,把监考监视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评职、评优、加薪、升迁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监考人员在监考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行为,取消一年的评职、评优、加薪及升迁等机会:(1)擅自离开考场、看书、看报、批卷子、接电话、玩手机、闲谈等的行为;(2)发现考生有作弊企图却不予管理者;(3)监考教师负责考场被其他巡考人员发现作弊者而监考教师未发现者。另外如果监考教师严格履行监考职责,并在监考过程中制止查处违纪作弊行为给予现金奖励,具体奖励数额视具体情况而定。

3.1.3 考试制度改革

改革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是防止学生考试作弊的关键。第一,学生的培养要有专业,但不以专业为本,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所以考试内容应体现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三个基本要求,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第二,根据考核的内容灵活确定考试形式和方法,如采取辩论、无人监考考试、论文、阶段测试、试验和实地考察、专题讨论、演练、情景测验、网上考试、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多种手段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3.1.4 完善学校的评教机制

将学生考试作弊纳入教学评估体系,即每门课程考试作弊率与任课教师的评职、评优、升迁、加薪等联系起来,这不仅能督促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够形成专业教师之间共同监督的合力机制,能有效地预防学生考试作弊。

3.2 教务处科学管理 严格负责把关

教务处全面负责考试制度管理、考试计划管理、考试实施管理(组织考试班级、设置考场、统一时间等)、考试成绩管理和考试信息资源管理等,对每个环节都要科学管理,严格负责把关工作,才能有效的防范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3.2.1 实行教考分离原则 严把命题关

教务处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命题的原则及监督不同科目考核内容、形式与质量;教研室(系)主任是命题质量第一责任人,对命题的形式和质量把关;本课程的任课教师不能作为命题者,同一学科命题者要进行年级之间的调换;强化形成性考试。

3.2.2 规范考场纪律 严把考试关

教务处负责制定严格的考场制度,并对每一个监考教师进行培训;考场学生的座次必须是随机安排的,教务处负责考前检查;教务处负责考试地点、考试科目、监考教师和考试时间的安排并告知相关教师,但具体科目的考试时间不向学生公布,学生们只知道考试时间和地点。

3.2.3 公平公正阅卷 严把成绩关

考试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教研室主任主持,安排统一时间、地点进行集中阅卷及流水作业,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公平公正批卷,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和评分误差,确保考试成绩的可信度。

3.3 学生处完善处理制度 加大处罚力度

第一,学生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按照合法、公正、公开、参与、效率的原则对考试作弊学生及时进行处理,根据作弊情节严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处分,将处分文件第一时间在学校、学院公示栏进行张贴,对其他同学切实发挥警示作用。第二,将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及处理文件放入学生综合表现档案袋,作为学生评优、入党的重要指标,多次作弊者将处分文件放入学生档案。

3.4 辅导员创新教育方式 多方位加强管理

3.4.1 科学正确引导 加强思想教育

第一,辅导员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分专业、班级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学习,尤其是要认真学习考风考纪的相关制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严肃性及作弊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意识和观念。第二,通过召开优秀学生交流会,进行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利用学生们比较熟知的正、反事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强化诚信意识。第四,危机教育:对学业困难学生或作弊受处分的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制定学习计划,辅导员或班级干部监督。

3.4.2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加强班风建设

第一,辅导员坚持人人参与的原则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第二,开展早晚自习活动,辅导员跟班督查,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效果的巩固。第三,不定期的开展多种形式学习竞赛。

3.4.3 加强联系与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

一方面辅导员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形成对学生上课情况共同管理的合力,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教育引导,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辅导员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将学业困难学生或者有作弊倾向学生的状况及时向其家长反映,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增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冰.以创新教育观念,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08(13):252-253.

[2] 刘晓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预防措施[J].考试周刊,2010(34):9-10.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生C语言编程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视听说教学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