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大脑不衰老(下)

时间:2022-10-11 03:20:19

让你的大脑不衰老(下)

三、老年痴呆症

(一)诺贝尔奖得主

患上老年痴呆症

高锟系英国籍华裔科学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因为“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运用于光学通信方面”,而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早在2004年,朋友在和高锟搓麻将时,便发现他反应有些迟钝。在朋友建议下,高锟去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如今,高锟已不记得自己就是“光纤之父”。“这个奖要是早一年颁给他就好了。”高锟的妻子黄美芸得知丈夫获奖,兴奋之余也有些遗憾。也许一年前,高锟还能应付领取诺贝尔奖后例行的得奖感言。而去年12月底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由黄美芸代替高锟发表获奖感言。“他很乖,听我的话。得病后有时候记不得事情了,他就笑。每晚9点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吃饭香,睡觉香。每天都笑嘻嘻,很开心。”媒体报道中所转述的黄美芸对高锟的评价令人不胜唏嘘。很难想象,曾经那么好用的脑子现在却退化成这样,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二)认识老年痴呆症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丁关庆

随着人的衰老,智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一般来说,正常老人轻微的智力衰退,并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患了老年痴呆症就大不一样了。痴呆症患者因记忆力、智力下降,不能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不能自理,需有专人照顾;患者容易发生意外,如丢失物品、忘记关煤气致火灾、外出迷路致流落街头。晚期患者常并发高热、肺炎、外伤、进食障碍等,直接威胁生命。同时,由于人们对痴呆的不理解,影响病人甚至家庭的尊严。

据报告,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2%~7%。专家称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同时也使老年痴呆人数大幅度上升。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将达到6000万,仅我国就有1200万。

我国目前约有600万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其他痴呆的发病率分别为5.9%、1.3%和0.4%。

什么是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是获得性、较严重和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功能受损和不同程度精神行为改变的一种病症。

这里所指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指记忆和智力障碍;所谓获得性是指后天逐渐形成的,区别于精神发育迟滞。后者是指在18岁以前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停止或迟缓,其智力低于同龄健康孩子的水平。

较严重指在记忆、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精神活动中至少有3项受损。强调进行性是为了排除常见的急性脑外伤、代谢障碍和中毒疾病引起的意识错乱状态。这种智能缺损时间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

什么原因引起痴呆

引起痴呆的原因十分复杂,现在已知约100种疾病可引起,分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其他类型痴呆4种类型。

病人中最多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约占50%;其次是血管性痴呆,约占20%;同时存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病理改变的混合性痴呆,约占20%。三者合计占痴呆病人的90%左右。

另外还有10%左右的其他类型痴呆,包括脑变性(如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匹克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颅内感染(如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克―雅病等)、脑外伤、脑肿瘤、癫痫、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进行性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等),药物与中毒(酒精、一氧化碳中毒等),营养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

患者家族史和病前性格、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影响。

老年痴呆的分期和症状

老年痴呆临床上分为3期。第一期为遗忘期(相当于轻度痴呆),患者比正常老年人的生理迟钝稍明显,易健忘。在记忆障碍的同时,逐渐出现认识能力的障碍。患者的定向力差,活动范围减小,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无需旁人帮助。该期持续时间较长。

第二期为精神错乱期(相当于中度痴呆)。患者认知障碍进一步加重,伴有失认、失语和失用。活动减少,可见假面具脸和肌张力增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容易迷路,穿衣困难,不能和别人交谈,需人照护。

第三期为痴呆期(相当于重度痴呆)。患者严重痴呆,呈缄默状态,大小便失禁,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照护。

痴呆的主要症状有认知功能损害、社会功能损害、精神行为症状以及神经系统体征四个方面。其中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以下几点。

1.记忆障碍:是痴呆的核心症状。早期表现为近事易忘,记忆保存和学习困难,掌握新技术能力下降。此时对日常生活影响尚不严重。随着病情进展,近事记忆障碍加重,远事记忆逐渐受损。严重患者的近事、远事记忆严重受损,而本人却对此缺乏自知力。

2.视空间感知障碍:表现为对空间结构的辨认障碍,在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外出常迷路。

3.定向力障碍:出现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我定向障碍,尤以时间定向障碍出现较早。

4.语言障碍:早期可出现找词困难、语义障碍、词不达意或赘述。随病情进展可表现出各种类型的失语,晚期患者表现为言语不能或缄默状态。

5.失用:患者不能独立完成有一定技巧的复杂动作,如日常生活中的洗漱、使用工具和家电等。随病情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6.失认:认不出熟悉的物品,认不出家人和自己的外貌等。

