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指瑕

时间:2022-10-11 03:05:3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指瑕

收录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36~37页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先生一篇经典的记事写人的回忆性散文。它记叙了梁启超先生1922年3月在清华大学演讲的一次情景,表现了梁启超先生作为学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性格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景仰和赞美之情。这篇记事写人的回忆性散文“在平朴中显丰厚,在精约中见开阔,仿佛是随意而来,然而却布局工稳,章法严谨,读来不仅兴味盎然,且多有余韵,耐人咀嚼思悟”。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梁实秋先生的这篇散文的确存在不少瑕疵,现不揣冒昧,一一指正如下:

一、重复赘余

例句: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12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分析:“大约在1921年左右”中的“大约”和“左右”都表示约数,两个连用就是重复赘余,删去“大约”或“左右”即可。

二、褒贬失当

例句: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分析:“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中的“自负”犯了“褒贬失当”的毛病。《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806页中“自负”有以下两个义项:一为动词,自己负责的意思;一为形容词,自以为了不起的意思。梁实秋先生这段话本是为了表现梁启超先生自谦而不失自信的性格特征,因此,此处的“自负”应该改为“自信”。

三、搭配不当

例句:这一篇演讲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分析:“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一句中动词谓语“发生”与宾语“爱好”搭配不当,把“发生”改为“产生”可能更为恰当妥帖。理由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368页中“发生”有以下一个义项:动词,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如:发生变化,发生事故,发生关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49页中“产生”有以下一个义项:动词,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出现;如:同事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新的矛盾;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很显然,“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一句,应该是指“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

四、标点误用

例句: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分析:“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一句中的“屏息以待”后面的“,”应该改为“;”。理由是:几个分句并列,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应该用分号。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

上一篇: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教学 下一篇:静默是课堂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