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之“灯”

时间:2022-10-11 02:59:01

点亮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之“灯”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必须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利用学科特点精彩导入新课、精心创设情境、巧妙引入竞争、适时鼓励赞扬、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学困生 兴趣 政治课

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违规地把学生分成重点班与普通班进行授课,不少教师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重点培养对象,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原因,很容易形成各学科的学困生,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这些学困生逐渐对学习政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持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对于这些学困生,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所有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当学生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所收获时,他们立刻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很大兴趣。例如,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轮流进行3―5分钟的时事演讲,当学生站在讲台前激情演讲的时候,对政治课的喜爱自然就建立起来了。用学困生的话说,即“政治课上的时事演讲很独特”,“我喜欢政治课的小演讲,它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很多国内外大事,并能根据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增强了我对政治课的喜爱”。比如学生演讲“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这一时事时,发自内心地升腾起对祖国的热爱,并感慨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政治课提倡学以致用。政治课堂应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事实证明,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一位学困生说:“以前我总认为我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开明,不如别人的父母有钱有势,并且他们还不理解我,整天逼着我学习,我非常的郁闷。我总认为自己不幸。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人不能选择父母,天下的父母之爱是相同的。由于我们与父母的生活经历、角色身份、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都有差异,因此会产生代沟。我们要孝敬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我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父母也夸我变得懂事了。”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实践。如在学习《保护环境》时,面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污染问题,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一组“问卷调查组”,调查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二组“实地考察组”,考察本地河水、空气污染、鸟类保护等现象及原因,三组“文献组”查找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环境污染破坏的后果。当然,学生的研究不同于专家的科学研究,学生提出的治理方案可能有参考价值,也可能是不足称道的,但我们注重的是学生的过程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热情都很高涨,争先恐后地汇报调查成果。学困生也说这样的政治课有趣,喜欢这样的课堂。

二、精彩导入新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万事贵乎始”,就像将要看一场好剧,如果它开始的情节非常精彩,十分诱人,你肯定渴望一口气把它看完。因此,精彩的新课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在上《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这节课时,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经典笑话《不是东西》。内容是: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学生听完都笑了。老师接着设问:“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何避免闹这种笑话呢?”这样导入轻松活泼,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学者说过,要提高教学吸引力,关键要创设知识与情感相结合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鲜活的时政热点,学生的生活情景,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影视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教学资源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课堂,或者由学生进行情境角色表演,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愉悦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活动中心,使教学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发展。如学习《让我们快乐起来》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新年到来时,你送给好友一张贺年片,可她却迟迟没有回音……接着出示“你”可能产生的想法1:她要么不把我当朋友,要么太小气;想法2.她可能是要挑一张最漂亮的送我,让学生根据两种想法分别谈产生的情绪。因为这样的情境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容易引起情感共鸣。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容易明确:换一种想法就能让我们快乐起来。这也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妙引入竞争,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习惯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外,还有自卑、意志不坚定、畏难心理、缺乏信心等心理因素。因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还必须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因此有必要巧妙引入竞争。但在竞争时,必须注意的是学困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有可能放弃竞赛,有时还会出现厌学现象。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消极因素的出现。在学困生中适当展开竞赛,提出“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进行竞争”,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组织学困生之间进行竞争,看谁进步幅度大,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竞争,将优等生与学困生安排在同一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竞赛题,并有意识地安排学困生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代表自己组在课堂上发言、表演,并同其他组展开竞争。教师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诚地把他们看成平等竞争的主体,给他们平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五、适时鼓励赞扬,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激励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因此,为了激发和维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正确运用好对学生的评价手段,恰当使用表扬,同时要让学困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成功的体验会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有兴趣,才会变得主动,而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刻意安排比较容易的问题提问学困生,当学困生学习目标达标时,教师就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并在班中树立先进帮助后进、后进变先进的学习典型,形成示范的力量,让学困生感受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样,在课堂的大舞台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加强。如我班的王刚同学,刚升初二时,因为成绩不好,各科老师提起他都头疼,上课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甚至有时都不做。我用鼓励赞扬等激励措施使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转变。

六、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教学的剂。情感沟通能协调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无形的群体凝聚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心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师生在情感的立体交流中进行情趣盎然的互动对话,使情感的分子充盈政治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课外,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从思想、学习、家庭、劳动等方面了解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关心学困生的生活,与学困生促膝谈心,让他们总感到老师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通过这些细微的言行,转化学困生,唤起他们求知的自信心。

总之,政治教师要遵循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行为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找准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既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维持下去,就会使学困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让学困生在兴趣的激发下逐步得到发展。

上一篇: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下一篇:火星文: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