7.执行功能障碍:表现为日常工作能力、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下降。

社会生活功能损害是诊断痴呆的必备条件。早期患者的统筹、计划和决策能力明显下降,工作能力下降。随着痴呆的进展,逐渐出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晚期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痴呆患者几乎都会出现持续或片段的精神行为症状。早期常见焦虑、抑郁,甚至出现消极意念,以后可以出现幻觉和妄想,常见被窃、猜疑、被害和嫉妒妄想等。患者情绪不稳,易激动,常出现抗拒和攻击行为,部分患者可有活动异常和饮食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晚期、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痴呆患者多伴有明显神经体征。

痴呆患者应做哪些检查

痴呆患者的智力障碍均以量表法来测定。常见有成人韦氏智力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长谷川智能量表、蒙特利尔认知筛查量表(MOCA)、国内编著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叶酸、维生素B12、血清梅毒、HIV抗体和甲状腺功能、载脂蛋白E(apoE)、ε4基因检查等。

脑脊液检查为目前所提倡。若发现脑脊液中β-淀粉样多肽(Aβ42)、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是较准确预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信号。三种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72%。

此外,还需做脑电图、头颅CT或MRI、正电子体层扫描(PET)等检查,可显著提高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特异性。

如何早期发现老年痴呆

目前对老年痴呆尚无可靠治疗方法。早期或极早期发现轻微认知障碍转化为痴呆的可能性极为重要,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延缓病情的进展。

1.认识轻微认知障碍,特别是记忆力减退,如忘记熟人的名字,拿什么东西转手就忘,计算能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等。

2.对65岁以上老人疑有认知障碍者,进行蒙特利尔量表(MOCA)筛查,以早期发现可疑病人。

3.提倡腰穿取脑脊液做生物学指标检测,可预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向阿尔茨海默病转化的危险。

4.CT或MRI做头颅冠状位海马像检查,测定海马容积,或正电子体层扫描,检测海马糖代谢水平,以预测认知下降程度和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

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

1.近期及远期记忆力损害;

2.具备以下症状之一:

(1)抽象思维损害;(2)判断力损害;(3)其他皮质高级功能的紊乱(如失语、失用、失认、结构性困难);(4)人格改变;

3.前述两项的障碍明显干扰职业和日常社交活动或人际关系;

4.慢性进行性高级皮质功能紊乱至少存在6个月;

5.排除非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等。

(三)老年痴呆的危险人群和早期征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博士生导师 李承晏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的两种主要疾病。高龄是引起痴呆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65岁以上发病率约为5%,70岁以上为10%,80岁以上为30%,85岁以上高达40%。脑血管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心脏病,都是引起痴呆的重要原因,多次反复的小卒中更易发生痴呆。患有偏头痛、抑郁和低血压的患者,抽烟、饮酒、女性、有痴呆遗传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如何判断早期的智力减退呢?日本学者吉泽勋制定的一套简单、易行的“痴呆预知自测法”可供参考。他列出了25种现象,如有15个以上符合你目前的情况,那么将来患痴呆的可能性很高;如有8至14个符合,应加以注意;如仅1至7个符合,“暂可放心”。

(1)几乎整天和衣躺着看电视。(2)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3)没有一个可以亲密交谈的朋友。(4)平时讨厌外出,常常闷在家里。(5)日常生活中没有属于自己干的工作或在家庭中不起什么作用。(6)不关心世事,不读书看报。(7)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8)身体懒得动,无精打采。(9)讨厌说和听玩笑话。(10)有高血压或低血压。(11)平时净发牢骚或埋怨。(12)把“想死”作为口头禅。(13)被人说成神经过敏,过分认真。(14)过分忧虑。(15)经常焦躁易发脾气。(16)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激动,无动于衷。(17)什么事若非亲自动手,便不放心。(18)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19)沉默寡言。(20)配偶去世已有5年以上。(21)不轻易对人说“谢谢”。(22)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23)对新的事物缺乏兴趣。(24)啥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否则心不平。(25)对任何事都缺乏忍耐。

这只是一种自测的方法,并不能依据“自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患有痴呆。痴呆的诊断需由医生确定。

长谷川简易痴呆量表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测定智力的一种简易方法,对痴呆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量表之一,通过提问来了解被试者的记忆、计算、日常知识和注意力。总分是32.5分;得分等于或高于30分为智能正常;29.5~20分为轻度智能低下;19.5~10分为中度智能低下;少于10分为重度智能低下。

(四)老年痴呆症的认识误区与疑虑

文/冯周琴 黄昶

五个认知误区

从极早期的轻微认知功能障碍到老年痴呆症,是一个缓慢的进行性过程。但由于人们在认识方面的误区,影响了对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使许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延误甚至丧失了治疗时机。认识和纠正这些误区,将会使老年痴呆症的防治效果大大提高。

误区一:老年智力衰退是正常现象,不必介意

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是正常的老化现象,不必介意。许多中老年朋友50岁后就觉得记忆不行了,以前看一眼、听一次就能记住的东西,现在特别爱忘。常常是一句“老了,脑子不行了”之后,便不会太在意。这样有时会耽误大事,使本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老年痴呆症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

老年人生理性智力衰退和老年痴呆症有着质的差别。前者是生理现象,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许多老年人直到非常高龄,仍能保持良好的智能活动。老年痴呆症则是一种疾病,患者在较早期就已经丧失了智力活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痴呆症早期,尽管有明显的智力衰退,但仍有不少病人能继续工作。这是由于在做很熟悉的事情时,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已;一旦向他提出新的要求,其工作无能才被发现。因此,遇到老年人智力衰退时要认真对待,不可粗心大意,听之任之。

误区二:老年痴呆症不能早期发现

不仅患者和家属容易忽视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一些医生甚至神经内科专科医生也常犯这种错误认识。他们更关注患者有无运动和感觉障碍,而对于智能障碍则较少检查。即使患者有相应的主诉,也仅是简单的问诊,很少进行认知功能量表筛查。

老年痴呆症早期有许多蛛丝马迹,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如果遇到老年人随做随忘、丢三落四,词不达意、唠里唠叨,忘记熟人的名字,多疑猜忌、情感冷漠,计算力下降等,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认知功能量表筛查。

误区三:老年痴呆症是不能治疗的疾病

许多患者和家属认为,老年痴呆症不能治疗,因而悲观失望,消极对待。这种观念影响了相当部分“可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

诚然,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是医学上的难题,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难以通过药物延缓或逆转疾病进展。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有脑血管病,而且脑血管病可明显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因此,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在脑卒中后早期,约有1/3的患者有认知障碍,但经过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在急性期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只有少数患者维持认知障碍状态,甚至成为血管性痴呆。

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脑积水等造成。这些疾病中,有些病因是可以纠正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治疗有效逆转的。因此,对老年痴呆症要早期发现,积极干预,积极治疗。

误区四:老年痴呆症不能预防

一些人认为,老年痴呆症原因不明,没有办法预防。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心脏病、脑卒中、高胆固醇血症等,目前都有比较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综合干预,将有助于预防或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神经营养药物等,也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和社会的负担。

近年来研究发现,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具有更显著的意义。欧洲、北美等地区进行的一些较大范围的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显示可有效延缓认知障碍的发展,减少发展为痴呆的概率。

误区五:老年痴呆症是老年疾病,年轻人不必注意

多数人认为,老年痴呆症是老年疾病,只有到了六七十岁以后才会发病。然而,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老年痴呆症的平均患病年龄已由原来的65岁提前到55岁,整整早了10年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一项研究表明,约14%的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

老年痴呆的年轻化趋势,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生活方式不科学,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增多,老年病提前发生等。同时,与我们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手段提高,发现了一些早期患者也有一定关系。

三大疑惑

疑惑1:难道真的无药可医?

解读:早期用药,才有效果

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形成。由于起病隐蔽,该病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健忘期(表现主要为记忆力明显减退);第二阶段:混乱期(突出表现为容易走丢、迷路);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

第一阶段为药物治疗最好时期,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错过此“黄金期”。而现行的药物只有在疾病的第一阶段,即早期阶段收效较好,或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延缓痴呆程度。

专门从事老年痴呆临床与研究的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的梁直厚博士指出,虽然目前此病的治疗效果的确欠佳,但并不是治疗无效,很多患者在正规治疗下都获得了相对满意的效果。而且,很多新的药物正在开发之中,如果这些药物研究成功,我们就有可能将该病的治疗推进一大步。

疑惑2:常用脑也会患痴呆症吗?

解读:老年痴呆症与年龄关系更紧密

这是一种疾病,无论是在农民还是在高锟这样的大科学家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并不是你念了多少书、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可以避免的。其实,老年痴呆症跟年龄的关系更为紧密些。国外有调查发现,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1%左右,但在85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可高达40%。

梁直厚博士也指出,媒体一直在报道勤用脑可以防痴呆,很多人可能就理解为勤用脑就可以不得痴呆,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一些科学研究提示高学历人士患老年性痴呆的年龄会晚一些,这仅仅意味教育程度高可以推迟发病年龄,并不意味高学历人士就不会得痴呆或者患痴呆后疾病进展速度就会慢一些。高学历人士患老年性痴呆晚,可能与高学历人士的神经元突触更多更有效有关系,但是他们的神经元突触一样会受脑内变性蛋白的侵害,所以他们还是会得病。

疑惑3:老年痴呆症是否会遗传?

解读: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梁直厚博士指出,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的确与遗传相关,但是因为某个基因有问题就一定会发病的家族性老年痴呆症患者,仅占所有患者的1%以内。对于大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后代,只是危险度较其他人更高,并不一定发病。

此外,还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此病跟人们接触过量重金属后中毒不无关系;也有观点认为,60岁以后脑细胞内的老年斑数量明显增多和神经原纤维变性,使脑细胞功能受损……但到目前为止,老年痴呆症全面、确切的真相尚不为人所知。

(五)血管性痴呆可以预防

总医院 主任医师 顾建文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防治的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二位原因,发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一般认为,血管性痴呆更多见于俄罗斯、日本、中国,而欧洲和北美洲阿尔茨海默病多见。随着社会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之后第三位的致死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

引起脑血管病的某些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种族、低教育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病、血脂异常、吸烟、大量饮酒、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最新发现包括感染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激素、微量元素、神经免疫因素及神经递质等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

年龄和文化程度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文化程度愈高,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愈低。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可以引起认知功能损害。一项关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中,76%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和57%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有卒中病史,55%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和48%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有高血压。所以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或延缓病程进展。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所致微循环障碍与多发腔隙状态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所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密切相关性。脑栓子主要来源于慢性心房纤颤,心律紊乱、心房纤颤被认为是认知功能低下的一个独立因素。

早年的心理压力、吸烟、滥用酒精、从事暴露于杀虫剂的职业、接触液体塑料或橡胶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较高。炎症也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预防中风

规范治疗高血压,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高血压是脑血管病首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减少中风的发生率。

规范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还可加重中风后的脑功能损害。

控制血脂、血胆固醇水平在理想范围内。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会引起动脉硬化,导致中风的发生。

如有心脏病基础(如冠心病、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需规范治疗。因为这些疾病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

如有颈动脉狭窄或斑块形成,需尽早干预,到医院规范治疗。

保持理想体重。研究表明,肥胖者或大肚腩者,比体型正常者发生中风的比例明显提高。

戒烟不酗酒。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使脑中风的危险性升高50%。酗酒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

合理饮食。低脂、低盐(限制钠盐在6克/日以内)、少糖、少荤,多粗杂粮、多水果、多蔬菜。提倡食用牛奶、豆制品、鱼类和食用菌。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

适度锻炼。每天保持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不少于30分钟,运动量以既锻炼了体魄又不感觉疲乏为度,要量力而行,掌握分寸。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如有中风高危因素,应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勤用脑勤动手。中老年人多看书、写字、听音乐;多学习新鲜事物,培养业余爱好,广泛接触外界,常和朋友聊天、下棋等,都可刺激神经细胞的活力,延缓大脑老化。

精神调养。负性事件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促使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中老年人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负性事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兴趣;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不脱离家庭和社会。

中风后预防痴呆

中风发作急性期应进行规范治疗。尤其是被称作“小中风”的腔隙性卒中,因为症状轻微,易被人们忽视而未及时就诊。如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麻木、嘴巴歪斜、头晕、说话不清楚、忘记刚做过的事情或忘记要去做的事、无缘无故地“出差错”等。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切莫大意,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中风后应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如无特殊不适需终身服用,以防中风复发。中风反复发作会使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大大提高。

中风后需早期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如中风后出现记忆力下降或口齿不清,可以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记忆或言语方面训练。如果没有条件找康复师,可以把经过的事件或要去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反复查看,或读报纸来进行训练。家人的帮助和关爱可以减轻中风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康复,有效预防血管性痴呆。

除以上3点外,预防中风所提到的内容仍是中风后预防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措施。中风后的患者更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颈动脉斑块和心脏基础疾病,并坚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锻炼、良好心情以及适当的社会或家庭活动。相信经过这些努力,您就能远离血管性痴呆,收获更高品质的生活。

上一篇:消除厨房受伤隐患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爱说别人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